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
1
作者 王馨禾 张凌睿 徐云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治疗,64例)和联合组(采...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治疗,64例)和联合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6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IF-1α、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有效下调HIF-1α、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消渴方 加味桃核承气汤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同治法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笑雯 储全根 +7 位作者 储俊 蔡正银 轩云 罗宝璐 李帅 陈静 罗世旷 王悦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7-1533,共7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CMECs进行诱导干预,MTT检测方法发现葡萄糖浓度在33 mmol/L且干预48 h为最佳造模条件;予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同上法检测得10%含药血清干预48 h为最佳干预方法。将造模成功的CMECs分成5组:模型组(MC)、化痰组(RP)、化瘀组(DBS)、痰瘀同治组(RPDBS)、ALT-711组,予以10%含药血清和ALT-711细胞干预制剂进行干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NC)。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AGEs含量;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水平。结果MC组较NC组,细胞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和ROS活性水平均升高(P<0.01)。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1)。在降低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上,RPDBS组较RP组与DBS组显著下降(P<0.01,P<0.05);在降低ROS水平上,RPDBS组与D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RP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痰瘀同治法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对高糖损伤的CMECs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治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且痰瘀同治法优于单独化痰法和单独化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治 AGEs/RAGE轴 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阚悦铭 张珊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抑制微小RNA-646(miR-646)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0 mmol/L葡萄糖)、观察组(30 mmol/L葡...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抑制微小RNA-646(miR-646)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0 mmol/L葡萄糖)、观察组(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玄参提取物组)、模型+Anti-NC(转染Anti-NC+30 mmol/L葡萄糖)、模型+Anti-miR-646(转染Anti-miR-646+30 mmol/L葡萄糖)组;将30只小鼠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观察组(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100 mg/kg-的玄参提取物),每组10只。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miR-6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CAM-1、CD31表达及视网膜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iR-646、ICAM-1表达显著升高,VEGFA、CD31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细胞miR-646、ICAM-1表达显著降低,VEGFA、CD31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Anti-NC组比较,模型+Anti-miR-646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细胞数及VEGFA表达显著增加,miR-646表达及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646、ICAM-1表达显著升高,VEGFA、CD31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小鼠视网膜组织水肿情况加重;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网膜组织中miR-646、ICAM-1表达显著降低,VEGFA、CD31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小鼠视网膜组织水肿明显得到缓解。结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miR-646/VEGFA机制调节HRMEC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改善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水肿 玄参提取物 miR-646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2 位作者 王军 孙雯 肖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4例不合并糖尿病,应用^(99)Tc^m-MIBI G-MPI检查检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96.15%比73.53%,χ~2=5.43,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部位供血冠状动脉总支数显著多于B组(82.67%比62.67%,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总节段数显著多于B组(P<0.05),其中A组前壁、间壁及心尖部位和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99)Tc^m-MIBI G-MPI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心绞痛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门控血池显像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贫血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敏 班博 +2 位作者 张梅 汲宝兰 孙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17-1721,共5页
贫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贫血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诱导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失调等机制参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贫血与T... 贫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贫血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诱导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失调等机制参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贫血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致病关系,研究通过纠正贫血改善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 微血管病变 贫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肥厚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迟东升 刘伊丽 +9 位作者 王鹏 陈小林 刘俭 谢志斌 李琦 区文超 修建成 查道刚 吴平生 许顶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静注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后,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和A·...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静注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后,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和A·β值,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CFV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伴LVH和无LVH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增高,尤以伴LVH者增高更明显;而应用双嘧达莫后它们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A、β比值以及CFVR显著降低,LVH患者降低更明显;A和A·β与LVM和LVMI显著相关(P<0.01)。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和A·β值增高,A比值和CFVR下降,A和A·β值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正相关(P<0.01),CFVR与DBP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LVH患者的静息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LVH时应考虑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MCE对诊断高血压微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高血压 心肌微血管病变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血IGF-1及IGFBP-3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聪 潘莉莉 +3 位作者 李强 张咏言 刘英敏 郭兑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3)水平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对 76例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3)水平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对 76例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P均 <0 .0 1)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 (P <0 .0 1,P <0 .0 5 ) ;血 IGF- 1与 IGFBP- 3水平呈正相关 (r=0 .6 93,P <0 .0 1) ;但是 IGF- 1与 FPG呈负相关 (r=- 0 .391,P <0 .0 5 ) ;IGFBP- 3与 Hb Alc呈负相关 (r=- 0 .40 1,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水平降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 ,血 IGF- 1及IGFBP- 3水平升高。 IGF- 1及 IGFBP- 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IGF-1 IGFBP-3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龙兆丰 屈国云 徐敏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水平 ,LBY N6A型黏度计测血液黏度 ,并与正常对照比...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水平 ,LBY N6A型黏度计测血液黏度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的患者 (包括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 ,D 二聚体及血液黏稠度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D 二聚体与视网膜病变、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病程正相关 ;而与血液黏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者 ,血浆D 二聚体水平增高 ,可作为血栓形成标志物 ;D 二聚体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改变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健 崔秀玲 +2 位作者 齐志敏 包翠芬 李艳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9-741,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改变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2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葛根素组(Pue),另设10只为正常对照组(NC),给药8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心重...