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人群的先天体质禀赋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奕 郑曙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病人五运六气天赋特征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364例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生年份的五运六气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病人五运六气天赋特征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364例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生年份的五运六气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根据统计结果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出生年份、天干、大运、地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运气同化异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与五运六气禀赋具有一定相关性,出生于天干壬年,木运太过,地支午年,主气太阳寒水,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天刑、小逆、不和年可能具有得病风险,通过摄食养生提前预防,可期改善患者发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疾病 五运六气 先天禀赋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凝旭 涂艳 +2 位作者 刘晓霞 沈莹 张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炎症因子、脂肪因子的变化。方法:根据骨密度情况将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骨质疏松(OP)组78例,非骨质疏松(NOP)组64例,测定两组血脂、炎症因子、脂肪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脂水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炎症因子、脂肪因子的变化。方法:根据骨密度情况将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骨质疏松(OP)组78例,非骨质疏松(NOP)组64例,测定两组血脂、炎症因子、脂肪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脂水平比较: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差异(P>0.05),OP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N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水平比较:OP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NOP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因子水平比较:OP组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酵抑制剂(vaspin)、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均低于NOP组,OP组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明显高于N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增加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炎症因子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TGF-β1、IGF-1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杨 周多奇 +1 位作者 高玮 杨素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TGF-β1和IGF-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DOP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目的观察研究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TGF-β1和IGF-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DOP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分别检测糖代谢、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骨组织BMP-2、TGF-β1、IGF-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血清FPG、2hBPG、HbAlc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血清FINS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骨组织BMC和骨生物力学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双膦酸盐组、降糖药组、联合组骨组织BMP-2、TGF-β1、IGF-1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双膦酸盐联合降糖药可能通过调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大鼠BMP-2、TGF-β1、IGF-1表达,以改善糖代谢,增加骨密度和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发挥防治DOP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 二甲双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4
作者 孙琴 冯玉兰 邢学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年龄32~78岁;52例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非骨质疏松组,年龄34~75岁。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入组患者股骨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年龄32~78岁;52例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非骨质疏松组,年龄34~75岁。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入组患者股骨颈、腰椎2-4(L2-4)骨密度,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BMI)、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0、0.006、0.015、0.024、0.002;与BMI呈负相关(P=0.032);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及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骨质疏松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伦磷酸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国花 王亮 +8 位作者 马远征 张妍 王文娇 胡江伟 李大伟 陈琼 马伟凤 金毅 杨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4-1086,1098,共4页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给予阿伦膦酸钠治疗6个月。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给予阿伦膦酸钠治疗6个月。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HbAlc、PTH、OC、CTX、25(OH)VD、BALP等。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结果用阿伦膦酸钠治疗6个月使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FBG、2hPG、HbA1c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P浓度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CTX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PTH、BALP、25OHVD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rch、Ward部位骨密度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短时间内可改善骨代谢指标和提高腰椎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阿伦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骨方联合钙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双蕾 李巧云 罗广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壮骨方联合钙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骨密度、肿瘤坏死因子-α、骨钙素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例,采用壮骨方配合钙尔奇D治疗;中药组33例,采用壮骨方治疗;钙剂组32例采用... 目的:观察评价壮骨方联合钙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骨密度、肿瘤坏死因子-α、骨钙素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例,采用壮骨方配合钙尔奇D治疗;中药组33例,采用壮骨方治疗;钙剂组32例采用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对照组32例单纯降糖治疗。各组均治疗20周。结果:中西医结合组骨密度增加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骨痛治疗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6.77%;中药组为93.94%,钙剂组为93.75%,糖尿病对照组为44.69%。各组骨痛用药后平均起效时间、平均缓解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骨方联合钙剂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壮骨方 中医药疗法 对照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敖先伟 张艳芳 +2 位作者 毕红兵 任长青 孙晓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以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为基本方案治疗糖... 目的系统评价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以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为基本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包括937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71例,对照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单用阿仑膦酸钠片比较,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中,腰椎SMD为0.38(0.25,0.51)、股骨颈SMD为0.55(0.42,0.68)、股骨粗隆SMD为0.54(0.41,0.67)、前臂SMD为0.45(0.32,0.58),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疼痛评分,其SMD为-3.07(-3.90,-2.23),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为基础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阿仑膦酸钠片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 阿托伐他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治疗对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辛岩 崔晓雯 禹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6-1489,1504,共5页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治疗对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作用。方法将160例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每天两次接受二甲双胍(Glucophage 500 mg)1片,西格列汀组接受西格列汀(Ja...