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络学说”探讨铜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1
作者 林玉婷 余昆 +3 位作者 陈飞 李滨 欧阳秋芳 郭进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6-2182,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向铜死亡途径治疗DCM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气络学说”是络病理论的学科分支之一,是主运行经气系统的学说,络病-心血管的证治体系对DCM的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认为,络气虚滞是DCM的发病之源,瘀毒阻络,心络受损是病变核心,心之气血阴阳虚衰是最终转归。“气络学说”和铜死亡在生理功能、病变过程具有相似之处,铜死亡可以说是“气络学说”的微观表现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补虚行滞为常,攻补兼施为纲,扶正固本为核的分期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论治DCM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气络学说 铜死亡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改善糖尿病心肌病
2
作者 张颖 谢璐璐 +4 位作者 张兆鹏 高睿 魏旭阳 金美英 郭军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8,共11页
目的探究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ies,DCM)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P组和二甲双胍组,高脂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 目的探究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ies,DCM)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P组和二甲双胍组,高脂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灌胃给药12周,每两周记录体质量、血糖。第16周时通过无创超声心动仪检测心功能;HE、Masson染色评估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心肌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Smad2、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通过将H9c2细胞暴露于高糖(40 mmol/L)环境以模拟体外DCM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显著升高(P<0.05),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堆积减少;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及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实验中PSP组提高了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PSP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保护心功能,延缓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心肌细胞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从而延缓心室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糖尿病心肌 焦亡 心肌纤维化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糖尿病心肌病亚临床阶段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顺 包梦圆 +1 位作者 张林鑫 邢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3,共6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早期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损伤和功能异常,而DCM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由于传统影像学技术对亚临床心肌病变的敏感性不足,近年来...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早期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损伤和功能异常,而DCM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由于传统影像学技术对亚临床心肌病变的敏感性不足,近年来多参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因其无创性、高分辨率及多功能成像能力,成为早期识别DCM亚临床阶段的重要工具,在近期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得到认可,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将从心肌代谢异常、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及心肌应变等方面,系统阐述CMR在DCM亚临床期病变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CMR应用于DCM亚临床期诊断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波谱 心肌纤维化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调控L型钙通道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红燕 卢国庆 +10 位作者 付程文 徐梦文 朱小翌 邢国权 刘乐强 柯雨菲 崔乐妹 陈睿旸 王磊 康品方 唐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41,共11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铜死亡与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对40只SD大鼠进行对照(Con)和糖尿病模型构建,后者通过高糖高脂饲料且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进一步分为模型组(DM)、槲皮素组(DM+Que)和恩格列净组(DM+Empa),n...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铜死亡与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对40只SD大鼠进行对照(Con)和糖尿病模型构建,后者通过高糖高脂饲料且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进一步分为模型组(DM)、槲皮素组(DM+Que)和恩格列净组(DM+Empa),n=10。每2周测量大鼠血糖和体质量,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通过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WGA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清铜离子水平和FDX1的表达情况。体外细胞(大鼠H9c2心肌细胞)实验:分别设置低糖组(Con)、高糖组(HG)、槲皮素组(HG+Que)、伊利司莫组(HG+ES)和伊利司莫+槲皮素组(HG+ES+Que),通过CK-MB和LDH评估心肌损伤,检测FDX1蛋白表达。膜片钳技术检测心肌细胞L钙电流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增加(P<0.05),体质量下降(P<0.05),左心功能下降,血清铜水平和FDX1表达增加(P<0.01),心肌L钙电流减小(P<0.01),动作电位时程延长(P<0.01)。与DM组相比,药物组血糖水平降低(P<0.05)、体质量增加(P<0.05)、左心功能改善。与DM+Empa组相比,槲皮素组铜离子水平、FDX1表达减少(P<0.01),心肌L钙电流增加(P<0.05)。在体外实验中,HG组的FDX1表达水平和心肌损伤均增加,槲皮素干预后,FDX1表达降低和心肌损伤改善。