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研究
1
作者 朱周华 田成源 +2 位作者 侯智杰 周怡纳 王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8-975,共8页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的离散小波变换来处理图像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凸显重要病灶特征;其次,对胶囊网络的卷积层进行改进,采用多分支结构提取视网膜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并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封装并送入胶囊层中;最后,在动态路由中用sigmoid函数替代softmax函数,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结果所改进网络模型在节选并处理后的Kaggle公开数据集中测试准确率为98.62%。结论改进胶囊网络在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的任务中所取得的精确度高于当前其他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 多尺度 小样本 胶囊网络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作者 金叶安琪 刘俊滨 +8 位作者 方翔 吴冠蓉 朱昊贤 陈欣雨 刘梦雅 廖铄鑫 李方芳 张学礼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2-628,共7页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鉴定,特别是limma和edgeR包。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PXD046630与GSE60436数据集的共同DEG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GSE102485数据集中的关键DEGs进行验证。利用qPCR方法对高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候选生物标志物mRNA的检测验证。结果 从PXD046630和GSE60436数据集中共筛选出59个共有DEGs和26个核心基因。KEGG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补体和凝血级联等6条通路在12个关键DEGs中富集。以AUC值大于0.900(CI≥95%)为标准将纤连蛋白1(FN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补体因子H(CFH)、核心蛋白聚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LRP2)确定为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FN1、CFH和LRP2的mRNA表达水平在高糖、低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显著上调。结论 FN1、CFH和LRP2可能是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它们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进展与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任芳芳 陈菲 +7 位作者 付群 张向东 吴改萍 杨邵晴 宋影慧 李洋 来晶晶 余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30例36眼)和增生型DR(PDR)组(20例20眼)。DME组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连续3次,每次注射前抽取房水;PDR组在行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在注射前抽取房水,并在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再次抽取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每次抽取的房水内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白细胞介素(IL)-1β、IL-23、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注射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检测,分析注射治疗前各细胞因子浓度与DR患者BCVA及CMT的相关性。结果DME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后比较,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患者CMT值降低,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患者注射治疗后,房水中VEGF、PLGF、IL-1β、IL-23、IL-17A和TNF-α浓度均较注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水平均高于PD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中,VEGF与BCVA呈负相关(r=-0.767,P=0.004);VEGF与CMT呈正相关(r=0.662,P=0.019);VEGF与IL-23呈正相关(r=0.765,P=0.004)。PDR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各房水细胞因子之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VEGF-A、PLGF、IL-23的浓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VEGF治疗可使DME患者BCVA得到改善,CMT下降。房水中IL-2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DR患者抗VEGF疗效的预测因子,为DR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房水 Luminex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mi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彤 吴松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s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死亡及血管新生等病理性过程来影响DR的发生发展。现对miRNAs在DR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CRORNAS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粒蛋白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漫峤(综述) 李筱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中发挥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新血管形成的作用。除此之外,SCG3还与炎症因子、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在神经细胞中共表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SCG3作为分泌颗粒蛋白以及其粒蛋白家族的认识,分析了SCG3在体内的分布,讨论了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认为SCG3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存在相关性,同时重点探讨了SCG3在DR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及意义,特别是与微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视网膜神经变性相关的作用;通过比较SCG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信号通路与相关受体结合等方面的差异,对抗SCG3药物治疗DR的效果和优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粒蛋白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蔡丽 韩樱 +3 位作者 罗小林 吴柔 刘前超 王旋巾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缺乏DR相关知识、对DR存在认知误区、风险感知较低、认为糖尿病自我管理难度大;病人希望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同伴支持教育、心理健康支持、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2型糖尿病病人对DR的认知及需求构建病人支持系统,加强健康教育,重视病人的身心感受,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以改善病人对DR的认知,降低DR导致的视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认知 健康教育 需求 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肺部疾病共患者的玻璃体注射治疗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倩倩 祝功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人同时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员,将他们选定作本次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的视力检查、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状况和视力变化。结果:研究指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的患者,其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减退方面与非肺患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言,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肺部疾病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抗血管生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宏真 马玉红 王绪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VEGF、IL-6、Ang-2、IL-23、HO-1、FBG、GLP-1、2 hPG、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VEGF、Ang-2、IL-23、FBG、2 hPG、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HO-1、GLP-1升高(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减小(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明目方可减轻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调节氧化应激失衡,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明目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控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陈梅 李宗智 +2 位作者 秦学维 王利民 郑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共有32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阴性对照组8只、MEG3过表达组8只、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血管通透性、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PGE2水平、COX-2/VE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CAT、GSH-PX、SOD降低,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EG3过表达组相比,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LncRNA MEG3可通过调节COX-2/PGE2/VEGF通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域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明珠 黎梦宇 +4 位作者 韦丁杨 陈丽 刘逸 李杰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UWF SS-OCTA、UWF SLO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于检测DR病变,包括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s)、视网膜静脉串珠(VB)、视网膜新生血管(NVE)、视盘新生血管(NVD)及玻璃体积血(VH)。联合三类影像检查(以下简称三联影像)结果作为标准对照,对比不同影像两两联合对DR病变的检出率及对DR严重度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175眼。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的检出率分别为91%、83%、77%、69%、27%、10%及12%,Kappa依次为0.812、1.000、1.000、1.000、0.986、0.970及1.000。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DR的严重度分级具有优异一致性(Kappa=0.943)。结论 UWF SS-OCTA联合UWF SLO能准确识别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对DR筛查及分级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临床上对DR的大规模筛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影响因素的Meta整合
