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史的定位:对观念的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伟希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1期62-63,68,共3页
本文引证了一种“把一切历史视为思想史”的观点,并认为思想史的研究,主要应以表现一般社会思想的“精英思想”为对象,而思想史的定位,立足于思想史存在之意义并以精英思想家们的观念为对象,称为“对观念的观念”。
关键词 思想 历史 观念 精英思想 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如何救国:近代游艺会“公共空间”的形塑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爱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6,共10页
游艺会原本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校园文艺形式。游艺会包含雅俗共赏的中西文化艺术,政治力量、社会精英、普通民众等共同塑造了游艺空间。游艺会具有鲜明的主线和广泛的包容性,也塑造了参与者的国民意识。看似矛盾的“娱乐”与“... 游艺会原本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校园文艺形式。游艺会包含雅俗共赏的中西文化艺术,政治力量、社会精英、普通民众等共同塑造了游艺空间。游艺会具有鲜明的主线和广泛的包容性,也塑造了参与者的国民意识。看似矛盾的“娱乐”与“救国”,实际是社会文化中精英思想与大众思维紧张关系的表现,是双方妥协和统一的结果。考察游艺会和理解“娱乐救国”需要从精英和大众两个维度展开,在游艺会中精英的爱国救国与大众娱乐有了统一的可能。因此,近代游艺会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形成了“娱乐救国”的历史认同,对国民意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救国 游艺会 公共空间 精英思想 大众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检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4,共11页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复杂演变,19世纪中期以"夷""洋"标志的西器西俗,至清末则成为文明的象征。"文明"引领着都市社会的生活时尚,也成为思想领域的价值尺度,可谓蕴涵复杂的近代话语。但清末民初...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复杂演变,19世纪中期以"夷""洋"标志的西器西俗,至清末则成为文明的象征。"文明"引领着都市社会的生活时尚,也成为思想领域的价值尺度,可谓蕴涵复杂的近代话语。但清末民初知识界对"文明"的认知和思辨值得注意:他们试图纠正文明潮的物质化偏颇,而彰显了制度和精神文明;他们辨析了奢侈与文明的本质区别,而重视道德修养;同时摒弃了西方文明观隐含的殖民主义意识,体现了多元化的文明观念。民初知识界对近代文明观及社会风尚的反思影响于社会思潮,推动了"五四"以后文化热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明观 社会风尚 殖民意识 精英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晚清社会思潮问题的几点思考——以大众传媒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192,288-289,共7页
从大众传媒的角度看,思想传者与受者之间必借助相应传播媒介方能形成思想辐射的互动态势。近代精英思想家,亦必借助传播媒介,使其思想或主张扩散至普通民众并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日臻成熟的理论体系,兼备社会性和民众性,方能成潮。... 从大众传媒的角度看,思想传者与受者之间必借助相应传播媒介方能形成思想辐射的互动态势。近代精英思想家,亦必借助传播媒介,使其思想或主张扩散至普通民众并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日臻成熟的理论体系,兼备社会性和民众性,方能成潮。晚清以降,至甲午战前,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酝酿和萌芽期,仅有精英思想或思想家之思想,并无形成或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思潮。甲午一役,是近代中国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潮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甲午战争 大众传媒 精英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文化的民族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敏 邹定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7-168,共2页
电视文化的民族化不仅仅是身处象牙塔的思想精英们捍卫民族文化理想的民族主义精神吁求。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领域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化意义。
关键词 电视文化 民族化 中国 民族主义精神 文化理想 思想精英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