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现代化话语的转变:体用之辩向共性个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的飞跃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金平 顿占民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基础上,我国文化现代化话语方式发生了由体用之辩向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的转变。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 本文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基础上,我国文化现代化话语方式发生了由体用之辩向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的转变。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是反映我国经济和政治现代化规律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根本规律。它在克服体用之辩旧话语方式的同时,克服了由旧话语方式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论、文化教条主义等三种阻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文化独断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化 “中体西用” 共性 个性 文化精髓论 文化独断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茶文化思想精髓与人格教育的融合
2
作者 张宏书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116-118,共3页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制茶与饮茶,更涵盖了深层的精神内涵,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到医学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当前,“大思政课”视域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人格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制茶与饮茶,更涵盖了深层的精神内涵,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到医学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当前,“大思政课”视域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人格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提升“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尽管如此,当前许多高校在实施人格教育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融合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人格教育,成为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茶文化思想与人格教育的融合,为高校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茶文化 思想精髓 人格教育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和价值意蕴
3
作者 张永奇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发端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空场域,汲取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理论精华,并在高度总结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就经验中得以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发端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空场域,汲取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理论精华,并在高度总结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就经验中得以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体现在,提出发展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的重要抓手,强调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明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引领和驱动中国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引,为深化和加强国际人工智能合作贡献了包容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逻辑 精髓要义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4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茶文化精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瑀巍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国饮”,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深入探讨茶文化的精髓,从哲学层面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作用,旨在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髓 内在价值 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髓·特质·旨归: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维阐读
6
作者 颜军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7,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及其建设规律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及其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对文化价值的多维阐释、文化自信的高度强调以及对文化主体性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及其建设规律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及其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对文化价值的多维阐释、文化自信的高度强调以及对文化主体性的深入阐发可以理解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石、内核和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理论胸怀,蕴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有必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现实遵循,坚持文化主体性,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两个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精髓 理论特质 实践旨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及其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洪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及其内在关系,是把握其作为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的关键。其中,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首个核心要义,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是鲜明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和坚守文化主体性是一以贯之的主题,“第二个结... 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及其内在关系,是把握其作为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的关键。其中,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首个核心要义,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是鲜明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和坚守文化主体性是一以贯之的主题,“第二个结合”是根本的方法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纲领性目标。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首要位置,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文化建立领导权,其目的在于坚守文化主体性。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的原因,不仅在于文化的中介性力量和再生产作用,还在于民族精神的独立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既是建立和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途径,又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来源,从而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奠定原则、提供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系性 精髓要义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宏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当今社会,文物作为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通过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防止文物因时间、环境、使用等因素的损坏,确保其长期保存,使后代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精髓。因此,文物修复与保护不仅仅是... 当今社会,文物作为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通过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防止文物因时间、环境、使用等因素的损坏,确保其长期保存,使后代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精髓。因此,文物修复与保护不仅仅是对物品的修复,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守护。《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一书正是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文物进行分析,展示了与其相关的部分文物,揭示这些文物所包含的知识,确保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与保护。结合本书可以更好的分析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探索,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与保护 文化遗产 历史智慧 文物保护 历史记忆 文化传承 传承与保护 文化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机制及模式 被引量:28
9
作者 康涌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3,共5页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有助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二者耦合发展的机制是市场的调节机制、政府的调控机制和文化的传导机制,在长期发展中,二者形成劳动主体耦合、劳动资料耦合、劳动对象耦合三种耦...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有助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二者耦合发展的机制是市场的调节机制、政府的调控机制和文化的传导机制,在长期发展中,二者形成劳动主体耦合、劳动资料耦合、劳动对象耦合三种耦合发展模式,促进二者耦合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宣传、保护、继承和创新,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农耕文化产业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 现代农业 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的起源看西方教育的精髓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道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在自然界或是社会领域,事物的发展大都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般说来,事物自发的变化是由事物的内因所引起的,自发成分正是自觉的萌芽状态。同样的,世界最早大学的诞生,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出现了... 在自然界或是社会领域,事物的发展大都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般说来,事物自发的变化是由事物的内因所引起的,自发成分正是自觉的萌芽状态。同样的,世界最早大学的诞生,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出现了对人才的需要,于是大学就应时而生。我们研究大学的起源,目的是考察大学产生的背景,探讨早期大学的特征,比较中西早期大学的差异,并进而总结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起源 西方教育 中国大学 教育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向玉乔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3,共9页