HG+ES组的FDX1、CK-MB和LDH均升高(P<0.05),加入槲皮素后,这些指标与HG+ES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抑制铜死亡信号通路从而恢复心肌L型钙电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糖尿病心肌 L-型钙电流 铜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进一 刘晶 +2 位作者 李翰卿 朱振龙 宫剑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μmol/L)、中(10μmol/L)、高(20μmol/L)3个给药剂量的大黄酸干预组。大黄酸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大黄酸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棕榈酸和高糖共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i NOS、CD206、MMP-9、Erk1/2、p-Erk1/2、NF-κB P65、NF-κB p-P65、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棕榈酸和高糖作用24 h后,巨噬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形态变为具有多条伪足的梭形或不规则形状。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5、10、20μmol/L)干预48 h后显著改善恢复巨噬细胞活力[(75.03±3.85)%、(77.67±5.13)%、(83.07±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恢复(体积缩小,伪足减少);Western blot和q RT-PCR结果显示,高剂量大黄酸干预组能显著降低p-Erk1/2、NF-κB p-P65、NLRP3、Caspase-1、iNOS、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P<0.05)。结论大黄酸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改善炎症浸润和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大黄酸 巨噬细胞极化 Erk/NF-κB/NLR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虞乐天 屈顺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5-1861,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其特征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驱动的慢性炎症在DCM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NF-κB可被高血糖、氧化应激...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其特征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驱动的慢性炎症在DCM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NF-κB可被高血糖、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等糖尿病相关因素激活,进而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的表达,引发心脏炎症、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NF-κB信号通路在DCM中的作用,重点探讨其激活机制及下游反应,并分析了细胞因子、受体和活性氧等因素在NF-κB激活中的调控作用。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调节NF-κB活性的潜在治疗方法,包括天然化合物、合成抑制剂、基因治疗和单克隆抗体等。靶向NF-κB信号通路为减轻DCM患者炎症反应及改善心功能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然而,开发更具选择性和有效性的NF-κB抑制剂,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核因子ΚB 炎症 靶向治疗 心室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调节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戴婧 郑丽 +3 位作者 王亚兰 杨小师 唐凤 黎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6-1382,共7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调节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调节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单次腹腔注射3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DC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米诺环素低剂量(20 mg/kg)组、米诺环素高剂量(40 mg/kg)组、米诺环素高剂量+Dorsomorphin(AMPK抑制剂,0.2 mg/kg)组,每组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设为假手术组,以米诺环素和Dorsomorphin分组干预后,测量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采用试剂盒测量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炎症指标IL-6、IL-18水平、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MPK/SIRT1/PGC-1α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发生严重损伤,FBG、TC及TG水平、心肌细胞横断面积及心肌纤维面积占比、血清及心肌组织IL-6、IL-18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LVEF、FS、心肌组织SOD水平、p-AMPK/AMPK及SIRT1、PGC-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米诺环素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均减轻,FBG、TC及TG水平、心肌细胞横断面积及心肌纤维面积占比、血清及心肌组织IL-6、IL-18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均降低(P<0.05),LVEF、FS、心肌组织SOD水平、p-AMPK/AMPK及SIRT1、PGC-1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米诺环素低剂量组比较,米诺环素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进一步减轻,FBG、TC及TG水平、心肌细胞横断面积及心肌纤维面积占比、血清及心肌组织IL-6、IL-18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LVEF、FS、心肌组织SOD水平、p-AMPK/AMPK及SIRT1、PGC-1α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与米诺环素高剂量组比较,米诺环素高剂量+Dorsomorphin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加重,FBG、TC及TG水平、心肌细胞横断面积及心肌纤维面积占比、血清及心肌组织IL-6、IL-18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升高(P<0.05),LVEF、FS、心肌组织SOD水平、p-AMPK/AMPK及SIRT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而减轻DCM大鼠氧化应激与炎症,并改善糖脂代谢,进而减轻大鼠心肌损伤,修复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AMPK/SIRT1/PGC-1α 糖尿病心肌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及氧化应激作用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丹 左淑萍 +3 位作者 张守军 徐宝清 武海岗 李春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09,共6页
