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索芳芳 刘辉 李晓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55-57,91,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除湿通脉...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除湿通脉汤口服联合祛湿方熏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足背动脉血流水平变化、踝肱指数、血脂血糖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踝肱指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BG、全血浆粘度、TG、血细胞比容、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阻络型 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
作者 张家林 张婷 +2 位作者 裴瑞霞 白小林 杨国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心降糖通脉胶囊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端麻木、间歇跛行、倦怠乏力、舌苔薄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DLASO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贝前列素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
3
作者 杜媛媛 吴清凤 +4 位作者 李兰 鲁聪 王婧璇 张军波 赵庆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1,共9页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下肢事件(MALEs)(包括下肢静息痛、溃疡或皮肤缺损、坏疽、再闭塞、截肢)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s和MALEs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纤维蛋白原对终点事件的预测效能和最佳临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纤维蛋白原在各亚组间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共纳入289例患者(MACEs组55例,无MACEs组234例;MALEs组68例,无MALEs组221例),平均年龄(67.6±9.3)岁,男性21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纤维蛋白原是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MACEs(HR=1.250,95%CI:1.053~1.484,P=0.011)和全因死亡(HR=1.297,95%CI:1.030~1.633,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MALEs发生无显著影响(P=0.625)。基线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术后1年发生MACEs(灵敏度=0.673,95%CI:0.582~0.767;特异度=0.688,95%CI:0.562~0.775)及全因死亡(灵敏度=0.679,95%CI:0.483~0.880;特异度=0.651,95%CI:0.465~0.755)的最佳临界值。纤维蛋白原预测术后1年MACEs和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95%CI:0.5642~0.7391)和0.619(95%CI:0.507~0.733)。经过中位随访时间14.03个月,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MACEs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P<0.001),且在不同亚组包括性别(男/女,交互P=0.836)、年龄(<65岁/≥65岁,交互P=0.211)、吸烟状态(从不吸烟/目前或曾经吸烟,交互P=0.779)、慢性肾脏病(是/否,交互P=0.360)和心力衰竭(是/否,交互P=0.114)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发生MACEs及全因死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LEASO) 糖尿病 腔内血运重建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体外药效与机制
4
作者 来兴兆 范玲玲 +3 位作者 黄素清 黄聪聪 李剑 谭宁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AT5/NLRP3信号通路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转染NFAT5-siRNA联合Western blot法探究NFAT5与NLRP3的关系;免疫荧光法检测NFAT5核转位。结果显示:脉络宁口服液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下调NFAT5、NLRP3、caspase1、IL-18和MMP9的mRNA水平,抑制NFAT5、NLRP3、cleaved-caspase1(p20)的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P65磷酸化水平;NFAT5-siRNA显著逆转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LRP3的蛋白表达增加;脉络宁口服液与KRN2(NFAT5抑制剂)均能够抑制NFAT5表达与核转位。综上所述,脉络宁口服液在体外通过抑制NFAT5/NLRP3信号通路发挥显著抗炎作用,并且NFAT5可能参与调控NLR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脉络宁口服液 RAW264.7巨噬细胞 NFAT5/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脉辨证”探讨黄芪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作用
5
作者 彭超 蓝旭 闫英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因供应下肢的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的缺血性疾病。ASO病位在脉,当从“血脉辨证”,脉内外气血津液的改变是关键环节。因年老气虚阴寒内生,寒邪稽留,营卫逆乱,瘀血停滞,致脉功能损伤,出现下肢缺血...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因供应下肢的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的缺血性疾病。ASO病位在脉,当从“血脉辨证”,脉内外气血津液的改变是关键环节。因年老气虚阴寒内生,寒邪稽留,营卫逆乱,瘀血停滞,致脉功能损伤,出现下肢缺血等症状。脉壅遏血液通行营卫气血、运津液的功能异常,使脉内外之气血状态改变,脉内外营卫相干,气血逆乱,脉失濡养,血行不畅。黄芪走血脉,可益气通脉、调卫益营,能促进脉内外营卫运转、通利血脉,且益血中温气、调和营卫,调节ASO脉营卫相干逆行之乱,使逆者敛之,郁者运之,阻者通之。临床中,黄芪常与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配伍,和畅气血、调整脉内外气血状态,以达益气养血通脉、祛瘀生新、行气止痛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辨证 动脉硬化闭塞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例
6
作者 邓琦 张国鑫 +1 位作者 史雅静 赵跃斌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经治疗后,患足麻木、刺痛感消失,创面愈合良好,血糖控制平稳,痊愈出院。结论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联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修复术 火针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汉庆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个体化降糖治疗,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对照组用50 g/L甲硝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个体化降糖治疗,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对照组用50 g/L甲硝唑液外敷。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值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2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4.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活络片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00例
8
作者 李继军 荣雅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通塞活络片 糖尿病并发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与动脉硬化闭塞症髂股动脉CTA影像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国 孟祥红 +1 位作者 王玉涛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2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AO)髂、股动脉影像形态学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O患者(观察组)和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对照组)影像学表现,分别测量其CTA髂、股动脉血管截面积。结果:DAO组股动脉、股深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AO)髂、股动脉影像形态学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O患者(观察组)和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对照组)影像学表现,分别测量其CTA髂、股动脉血管截面积。结果:DAO组股动脉、股深动脉管腔横截面积较ASO组小,而相对狭窄率较ASO组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AO患者病变累及股动脉及股深动脉,其狭窄程度比ASO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 股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龙 费爱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夹脊穴 跛行指数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晓虎 林裕辉 +1 位作者 徐欣 范隆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8-21,共4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取、定量和酶解,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鉴定DLASO、LASO患者血清中的蛋白,筛选出DLASO患者与LASO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PANTHER数据库对鉴定得到的差异性蛋白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作用和细胞组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蛋白质338种,筛选出差异性蛋白27种,其中DLASO患者出现表达上调蛋白8种、表达下调蛋白19种。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反应(48.1%)、代谢过程(48.1%)和生物黏附(29.6%)的蛋白;在分子作用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结合作用(33.3%)、催化活性作用(29.6%)和结构分子活性作用(18.5%)的蛋白;在细胞组分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位于细胞区域(14.8%)、细胞器(14.8%)和细胞外区域(14.8%)的蛋白。结论发现DLASO与LASO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27种,这些差异性蛋白可作为防治DLASO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蛋白组学 同位素标记 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辨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晓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2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闭塞动脉硬化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代谢异常与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3