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物品、事件、思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理念,以德为本、道法自... 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物品、事件、思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理念,以德为本、道法自然的价值观念,重平安、崇和平、求大同的理想信念。中华文明通过革命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中华文明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可从五个维度入手: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提炼展示,探寻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精神血脉;从中国的近代危局中提炼展示,汲取和总结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提炼展示,揭示中国共产党为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展示,彰显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内涵;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提炼展示,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标识 文化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永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7,307,共9页
列宁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过程中,不仅对意识形态内涵作了新的阐释,还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党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意识形... 列宁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过程中,不仅对意识形态内涵作了新的阐释,还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党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凝聚、辩护、整合等功能,这些构成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刻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自觉坚持和发展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思想精髓 历史地位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史鸿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4,共5页
人水和谐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根基上看,它经历了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再到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意识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和逻辑层级。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虽然古已有之,但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一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的... 人水和谐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根基上看,它经历了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再到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意识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和逻辑层级。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虽然古已有之,但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一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二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切实需要。作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人水和谐,其文化特征主要有核心性、概括性、发展性、民族性和积淀性等。人水和谐的实践以及创新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多元融汇,以点带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水文化精髓 人水和谐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探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世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142,共3页
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塑造高校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为目标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应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确保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交流互动... 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塑造高校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为目标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应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确保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交流互动与融会贯通,给传统文化精髓提供了继承与发展的实践基础,为高校思政教育赋予深厚的历史内涵与宽阔的历史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精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重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1,共5页
闽西南土楼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产物。它因抗倭御寇的需要而兴,又因闽、客族群冲突的需要,以及山区土地资源紧缺需要充分利用空间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土楼的根就深深扎在闽西南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而不必跨越数千里、... 闽西南土楼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产物。它因抗倭御寇的需要而兴,又因闽、客族群冲突的需要,以及山区土地资源紧缺需要充分利用空间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土楼的根就深深扎在闽西南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而不必跨越数千里、上千年的大时空去舍近求远,远求于中原。土楼文化丰富多彩,其精髓是以耕读传家为核心的家族宗法秩序和理念,而山地农耕文明则是客家人这种宗法性家族文化的深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楼 根源 土楼文化 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政治建设的精髓和制度冲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初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0-197,共8页
本文认为,台州政治建设的最根本经验是充分挖掘、利用和把握好了组织、制度、人力三种资源。其精髓可以概括为"发挥执政党的组织优势和先进引领作用,激活政治制度的闲置资源并拓展制度包容空间,实现人民自主走向自治的统一。"... 本文认为,台州政治建设的最根本经验是充分挖掘、利用和把握好了组织、制度、人力三种资源。其精髓可以概括为"发挥执政党的组织优势和先进引领作用,激活政治制度的闲置资源并拓展制度包容空间,实现人民自主走向自治的统一。"本文还着重对台州政治建设中的党代会常任制、民主恳谈、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定位、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制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 政治建设 精髓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精髓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青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3,共6页
要想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必须深入把握其思想精髓。依据理论依据、文本依据与现实依据等"三个依据"有机统一的原则,可以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实事求... 要想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必须深入把握其思想精髓。依据理论依据、文本依据与现实依据等"三个依据"有机统一的原则,可以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就事实维度而言,人民中心是就价值维度而言,知行合一是就实践维度而言。把"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人民中心 知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立胜 聂家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共11页
理论精髓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内核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方面,科学总结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理论精髓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内核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方面,科学总结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就是用高度凝练和带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话语概括提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六个坚持”作为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处于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统摄地位,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只有全面把握“六个坚持”,才能真正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精髓 “六个坚持” 逻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中土地文化的精髓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801-8802,共2页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文化 生态文化 精髓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文化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 李禾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创业文化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江西经济相对落后,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创业精神不足。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呼唤"创业文化"的精神支持,推进工业化,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需要"创业文化"的推动。研究传统客家文化,既有... 创业文化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江西经济相对落后,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创业精神不足。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呼唤"创业文化"的精神支持,推进工业化,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需要"创业文化"的推动。研究传统客家文化,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反思客家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结合市场经济的精神特质,挖掘客家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加以弘扬创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客家文化 创业 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