目的探究虫草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的干预效果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构建DCM模型,随... 目的探究虫草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的干预效果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构建DC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素组、AKT抑制剂组、虫草素+AKT抑制剂组,每组20只,构建DCM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另取2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AKT、磷酸化-GSK3β(phosphorylated-GSK3β,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素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AKT抑制剂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虫草素组比较,虫草素+AKT抑制剂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KT抑制剂组比较,虫草素+AKT抑制剂组LVEF、LVFS显著升高[(61.29±5.61)%vs(39.28±4.12)%,(39.05±3.43)%vs(24.47±2.73)%,P<0.05],LVESD、LVEDD显著降低[(4.36±0.48)mm vs(6.97±0.69)mm,(6.07±0.61)mm vs(9.02±0.85)mm,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改善DCM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糖尿病心肌 细胞凋亡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1在糖尿病小鼠心肌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9
作者 黄科铭 罗贤玲 +2 位作者 蔡正尧 袁素鑫 冯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7-1485,共9页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es,DM)小鼠心肌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MR)中的作用与机制及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选用Pak1flox/flox(Pak1f/f)小鼠及心肌细胞特异性P...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es,DM)小鼠心肌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MR)中的作用与机制及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选用Pak1flox/flox(Pak1f/f)小鼠及心肌细胞特异性Pak1敲除(cardiomyocyte-specific Pak1 knockout,Pak1CKO)小鼠,随机分为Pak1f/f组、Pak1f/f+DM组、Pak1CKO组、Pak1CKO+DM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建模成功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处死小鼠取心室肌,采用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评价心肌病理变化及脂质蓄积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ak1、磷酸化Pak1(phosphorylated Pak1,p-Pa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清道夫受体B2(scavenger receptor B2,SCARB2/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蛋白水平及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hosphorylated 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α,p-PDHA1)与PDHA1的比值;RT-qPCR法检测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2,DGAT1/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Pak1f/f组相比,Pak1f/f+DM组与Pak1CKO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缩短分数(fraction shortening,FS)显著下降而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 Vold)及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 Vols)则显著上升(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显著且伴有过度脂质蓄积;心肌内p-Pak1、Pak1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PPARα、PPARγ及CPT1、LPL、CD36、FABP3和PDK4等蛋白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p-PDHA1/PDHA1比值升高(P<0.01);DGAT1和DGAT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ak1CKO+DM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与Pak1f/f+DM组趋势相同但程度更甚,即使与Pak1f/f+DM组相比,Pak1CKO+DM组除EF、FS和LVVold外的其余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DM小鼠心肌Pak1蛋白表达受抑,通过激活PPARα/γ信号通路介导MR,增加心肌对脂肪酸的摄取利用而降低对葡萄糖的氧化能力,导致心肌细胞脂质蓄积、心肌损伤和心脏舒缩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代谢重编程 p21活化激酶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FAT1调节miR-211-5p/CCND2轴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君 许峥嵘 +3 位作者 史丽 任卫东 左丽娟 张秋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524,共9页
目的探讨circFAT1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对miR-211-5p/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DC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DCM组、circ-NC组、circFAT1组、circFAT1+激动剂-NC组和ci... 目的探讨circFAT1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对miR-211-5p/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DC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DCM组、circ-NC组、circFAT1组、circFAT1+激动剂-NC组和circFAT1+miR-211-5p激动剂组,以喂食普通饲料的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20只。