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治疗对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作用。方法将160例绝经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每天两次接受二甲双胍(Glucophage 500 mg)1片,西格列汀组接受西格列汀(Januvia 100 mg)1片/d,持续24周。收集空腹血液和尿液样品用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和尿脱氧吡啶啉(DPD)在基线、8周和16周后以及研究结束时的检测。在基线和干预24周后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前后腰椎(L1-L4)的骨密度。结果在二甲双胍组中,治疗24周时所有骨转换标志物的平均值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西格列汀组,平均血清总ALP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在24周时下降10%,尿DPD下降,在24周时下降维持在28%。结论24周时间内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而西格列汀可以正向调节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 绝经后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F-1/IRS-1/PI3K信号通路探究生阴壮髓丹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刘军彤 朱克 +5 位作者 杨宇峰 郑洪新 王庆谚 杨硕 李金双 汪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180,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生阴壮髓丹通过胰岛素通路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信号通路调节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情况,探究生阴壮髓丹多途径发挥治疗糖... 目的 探讨生阴壮髓丹通过胰岛素通路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信号通路调节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情况,探究生阴壮髓丹多途径发挥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 4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腹腔注射(30 mg·kg^(-1))先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按血糖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生阴壮髓丹组,二甲双胍组。连续给药8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取小鼠肾脏组织,备用进行ELISA、RT-PCR等检测;分离后肢股骨,待行Micro-CT扫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抗糖化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显著升高(P<0.01),股骨骨量与骨微结构均相对较差,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矿物质密度、骨表面积和组织体积的比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IGF-1、IRS-1、PI3K、RUN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阴壮髓丹组可以降低小鼠血糖情况(P<0.01)、正向调节小鼠ALP、TRACP代谢情况(P<0.01)、改善股骨骨量与骨微结构,显著增加IGF-1、IRS-1、PI3K、RUNX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 生阴壮髓丹在DOP小鼠中可以通过激活IGF-1/IRS-1/PI3K信号通路改善小鼠骨代谢情况,增加骨密度缓解本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生阴壮髓丹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策略
10
作者 王帆竞 林逸轩 +2 位作者 鲍陶陶 申国明 方朝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视角探讨DOP的治疗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五脏维度、络病瘀血维度、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3个方面。在五脏维度论治中,强调了补肾健脾、滋补肝肾。在络病瘀血维度论治中,提出了调理血管、促进骨生成的方法。在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中,探讨了肾-脑-骨生物轴、脾-肠生物轴和炎症-代谢生物轴对DOP的影响。虽然中医药在DOP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循证依据,强化预防策略,结合现代技术精准评估,推动中西医结合与标准化研究,推动DOP防治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多维视角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程序性细胞死亡与中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雨菲 魏梦娟 +3 位作者 黄程程 王晨 李洋 王经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450,共5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由高糖继发的骨组织结构和骨代谢紊乱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最新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DOP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包括细胞...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由高糖继发的骨组织结构和骨代谢紊乱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最新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DOP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本文将概述不同类型PCD参与DOP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此外,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DOP临床治疗。本文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DOP潜在药物靶点,为中药防治DOP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程序性细胞死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介导细胞焦亡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作用机制
12
作者 丁娟娟 张亚静 +2 位作者 马兰 周小青 王晓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细胞焦亡被定义为程序性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直至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并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一种,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和骨结构异常,显著增加了骨... 细胞焦亡被定义为程序性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直至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并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一种,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和骨结构异常,显著增加了骨折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在DOP中,成骨细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释放了如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structure domain protein 3,NLRP3)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媒介物,这些媒介物活化既可以导致细胞焦亡,又在破骨细胞过度分化及骨质疏松症发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综述旨在总结细胞焦亡在DOP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焦亡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 信号通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清 吴玉霄 崔立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20-1526,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肌少-骨质疏松症(OS)的关键危险因素,OS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深入研究OS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T2DM患者OS的预防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背景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肌少-骨质疏松症(OS)的关键危险因素,OS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深入研究OS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T2DM患者OS的预防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系统评价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中国T2DM患者OS患病率的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调查时间、地区;OS患病率;诊断标准、测评工具;文献质量评价信息等;利用美国卫生保健治疗和研究机构(AHRQ)评估文章质量。使用Stata15.0软件对OS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横断面研究,包含T2DM患者3724例,其中OS患者623例。Meta分析显示: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为21%(95%CI=15%~26%)。亚组分析显示:2020年及以后的患病率(25%)高于2020年前(19%);老年组患病率(27%)高于中老年组(13%);以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为诊断标准的患病率(23%)高于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14%);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BIA)检出率(22%)高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17%);男性患病率(38%)高于女性(36%);平均T2DM病程≤10年的患病率(25%)高于病程>10年(20%);西部地区(27%)高于中部地区(18%)、东部地区(16%)(P<0.05)。Meta回归显示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我国T2DM患者OS的患病率较高,且在不同的调查时间、年龄段、诊断标准、评估工具、性别、T2DM病程及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强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管理,以期有效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糖尿病 2型 患病率 中国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满超 王岩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23,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通过调控雌激素受体1(ER1)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STZ组)、低剂量淫羊藿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构建成功4周后50 mg/(kg&#...