11
作者 王彩丽 刘德山 +4 位作者 范春梅 高伟 梁晓灿 闫畅 吴晓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糖尿病患者进行DR筛查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为制定提高糖尿病患者DR筛查率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与糖尿病患者进行DR筛查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糖尿病患者进行DR筛查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为制定提高糖尿病患者DR筛查率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与糖尿病患者进行DR筛查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提炼出24个主要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合成患者自身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医疗环境因素3个整合结果。结论:发现糖尿病患者进行DR筛查有诸多阻碍和促进因素,因此,需要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DR筛查教育,同时应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糖尿病患者DR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糖尿病人群DR预防意识,促进糖尿病患者视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居民5年随访的前瞻性调查研究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64
12
作者 金佩瑶 彭金娟 +5 位作者 邹海东 王伟伟 傅炯 白雪林 许迅 张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367,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目前国外关于2型糖尿病人群DR和DME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种族不同有关,而中国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目前国外关于2型糖尿病人群DR和DME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种族不同有关,而中国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目的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DR和DME的5年发病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7--2012年上海市新泾社区中8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R和DME的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2007年为基线调查阶段,2012年为终末调查阶段,每年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包括一般资料的收集、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眼科检查,结合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成像依据目前通用的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对DR和DME进行分级。将DR和DME发病作为结局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5年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基线调查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322例,其中151例在终末调查时发生DR,5年累积发病率为46.89%。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糖[优势比(OR)=1.12,95%可信区间(CI):1.01—1.24,P=0.03]和高血压(OR=1.80,95%CI:1.14~2.86,P=0.01)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调查时无DME的2型糖尿病患者629例,其中124例在5年后发生DME,5年累积发病率为19.7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糖是DME唯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6,95%CI:1.24—1.49,P〈O.01)。结论高血糖和高血压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的发病中寿桎雷喜作用.中国2珏!l糖尿病寓者府严格榨制向糖和ffn乐7k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学 发病率 血糖/代谢 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中国人/流行病调查 糖尿病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家佳 柯根杰 +1 位作者 顾永昊 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和眼部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光凝组患者视网膜+++级新生血管8眼,光凝组患者为1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非光凝组增生膜内可见较多散在的毛细血管型新生血管,多数由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管腔,部分区域可见较多出血;光凝组增生膜组织变薄,玻璃样变成分较多,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均呈强阳性表达,光凝组400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为(2.18±1.26)个,非光凝组为(10.00±6.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4,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抑制PDR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降低玻璃体手术治疗PDR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视网膜增生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明目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新荣 王育良 +3 位作者 章淑华 魏伟 王菁 周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3,122,共4页
目的 观察二至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采集Ⅱ型糖尿病并发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5 8例 ,随机分配至治疗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 ,其中Ⅰ组 31例 ,Ⅱ组 2 7例。治疗... 目的 观察二至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采集Ⅱ型糖尿病并发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5 8例 ,随机分配至治疗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 ,其中Ⅰ组 31例 ,Ⅱ组 2 7例。治疗组服二至明目胶囊 ,对照组用导升明 ,用药时间均为 16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视力、视野、眼电生理和眼底检查 ,采用综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二至明目胶囊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 ,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明显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改善视网膜功能、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吸收亦或抑制增加、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减轻毛细血管渗漏。结论 二至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至明目胶囊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晓娟 刘琼 +2 位作者 于健 丁媛媛 吴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例64只眼,女34例58只眼,平均年龄(56.7±9.7)岁。所有患者均行必要眼科检查。分组:无DR(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轻度至中度非增生型DR(轻中度NPDR)组、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组、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后三组又分为伴有和不伴有显著性黄斑囊样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两个亚组(CSME+/CSME-)。应用Sn 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测量受检者SFCT,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SFCT分别为(282.94±104.21)、(313.62±94.40)、(382.44±76.91)、(335.00±73.82)μm,NDR组SFCT比其他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6,P=0.03)。轻中度NPDR/CSME-组与轻中度NPDR/CSME+组、重度NPDR/CSME-组与重度NPDR/CSME+组、PDR/CSME-组与PDR/CSME+组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患者的SFCT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增厚;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同情况下,CSME+与CSME-患者SFCT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5年随访的前瞻性调查研究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好转及促进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佩瑶 彭金娟 +5 位作者 邹海东 许迅 张皙 王伟伟 傅炯 白雪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小红 王云鹏 陈梅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新发致盲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抗VEGF药物成为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的重要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新发致盲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抗VEGF药物成为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本文就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ANIBIZUMAB BEVACIZU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水平的ROC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重胜 刘艳 +3 位作者 罗志忠 隋虹 卢明俊 李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 对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 ,运用ROC分析。结果 单独考虑早餐前血糖的作用 ,血糖水平控制在 7 9mmol/L(7 6~ 8 3mmol/L)可作为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安全参考值... 目的 对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 ,运用ROC分析。结果 单独考虑早餐前血糖的作用 ,血糖水平控制在 7 9mmol/L(7 6~ 8 3mmol/L)可作为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安全参考值。结论 血糖水平增高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征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病变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血糖和HbA1c水平 ,正确评价血糖控制情况 ,以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此外 ,还应该注意行常规的眼科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 控制 ROC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包永琴 杨爱琴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