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ircFAT1、miR-211-5p、CCND2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CCND2蛋白表达;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FAT1、miR-211-5p、CCND2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circFAT1、CCND2 mRNA及蛋白表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水平降低(P<0.05),FBG、TC、TG、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Ds)、胶原容积分数(CVF)、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DCM组相比,circFAT1组circFAT1、CCND2 mRNA及蛋白表达,LVEF、LVFS水平升高(P<0.05),FBG、TC、TG、LVEDd、LVEDs、CVF、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5);miR-211-5p激动剂逆转了circFAT1对DCM心肌损伤的缓解作用,且CCND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ircFAT1通过调控miR-211-5p/CCND2轴减轻DCM大鼠心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AT1 miR-211-5p 细胞周期蛋白D2 糖尿病心肌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53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彭勇 秦娣 +2 位作者 陈淦 毛梦芸 徐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Mitsugumin 53(MG53)作为一种肌肉因子和E3泛素连接酶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的泛素化降解,协同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同时,MG53... Mitsugumin 53(MG53)作为一种肌肉因子和E3泛素连接酶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的泛素化降解,协同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同时,MG53通过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基因上调引起心肌细胞脂代谢紊乱等分子机制引起糖尿病心肌病。MG53的分泌调控受到营养、运动等机体外环境因素影响。在代谢紊乱病理状态下,高糖、高脂或两者结合能诱导MG53分泌,MG53分泌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其导致异常的胰岛素信号转导并诱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过度激活,促使MG53磷酸化并增强其E3连接酶活性,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有氧运动可能通过下调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MG53表达,减少MG53与IR受体和IRS-1的泛素化降解,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调控GLUT4膜转位,促进胰岛素依赖性蛋白合成;抑制PPARα及其下游靶基因CD36的表达,减少脂质物质蓄积在心肌细胞,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底物应用等一系列生物反应,实现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MG53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揭示运动介导MG5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调控机制,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3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K/ERK/STAT3信号通路探讨丹皮酚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昌琴 陈江勇 +1 位作者 徐成 张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69-4173,共5页
目的 探究丹皮酚调节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皮酚... 目的 探究丹皮酚调节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皮酚组、丹皮酚+MEK/ERK激活剂(C16-PAF)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 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水平,以及MEK、磷酸化MEK (p-MEK)、 ERK、磷酸化ERK (p-ERK)、 STAT3、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严重,LVPWT、 LVEDD、 LVESD、心肌组织病理评分、 MDA、 TNF-α、IL-1β、 IL-6、 MCP-1水平和p-MEK/MEK、 p-ERK/ERK、 p-STAT3/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LVEF、 LVFS、NO水平和SOD、 NOS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LVPWT、LVEDD、 LVESD、心肌组织病理评分、 MDA、 TNF-α、 IL-1β、 IL-6、 MCP-1水平和p-MEK/MEK、 p-ERK/ERK、 pSTAT3/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LVEF、 LVFS、 NO水平和SOD、 NOS活性升高(P<0.05);C16-PAF可减弱丹皮酚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 丹皮酚可通过抑制MEK/ERK/STAT3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糖尿病心肌 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玉液汤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文祥 顾惠贤 +3 位作者 陈鹏德 吴思宇 马洪艳 姚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6-1314,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复方玉液汤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复方玉液汤所含6种中药(黄芪、山药、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复方玉液汤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复方玉液汤所含6种中药(黄芪、山药、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以及与DCM相关的靶点;利用Drugbank、Gene Cards、OMIM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与DCM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的构建和分析;Metascape进行核心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9.1构建“中药-关键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对接的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建立糖尿病心肌病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液汤低剂量组(YYT-低组,0.29 g/kg)、玉液汤高剂量组(YYT-高组,1.15 g/kg),15只/组,药物剂量为生药含量。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电生理变化、血清中的LDH、CK、CK-MB含量变化以及心脏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BAX、IL-6、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后得到复方玉液汤中61个活性化合物,1057个靶点;3682个DCM相关疾病靶点,共同靶点551个。根据筛选获得的核心靶点富集得到的核心通路发现,凋亡和炎症及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DCM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与AKT1和PIK3R1的结合活性较好。