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改变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2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葛根素组(Pue),另设10只为正常对照组(NC),给药8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心重指数、心功能、TG、TC、HDL-C、LDL-C;电镜观察心肌微血管结构改变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Pue具有较弱的降血糖作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TG、TC、LDL-C及心重指数,明显升高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显著减轻心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改变和减少心肌TGFβ1的表达。结论:Pue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左心室功能,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脂和减少心肌组织中TGFβ1表达及心肌微血管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 心肌微血管 转化生长因子β1 葛根素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糖尿患者微血管病变对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岚 郭瑞强 +3 位作者 孙有刚 陈金玲 姜霞 郝力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索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评价糖尿病人微血管病变对心肌的影响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HPSO NOS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观测 15例有微血管并发症和 2 0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 (DM)人及 2 5例正常人的室间隔(IVS)、左室后壁... 目的 探索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评价糖尿病人微血管病变对心肌的影响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HPSO NOS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观测 15例有微血管并发症和 2 0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 (DM)人及 2 5例正常人的室间隔(IVS)、左室后壁 (LVPW )心肌背向散射参数 ,包括 :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 (IB % ) ,背向散射积分值变化幅度 (CVIB) ,背向散射积分值变化幅度的跨壁梯度 (TG CVIB)。结果 两组 2型DM病人的IVS和LVPW的IB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CVIB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DM病人之间的IB %和CVIB无显著差异 ;有微血管并发症组的IVS和LVPW的TG CVIB低于无并发症组与正常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与正常组的TG CVIB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可反映 2型糖尿病人微血管病变对心肌的损害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背向散射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α在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燕燕 王晓 +3 位作者 汪义军 王杨天 赵明 杜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血清 TNF- α检测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合素 EL ISA方法检测。 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 TNF- 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血清 TNF- α检测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合素 EL ISA方法检测。 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 TNF- 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5 ) ;糖尿病患者 TNF- α与血清甘油三酯 ,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 )。 结论 :TNF- α检测对 2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妊娠的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玉梅 杨慧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或小于胎龄儿、胎死宫内、子痫前期等多种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一旦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上述风险将进一步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妊娠 并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 管理 监测 母儿不良结局 发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在 陆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是糖尿病并发多种器官损伤的病理基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有多种假说 ,目前尚无一公认的学说。本文主要以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较多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是糖尿病并发多种器官损伤的病理基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有多种假说 ,目前尚无一公认的学说。本文主要以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较多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和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的发生发展机理及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DM 微血管病变 发生发展机理 治疗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胺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斌 刘恒明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过量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经异常途径,如多元醇通路、非酶性糖基化作用、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等代谢,产生相应的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 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过量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经异常途径,如多元醇通路、非酶性糖基化作用、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等代谢,产生相应的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过量的葡萄糖引起氧自由基活性及抗氧化状态的异常,损伤细胞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等。硫胺素类药物是糖代谢途径中关键的辅酶,它可能通过激活转酮醇酶,使过量的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减少了参与上述异常代谢途径的反应物,从而减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产物的生成和细胞的凋亡,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硫胺素类药物有可能成为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阴虚对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万泽 付伟 毕会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2-82,共1页
对 8 1例 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资料分析 ,发现阴虚阳亢者的微血管病变和紫黯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虚阳亢者。提示 :肝肾阴虚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瘀血阻滞是其产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肝肾阴虚 中医药治疗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微血管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培金 宋迎香 +3 位作者 李文桐 邹俊杰 石勇铨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9-809,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鼠模型 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微血管 褪黑素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炯 李函 +1 位作者 邢茜 孟逸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7例(DR组),无DR患者61例(NDR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分析角膜神经形态参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DR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分别为(20.03±4.22)条·mm-2、(22.01±7.05)条·mm-2和(9.50±1.76)mm·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为0.3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DR患者中,Ⅲ期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明显小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DR组病程为(12.04±2.48)a,明显高于NDR组(P<0.05),而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41±0.58)μg·L-1和(20.05±7.91)m U·L-1,明显低于NDR组(均为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及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呈负相关(r=-0.322、-0.317,均为P<0.05);空腹C肽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呈正相关(r=0.298,P<0.05),与角膜神经弯曲度呈负相关(r=-0.311,P<0.05)。结论 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参数异常,对病程较长或空腹C肽水平低的T2DM患者应用角膜共激光显微镜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 角膜神经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洪斌 张正秀 张颖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P-选择素、TNF-α、hs-CRP、IL-1β、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糖尿病 肾脏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燕 邱鸿鑫 +3 位作者 汪恕萍 张素华 宋滇平 廖明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红细胞变形能力较无视网膜病变者下降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呈负相关。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红细胞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