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常笑冰 尚清 +1 位作者 刘冬芝 李昕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11期52-54,共3页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率为0.1%~0.5%,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类型以痉挛性脑瘫为主,约占总发病率的58%[1]。目前主要采取无创性治疗(主要为体能、技能、语言、认知训练和器械辅助治疗等康复措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率为0.1%~0.5%,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类型以痉挛性脑瘫为主,约占总发病率的58%[1]。目前主要采取无创性治疗(主要为体能、技能、语言、认知训练和器械辅助治疗等康复措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的原理在于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经临床观察发现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作业疗法 脑性瘫痪 精细运动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莫艳玲 粟愿学 +3 位作者 杨锦媚 杨春梅 冯艳 徐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于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采用精细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于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运动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及FMF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引导式教育 康复治疗 精细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程艳娜 高超 +1 位作者 郑雅静 耿香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病(HFMD)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分配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神经...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病(HFMD)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分配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神经受损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HI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发育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抓握标准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属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2.68%和75.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辅助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受损功能,提高其精细运动功能,患儿家属康复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手足口后遗症 精细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敖超吉 谢辑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探究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其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其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针刺治疗 推拿手法 精细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帅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II^III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 目的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II^III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30 min/次,3次/d,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采用体针加头针方式,每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30 min/次,3次/d,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采用体针加头针方式,每周治疗4次,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分(FMFM)、Barthel指数(BI);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GMFM、FMF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FMFM、BI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家属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提高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五迟 五软 体针 头针 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精细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