作者 王凌燕 王征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8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血脂代谢异常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 发病率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学劲 李志鸿 邓柏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7期44-47,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导致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当ASO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大多数患者因肢体供血不足丧失正常行走的能力,最终面临高位截瘫的选择。目前尚无有效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导致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当ASO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大多数患者因肢体供血不足丧失正常行走的能力,最终面临高位截瘫的选择。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均存在高费用及有30%~50%的再发可能,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肢体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加强中医药治疗ASO的研究,特别是中医外科方面,利用现代化研究及中医药技术,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治疗ASO研究尤其迫切。本文旨在较为全面地概括该领域的现状及治疗前景,为今后中医外科治疗ASO提供理论依据,以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中医药 肢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15
作者 彭菲津 王淑贞 +5 位作者 杨玉金 郑春艳 邹转芳 白李平 王芸娇 李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8-102,共5页
目的 构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3-8月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6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构建并... 目的 构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3-8月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6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构建并实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无痛行走距离、简易体能测试、血管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步行能力、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久坐行为 静坐行为 健康行为改变 整合理论 身体活动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外科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松录 尹香花 +3 位作者 崔福南 文海兰 金美兰 王艳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3-644,共2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大、中动脉血管腔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间歇陛跛行、静息痛、远端肢体脉搏减弱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该病治疗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合不太理想,通过对23例ASO病人的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护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3例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建荣 周波 +4 位作者 符伟国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龚剑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确诊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方法 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 (踝 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征象者 ,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 目的 探讨确诊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方法 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 (踝 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征象者 ,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 (MRA)、螺旋CT血管显像 (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 (DSA)以明确诊断。结果  4 3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BI在 0 .0 0~ 0 .6 8范围 ,平均 0 .36。全组患者均作了MRA或SCTA ,DSA检查 ,ABI无一例假阳性 ,最后确定 4 3例中 5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 ;19例为股月国动脉段闭塞 ;11例为股月国动脉伴月国动脉 1~ 2分支闭塞 ;8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 4 3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 (和 )药物治疗。结论 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的特点是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 ;MRA ,SCTA也属无损伤性检查 ,对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均十分有益 ,最精确的检查还是插管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神经血管病 病例报告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4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莫爵飞 闫秀峰 倪青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评价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基线具可比性的一、二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最终治疗组纳入104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芪蛭降糖胶囊口服;对照组纳... 目的评价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基线具可比性的一、二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最终治疗组纳入104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芪蛭降糖胶囊口服;对照组纳入42例,给予常规治疗,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7%,较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异常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缓解患者下肢发凉怕冷、酸胀和皮肤紫暗方面,在控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在8~12周时均表现为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后,HbA1c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芪蛭降糖胶囊 治疗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波 高斌 +1 位作者 李伍好 韦玉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80例ASO患者。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患者术前CTA及DUS诊断ASO的效能及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80例ASO患者。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患者术前CTA及DUS诊断ASO的效能及一致性。结果CTA对全段下肢动脉及髂动脉段≥50%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分别较DUS高4.89%(P=0.002)和2.29%(P=0.007)。CTA对下肢全段≥50%血管狭窄及腘上动脉段管腔闭塞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均高于DUS(敏感性:81.47%~96.84%vs 80.35%~89.66%;特异性82.39%~90.75%vs 82.16%~87.25%;Kappa值:0.82~0.98 vs 0.79~0.94),而对腘下动脉段血管闭塞的评估表现不及DUS(敏感性:77.83%vs 78.49%;特异性:72.15%vs 79.28%;Kappa值:0.72 vs 0.76)。结论CTA对ASO患者的血管评估效能总体优于DUS,而对于腘下动脉段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仍需联合DUS综合评估,以制定最佳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茹选良 赵大正 +4 位作者 陈天国 郝毅 宋柏杉 包建原 吴良浩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2期7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间隙跛行,首先以腰椎管狭窄症收治,6例骨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疗效差。最后被确诊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改变,5例介入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均表示满意。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老年下肢间隙性跛行的患者,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必须排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症缺乏认识是其被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老年 治疗 腰椎管狭窄 患者 下肢血管 延误诊治 首先 缺乏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