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继红 柏金秀 +4 位作者 杨小巍 王博玉 张磊 于荣林 赵秀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11-3713,共3页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PBB)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73例具有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发病后3、6、12、24 h检测血清GPBB和H-FABP浓度,并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PBB)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73例具有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发病后3、6、12、24 h检测血清GPBB和H-FABP浓度,并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GPBB和H-FABP水平。比较GPBB、H-FABP联合及单独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各高危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心肌损害组于发病后4个时间点GPBB、H-FABP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GPBB和H-FABP联合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PBB、H-FABP水平与血糖值呈负相关,与窒息、败血症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GPBB及H-FABP在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害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庆花 林丽星 +2 位作者 张志玲 安彩霞 康曦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例),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患儿血浆GPBB(13.84,7.57ng/ml)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4.97,3.24ng/ml)和对照组(4.95,1.99ng/ml)(P<0.01)。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90%、66.7%、83.3%,GPBB的敏感性优于cTnI(χ2=4.812,P<0.05),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分别为88.2%、91.2%、67.6%,GPBB的特异性优于CK-MB(χ2=4.191,P<0.05),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水平(14.67,6.09ng/ml)与轻度窒息组(5.61,3.56ng/ml)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轻度窒息组GPB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GPBB水平与羊水污染程度呈正相关(r=0.500,P<0.001);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520,P<0.001)。结论GPBB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理想标志物,对窒息儿早期测定GPBB有助于判断新生儿有无心肌损伤及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伤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PBB早期诊断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赖仁纯 王旭东 +3 位作者 钟伟强 谢敬敦 刘隆忠 戎铁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GPBB浓度是否可以成为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雄性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6只)。对照组新西兰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新西兰兔每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1次,根据... 【目的】研究血清GPBB浓度是否可以成为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雄性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6只)。对照组新西兰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新西兰兔每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1次,根据实验周数不同,实验组分为4组,分别为1周组(8只)、2周组(8只)、4周组(9只)和8周组(11只)。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以及E峰和A峰比率。血清GPBB浓度测量采用ELISA方法。心肌光镜Billingham评分和电镜检查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结果】8周组新西兰兔LVEF、FS和E/A比率均下降(P<0.05)。4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GPBB浓度[(30±8)ng/mLvs(21±8)ng/mL,P<0.05];8周组新西兰兔GPBB浓度为(38±3)ng/mL,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P<0.05)。光镜下4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比对照组、1周组和2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严重(P<0.05);8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最严重(P<0.05)。电镜下线粒体水肿或断裂可见于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与阿霉素累积剂量(r=0.442,P<0.001)和心肌损害程度(r=0.467,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GPBB浓度可能是兔阿霉素心脏毒性较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磷酸化酶BB同功酶 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