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通过调控雌激素受体1(ER1)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STZ组)、低剂量淫羊藿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构建成功4周后50 mg/(kg·d)淫羊藿苷灌胃,连续8周]、高剂量淫羊藿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构建成功4周后100 mg/(kg·d)淫羊藿苷灌胃,连续8周]、高剂量淫羊藿苷+ER1-siRNA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构建成功4周后100 mg/(kg·d)淫羊藿苷灌胃,连续8周;10μL ER1-siRNA尾静脉注射,1次/4周,共2次],每组10只。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和血钙浓度。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预测淫羊藿苷核心靶点及分子对接并验证。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股骨组织ER1、PDE5A、Wnt和β-cantenin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Z组大鼠软骨下区空骨陷窝增多,ALP水平和血钙浓度下降(P<0.01),TRAP水平升高(P<0.01)。与STZ组比较,低剂量、高剂量淫羊藿苷组血糖降低(P<0.01),软骨下区空骨陷窝减少,ALP和血钙浓度升高(均P<0.01),TRAP表达降低(均P<0.01)。PPI网络分析及分子对接显示淫羊藿苷可以稳定地结合到ER1蛋白结构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STZ组ER1、Wnt和β-can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与STZ组比较,高剂量淫羊藿苷组ER1、Wnt和β-can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与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比较,高剂量淫羊藿苷+ER1-siRNA组ER1、Wnt和β-can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淫羊藿苷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1介导的Wnt/β-can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受体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物标记物的筛查
15
作者 刘飞飞 刘洋 +4 位作者 施雪柔 周宏亮 阮玉山 李绍波 任莉荣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目的通过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患者体内识别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揭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寻找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DOP患者和骨质疏松症(os... 目的通过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患者体内识别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揭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寻找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DOP患者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各110例,分别随机抽取6例患者,采集外周血,运用串联质谱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探索DOP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质,并对出现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质进行深度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DOP组/OP组中有18个上调和2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免疫突触和胶原三聚体等细胞组分,有芳基二烷基磷酸酶活性和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水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并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的调节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根据KEGG通路富集结果,他们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酪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通过PPI发现,在共同差异表达蛋白中,ALB、CD44、KLKB1、ITIH2、SERPIDN1、MDH1、CTSB、IGFBP3构成PPI网络节点,上述差异表达蛋白与DOP疾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结论ALB、CD44、KLKB1、ITIH2、SERPIDN1、MDH1、CTSB、IGFBP3可能是D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蛋白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方对糖尿病肾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16
作者 康庐琛 兰浩 +3 位作者 宁静 李文斌 余奇英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7-971,992,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Wnt通路调节因子介导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Wnt通路调节因子介导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采用补肾壮骨方治疗),各60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β⁃连环蛋白(β⁃catenin)、钙(Ca)、骨钙素(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1)、β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 PI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蛋白Dickkopf⁃1(DKK⁃1)水平、尿m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后血清β⁃catenin与OC呈正相关,与FPG、HbA1c、mALB、ALP、CTX⁃1、β⁃CTX、t PINP呈负相关(P<0.05);血清MMP⁃9与HbA1c、mALB呈正相关,与Ca呈负相关(P<0.05);血清DKK⁃1与FPG、HbA1c、ALP、β⁃CTX、t PINP呈正相关,与OC呈负相关(P<0.05)。结论补肾壮骨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尿mALB、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这可能与Wnt通路调节因子表达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质疏松症 WNT通路 尿微量白蛋白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
17
作者 赵奕 冯秀芝 +5 位作者 王智民 陈怡然 杨潇 任艳玲 柳京池 曹文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开展的现代药物、中药及相关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以期为今后本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鼠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骨相关细胞铁死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婧 程璐璐 +2 位作者 何金花 姜珊 朱铎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7,共6页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高血糖环境及其导致的器官损伤和有害物质积累可以引起骨质量下降。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细胞程序性死亡,其特点是与细胞铁浓度有关的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和质膜破坏。2型糖尿病环境下的骨相...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高血糖环境及其导致的器官损伤和有害物质积累可以引起骨质量下降。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细胞程序性死亡,其特点是与细胞铁浓度有关的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和质膜破坏。2型糖尿病环境下的骨相关细胞被发现倾向于发生铁死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而调节骨相关细胞铁死亡则有望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起到治疗作用。笔者拟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骨相关细胞铁死亡的起因及特点进行综述,从而为明确2型糖尿病诱发骨质疏松的可能原因和靶向相关细胞铁死亡以缓解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角度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铁死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世尧 祝志强 +4 位作者 王墉琦 李佳 李汉 赵宇 孙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5,共6页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些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出现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不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共同的高危发...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些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出现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不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共同的高危发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但二者药物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未能给予临床用药准确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通过归纳分析总结近些年最新参考文献,发现两者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关联性十分密切,如某些抗2型糖尿病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而且还能调节骨平衡,某些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降低血糖又具有一定的价值,不过两者药物治疗之间的关联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因此,笔者探讨了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两者药物治疗之间的相关性并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痰、瘀、毒”分期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秀淇 郑承红 +2 位作者 李云海 丁念 杨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7-1790,共4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本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和肝脾不足有关,标实则多见痰湿、...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本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和肝脾不足有关,标实则多见痰湿、瘀血、毒邪为患,存在“早期病本为虚,中期因虚致实,晚期虚实错杂”的病机演变规律。故临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分早期、中期、和晚期进行论治,早期补虚以补肾为主、巧配熟地可养精固本,中期补虚基础上妙用药对化痰祛瘀,晚期在补虚基础上用虫类药物通络去毒,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目的,从而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分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