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卫明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门诊及住院病人63例,均给予降糖药及胰岛素控制血糖,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服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服用西药。并对治疗后两组证候...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门诊及住院病人63例,均给予降糖药及胰岛素控制血糖,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服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服用西药。并对治疗后两组证候疗效、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证候、生化指标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降糖药及胰岛素控制血糖情况下,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 身痛逐瘀汤 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
2
作者 宋乐云 聂文素 张卫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2月13日—2023年6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与治未病中心收治的60例2型DP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DPN为A组,行降血...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2月13日—2023年6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与治未病中心收治的60例2型DP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DPN为A组,行降血糖+营养神经类药物甲钴胺片治疗;30例DPN为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1周内均行正中神经及胫神经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和杨氏模量;同时进行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获得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收集同期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获得上述超声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上述参数变化,同时以肌电图结果判断针灸治疗是否有效,并绘制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治疗前后杨氏模量差值诊断针灸治疗有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治疗前A、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杨氏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均低于A组(P=0.036、0.025),且A、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A组、B组、对照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24、0.176、0.106、0.982,P>0.05);A、B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t=5.422、4.429,P均<0.001;B组:t=6.110、7.081,P均<0.001)。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差值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20、95%、90%、4.600 kPa和0.820、85%、70%、6.250 kPa,两者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Z=1.489,P=0.136)。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能提供周围神经弹性模量信息,评估神经硬度,为评估DPN治疗效果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针灸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俊利 刘彦玲 饶小娟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68-570,575,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发病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寻找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就诊的38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DSPN者作为发生组(170例),未发生DSPN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发病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寻找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就诊的38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DSPN者作为发生组(170例),未发生DSPN者作为未发生组(214例)。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发生DSPN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患者中170例发生DSPN,发生率为44.27%;发生组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血压升高比例及HbA 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HbA lc>8.44%、血压升高、空腹血糖>11.05 mmol/L、餐后2 h血糖>15.13 mmol/L为T2DM患者发生DS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HbA lc>8.44%、血压升高、空腹血糖>11.05 mmol/L、餐后2 h血糖>15.13 mmol/L为T2DM患者发生DS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对有上述特征的T2DM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预防DSPN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综合评估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8
4
作者 徐任菊 傅荣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2期2063-206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66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1级25例、2级30例、3级11例,经治疗护理,66例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得以控...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66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1级25例、2级30例、3级11例,经治疗护理,66例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得以控制,55例1~2级患者外周神经病变基本缓解,9例3级患者逐渐康复,2例3级患者处于康复治疗中,无1例致残。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采取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神经病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媛媛 王晓琳 +1 位作者 涂晶晶 盛彩玲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神经细胞功能[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SOD、GSH-Px水平分别为(85.15±10.31)U/L、(145.25±20.61)U/mL,均高于常规组的(80.33±10.45)U/L、(131.24±20.61)U/mL,MDA水平为(5.26±1.71)nmolo/L,低于常规组的(7.11±2.24)nmol/L,CRP、TNF-α、IL-1β水平分别为(5.21±1.46)mg/L、(20.25±5.41)mg/L、(123.36±20.33)pg/mL,均低于常规组的(7.44±2.02)mg/L、(23.44±5.31)mg/L、(135.35±20.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CV[(52.33±10.41)m/s]、SCV[(52.18±10.32)m/s]、NT-3[(170.33±20.41)pg/mL]、NGF[(40.24±5.74)pg/mL]水平均高于常规组[(46.33±10.25)m/s、(46.28±10.31)m/s、(156.44±20.28)pg/mL、(37.44±5.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P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80%,低于常规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DPN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光生物调节疗法 神经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合并脊髓损害1例报告
6
作者 杨春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8期628-629,共2页
复发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约5%的CIDP患者合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脱髓鞘性病变可见于大脑及小脑,但很少有脱髓鞘性病变累及脊髓报道... 复发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约5%的CIDP患者合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脱髓鞘性病变可见于大脑及小脑,但很少有脱髓鞘性病变累及脊髓报道。现报告1例合并脊髓脱髓鞘损害的CI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 脊髓损害 发性 免疫性周围神经病 脱髓鞘性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CIDP 脱髓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崔德芝 董男男 +2 位作者 刘瑞霞 闫小燕 赵立群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23-24,2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糖尿病足初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4周为1个疗程,治...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糖尿病足初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珂 朱丽华 +5 位作者 陆西宛 胡源 周惟强 姜燕 刘玲 卞荣蓉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2期115-117,12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根据肌电图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情况,分为DPN组7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41例,分别就其性别、年龄、病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根据肌电图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情况,分为DPN组7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41例,分别就其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踝肱指数、感觉阈值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均高于NDPN组(P<0.05),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NDPN组(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感觉振动阈值高于NDPN组(P<0.05)。结果表明,高龄、病程长、高HbA1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发生与年龄、病程、HbA1c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 神经传导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步满 高彦彬 +6 位作者 夏晶 吴丽丽 周晖 张涛静 邹大威 朱智耀 吴深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10,44,共4页