利用动物实验对筛选的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DCM模型组大鼠比较,复方玉液汤能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紊乱及炎性浸润的病理特征,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LDH、CK、CK-MB水平及模型大鼠心脏组织中BAX、IL-6、TNF-α的蛋白含量并升高P-PI3K和P-AKT的蛋白含量(P<0.05)。结论复方玉液汤防治DCM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方中主要活性成分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DCM发病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发挥对DCM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复方玉液汤 糖尿病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心肌病防治新方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彦波 杜书琴 +1 位作者 潘琪宏 王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并发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心脏对能量的高需求意味着心肌细胞对线粒体的高要求和高依赖性。... 并发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心脏对能量的高需求意味着心肌细胞对线粒体的高要求和高依赖性。在糖尿病患者或动物模型中可观察到线粒体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这提示靶向DCM中的线粒体治疗可能成为对抗DCM的新方向。因此,基于相关证据,探讨DCM期间线粒体氧化应激、基础代谢异常、线粒体Ca^(2+)调控紊乱、线粒体动力学及自噬改变和线粒体铁死亡变化,以期为DCM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线粒体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作为ceRNA调控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学霖 董建婷 +5 位作者 王瑞麟 张奇 王国印 张倩 张月梅 陈永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9-1974,共6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独特的心肌疾病,可增加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DCM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作为竞争...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独特的心肌疾病,可增加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DCM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与靶微小RNA(miRNA)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影响DCM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lncRNA及其生物学功能和ceRNA假说进行概述,并着重综述了lncRNA作为ceRNA调控DCM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 长链非编码RNA 竞争性内源RNA 铁死亡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缓解小鼠糖尿病心肌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梦晴 肖子怡 +5 位作者 黄依芳 刘文丽 谷雨 王叶凌 沈哲慧 李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7-1425,共9页
目的:研究侧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EAEPOL)缓解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组和EAEPOL组。以小鼠心脏超声心动图为指标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心肌组织Masso... 目的:研究侧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EAEPOL)缓解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组和EAEPOL组。以小鼠心脏超声心动图为指标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及心肌I型胶原(Col I)和III型胶原(Col III)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试剂盒检测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水平,评价心肌氧化应激状态。Western blot检测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qRT-PCR检测钙黏素5(CDH5)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的mRNA水平,以及心肌石蜡切片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心肌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程度。结果:(1)小鼠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小鼠心率(HR)和射血分数(EF)显著下降(P<0.05或P<0.01),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s和LVAWd)及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和LVPWd)均显著增大(P<0.05);与DCM组相比,EAEPOL组小鼠HR和EF显著增大(P<0.01);LVAWs、LVAWd、LVPWs和LVPWd显著减小(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小鼠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所示胶原面积比及Col Ⅰ和Col Ⅲ免疫组化阳性面积比均显著增加(P<0.01);与DCM组相比,EAEPOL组小鼠以上心肌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小鼠心肌MDA含量和Nrf-2表达显著增加,SOD活性、T-AOC水平和HO-1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DCM组相比,EAEPOL组小鼠心肌MDA含量显著减少,SOD、T-AOC、Nrf-2和HO-1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小鼠心肌CD31和CDH5的表达显著减弱,α-SMA和FSP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α-SMA免疫荧光阳性面积显著增大(P<0.01);与DCM组相比,EAEPOL显著上调CD31和CDH5的表达,下调α-SMA和FSP1的表达,α-SMA免疫荧光阳性面积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EAEPOL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EndMT,从而抑制DCM小鼠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 糖尿病心肌 心肌纤维化 氧化应激 内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节SIRT3/FOXO3a通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星 钟毅 