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饱和糖功能单体接枝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
1
作者 杜山山 赵春雨 +3 位作者 陈昊 罗时文 高萌萌 辛志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8,共7页
通过葡萄糖、丙烯酸羟乙酯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含不饱和双键的糖基功能单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将制备的不饱和糖单体接枝聚合到聚氨酯膜的表面,以衰减全反... 通过葡萄糖、丙烯酸羟乙酯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含不饱和双键的糖基功能单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将制备的不饱和糖单体接枝聚合到聚氨酯膜的表面,以衰减全反射模式下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表面接枝反应进行了确认。通过静态水接触角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分别对改性聚氨酯膜表面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膜表面的接触角从86°降低到45°,血小板的粘附量由14.36×103cells/mm2减少到2.57×103cells/mm2,亲水性明显增强,血液相容性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单体 聚氨酯 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 血小板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的水相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建强 张宇峰 +2 位作者 杜启云 董永全 李子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合成了一种含半乳糖基团的水溶性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GMA),详细考察了其在水相中的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并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引发剂为2-溴丙酸甲... 合成了一种含半乳糖基团的水溶性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GMA),详细考察了其在水相中的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并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引发剂为2-溴丙酸甲酯(2-MBP),铜盐配合物为CuBr/2,2′-联吡啶时,聚合可控性较差,单体转化率较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适量溴化铜并同时采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可提高GMA的ATRP可控性;加入四甲基溴化铵,并改用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可有效抑制二价铜的水解,提高单体的转化率;用大分子引发剂和顺序加单体法可直接合成GMA的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ATRP 糖单体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蛋白对‘赤霞珠’葡萄酒中糖酸和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荆思思 倪小凡 +3 位作者 王庶 乐小凤 房玉林 鞠延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甘露糖蛋白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分别在其酒精发酵前和酒精发酵后添加不同量的甘露糖蛋白,在酒精发酵结束后放置12个月检测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和单体糖、有机酸、香气物质含量并进行... 为进一步探究甘露糖蛋白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分别在其酒精发酵前和酒精发酵后添加不同量的甘露糖蛋白,在酒精发酵结束后放置12个月检测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和单体糖、有机酸、香气物质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前添加甘露糖蛋白对于葡萄酒感官品质无促进作用,而酒精发酵后添加0.3 g/L甘露糖蛋白可使葡萄酒中果糖含量降低20.7%,苹果酸和酒石酸分别降低4.4%和8.4%,同时成倍提高了香气组分中酯类、醇类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因此,甘露糖蛋白的添加可作为提高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处理措施,推荐在酒精发酵后以0.3 g/L的剂量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甘露蛋白 单体 有机酸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乳化制备新型含醛基纳米微球 被引量:2
4
作者 肖乃玉 李善吉 +2 位作者 郭清兵 周红军 李翠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67-1271,1313,共6页
采用Witting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既含醛基又含糖基的乙烯基单体1,2:3,4-Di-O-异亚丙基-6-O-(2'-甲醛-4'-苯乙烯基)-D-半乳糖(IVDG),该单体为白色粉末状,熔点为97~98℃,用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AIB... 采用Witting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既含醛基又含糖基的乙烯基单体1,2:3,4-Di-O-异亚丙基-6-O-(2'-甲醛-4'-苯乙烯基)-D-半乳糖(IVDG),该单体为白色粉末状,熔点为97~98℃,用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AIBN的引发下,60℃四氢呋喃中、24h单体转化率可达到68%,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0,表明该单体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经88%甲酸水解,脱去保护基团异亚丙基后,所得的聚合物具有两亲性,不需要外加乳化剂,在水中能够自组装形成含有大量醛基的纳米微球,动态光散射数据表明粒径为450nm,其形貌可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该聚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单体 醛基 聚合物纳米微球 自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