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糖络宁,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疗程均为2个月。观... 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糖络宁,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病变积分(MDNS)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及TAOC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TAOC/MDA明显升高,TAOC与MDA呈负相关(r=-0.206,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络宁治疗DPN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络宁 弥可保 氧化应激 神经病积分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正凯 韩玉亭 +2 位作者 魏进 高明殿 陈文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在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足部VPT检查及神经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以NCV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DP...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在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均行足部VPT检查及神经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以NCV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DPN的诊断率,计算VP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及Kappa值。结果 VPT、NCV对DPN的诊断率分别为33.75%(27/80)、36.25%(29/80),两种方法对DPN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PT诊断DPN的敏感性为85.19%,特异性为88.68%,Youden指数为0.7387,Kappa值为0.725。结论 VPT与NCV诊断DPN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DPN病变早期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震动感觉阈值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晓东 方新梅 +3 位作者 王翯 李立琴 高大运 张云良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甲钴胺+复方丹参滴丸)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甲钴胺),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甲皱微循...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甲钴胺+复方丹参滴丸)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甲钴胺),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甲皱微循环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甲皱微循环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DPN血瘀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起到良好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丹参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干预作用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东辉 李菁 +2 位作者 辛燕 郭征东 夏作理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6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花丹参小剂量组[15g/(kg·d)]、白花丹参中剂量组[30 g...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6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花丹参小剂量组[15g/(kg·d)]、白花丹参中剂量组[30 g/(kg·d)]、白花丹参大剂量组[45 g/(kg·d)]、甲钴胺组[17.5 mg/(kg·d)]。均灌胃给药,连续12周。分别于给药第6周和第12周测定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给药第12周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坐骨神经内cAMP、cGMP及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参各剂量组、甲钴胺组FPG、MNCV、SNCV、NGF、cAMP、cGMP等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5);白花丹参各剂量组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增加(P<0.05)。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神经功能、延缓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白花丹参 干预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2型糖尿病正中神经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穆晶晶 杨华睿 +3 位作者 王媛 王引弟 童明辉 陈斌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1-834,841,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性正中神经病变的价值,并探讨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正中神经弹性模量值及剪切波速度(SWV)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T2DM非DPN患者...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性正中神经病变的价值,并探讨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正中神经弹性模量值及剪切波速度(SWV)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T2DM非DPN患者及T2DM合并DPN患者各60例。超声检查腕横纹上5 cm处正中神经,测量其厚径、宽径、周长、截面积(CSA),并利用SWE测量该处正中神经的弹性模量值及SWV,绘制受检者工作特性曲线。记录DPN患者入院HbA1c。结果 3组正中神经厚径、非DPN组较对照组宽径、CSA、周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DPN组弹性模量值[(57.20±11.20)k Pa]及SWV[(4.29±0.43)m/s]分别与对照组[(38.79±8.73)k Pa、[(3.53±0.42)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与对照组、非DPN组相比,其宽径、CSA、周长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PN组的弹性模量值及SWV值分别高于对照组与非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选取弹性模量值为61.25 kPa作为诊断DPN的最佳截点值时,其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70.0%;选取SWV为4.45 m/s作为诊断DPN的最佳截点值时,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7%。T2DM合并DPN组患者HbA1c与正中神经的弹性模量值及SWV呈显著正相关。随着HbA1c增加,弹性值及SWV逐渐增大(r=0.677,P<0.001;r=0.713,P<0.001)。结论 SWE技术评估糖尿病正中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T2DM患者DPN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 正中神经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德刚 许俊华 赵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46-174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血糖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晓兰 韩峰 郭晓珍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GM-1治疗,疗...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GM-1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测双侧上、下肢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60.0%),SNCV、MNCV快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GM-1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临床疗效好、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 神经节苷脂 依帕司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焕君 管晓玲 +1 位作者 李曙远 张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用GSH 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胫神经和...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用GSH 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MCV),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结果两组治疗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SCV、MCV均明显提高,血浆ET-1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正中神经SCV、MCV与血浆ET-1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3、-0.469,P均<0.01),胫神经SCV、MCV与血浆ET-1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2、-0.447,P均<0.01)。结论 GSH可显著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与其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糖尿病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治疗6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邢林山 刘俊莲 +1 位作者 张民成 田慧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有人报告对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更为引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改善微循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用此法治疗神经...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有人报告对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更为引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改善微循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用此法治疗神经病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神经病 蝮蛇抗栓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屈传强 郭洪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代谢因素 血管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及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艳红 王尧 +1 位作者 孙子林 金晖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 end products,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设立DPN病变组及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NDPN),其中DPN患者84例,NDPN患者93例;对该177例...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 end products,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设立DPN病变组及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NDPN),其中DPN患者84例,NDPN患者93例;对该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GEs水平及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PN组较NDPN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显著升高,(19.7±3.1)mg/L vs(14.4±2.4)mg/L(P<0.05),DPN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NDPN组,分别为(5.6±1.8)mmol/L vs(3.1±1.2)mmol/L,(2.4±2.1)mmol/L vs(1.5±0.9)mmol/L,(3.7±0.9)mmol/L vs(2.1±0.7)mmol/L,(1.2±0.9)g/L vs(0.7±0.3)g/L(均P<0.05);DP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MA)排泄率水平较NDPN组显著升高,(90.9±193.5)mg/g vs(28.4±35.4)mg/g(P<0.01);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GEs水平血清TC、TG、ApoB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52、0.54和0.63,均P<0.01)。结论AGEs大量生成和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AGEs、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糖基化终末产物 高级 脂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萌 王瑞英 王素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氧化性应激 高血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