陈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SIRT3/FOXO3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0只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组(DCM组)、低剂量姜黄素组(LC组)、高剂量姜黄素组(HC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SIRT3/FOXO3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0只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组(DCM组)、低剂量姜黄素组(LC组)、高剂量姜黄素组(HC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干预组分别予以高剂量(200 mg·kg^(-1)·d^(-1))、低剂量(100 mg·kg^(-1)·d^(-1))姜黄素灌胃,Con组、DCM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用药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小鼠心肌结构及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FOXO3a通路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3、FOXO3a、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DCM组相比,姜黄素干预后,心脏彩超提示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TUNEL凋亡染色显示,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提示细胞水肿,排列紊乱等变化明显改善,SIRT3、FOXO3a、Bcl2表达增加,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少,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及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具有心肌保护及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FOXO3a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心肌 SIRT3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敏 李博文 +2 位作者 宋正午 袁寿红 邵举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4-200,共7页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参数成像能力。通过整合多平面、多序列、多方位扫描,CMR不仅能精准评价心脏形态与功能,更能深度解析心肌组织特征,并间接反映能量代谢状态与生物力学变化,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提供了多维度的早期诊断手段。本文系统综述各类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典型CMR表现,并指出CMR在评估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存在标准化缺失、缺乏直接反映心肌代谢紊乱的特异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不足。基于对现有CMR优势与局限性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于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多模态影像融合以及建立标准化的CMR诊断体系等方向。本文旨在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亚型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糖尿病心肌 肥胖性心肌 铁过载心肌 心脏淀粉样变性 法布雷 Dan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羟基-α-山椒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雪 黄硕 +2 位作者 杨羚 肖雯婧 呼永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探讨羟基-α-山椒素(hydroxy-α-sanshool,SAN)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使用建立DCM模型。分为对照组(CO...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探讨羟基-α-山椒素(hydroxy-α-sanshool,SAN)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使用建立DCM模型。分为对照组(CON组)、DCM组和SAN治疗组(DCM+SAN组)。小动物心脏超声及病理染色评价小鼠心脏功能及组织形态,蛋白组学技术推测SAN对DCM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MP/PK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心脏超声与病理染色显示SAN对DCM小鼠心脏有保护作用。DCM+SAN组与DCM组进行蛋白组学检测,共鉴定160个差异蛋白,127个蛋白表达上调,33个蛋白表达下调;GO二级功能注释显示细胞过程、分子结构和细胞结构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cAMP信号通路富集最为丰富;蛋白互作网络显示以PKA为中心节点与多种蛋白在cAMP信号通路中有互作关系。Western blot验证DCM组的cAMP和P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SAN组的cAMP和P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DCM组(P<0.05)。结论SAN对糖尿病心功能有保护作用,通过cAM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椒 羟基-α-山椒素 蛋白组学 糖尿病心肌 作用机制 cAM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AMPK信号通路在铁死亡参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周康 宋俊华 +3 位作者 周密 杨艳丽 陈海滨 张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空白对照与多组实验对照。H9c2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葡萄糖组(control,Con)、高葡萄糖组(high glucose,HG)、HG+HSF1组、HG+HSF1+化合物C(compound C,CC)组。分别对细胞进行罗丹明胶质蛋白染色、细胞线粒体(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和细胞脂质ROS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AMPK信号表达。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C组、NC+HSF1组、DM组和DM+HSF1组,每组12只。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了小鼠心血管功能参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HSF1、pAMPK/AMPK水平明显下调(P=0.005、0.002),和相对细胞表面积、线粒体Fe2+水平、线粒体ROS水平、细胞脂质ROS水平明显增加(P=0.001、0.003、0.006、0.002)。与HG组相比,HG+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P=0.001、0.001、0.002、0.006、0.007、0.003),但加入CC时HSF1的逆转作用明显减弱(P<0.05)。与NC组相比,DM组EF%、FS%、E/A、E′/A′和心脏组织中HSF1、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和心脏组织中Fe2+、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4、0.003、0.001、0.004),DM+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结论:HSF1在DCM病理过程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其抗铁死亡作用可能与AMPK依赖性的脂质代谢和线粒体稳态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糖尿病心肌 小鼠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