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湿过程中南京粉细砂孔隙结构演化精细表征
1
作者 张恒 张巍 +3 位作者 徐文瀚 朱鸿鹄 施烨辉 程荷兰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饱和度影响着非饱和土土水特性与工程性质,孔隙结构是影响砂土抗液化强度的本征指标之一。为定量探究砂土饱和度与孔隙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了6μm工业显微CT扫描减湿过程中的重塑南京粉细砂试样,对三维重构后的试样不同高度位置分别... 饱和度影响着非饱和土土水特性与工程性质,孔隙结构是影响砂土抗液化强度的本征指标之一。为定量探究砂土饱和度与孔隙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了6μm工业显微CT扫描减湿过程中的重塑南京粉细砂试样,对三维重构后的试样不同高度位置分别提取出表征单元体,使用最大球算法获得各表征单元体的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隙形态与孔隙结构参数,分析减湿过程中不同阶段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试样单孔隙几何形态以细长椭球体为主,减湿过程中喉道长度和孔隙球度变化较小,而喉道半径减小;样品孔隙定向性发生循环变化,具体表现为:含水率30%时试样无主定向性;含水率20%降至5%时,孔隙平面角与空间角的数学期望均出现在120°方向;而干燥样孔隙重新丧失主定向性。孔隙结构参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粉细砂饱和试样连续失水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过饱和含水率降至含水率30%阶段,孔隙结构参数增大,孔隙连通性提高;含水率30%降至20%阶段,孔隙结构参数减小,孔隙连通性降低;含水率20%降至5%阶段,试样失水干裂,孔隙结构参数增大,连通性提高;含水率5%降至0阶段,裂隙结构被破坏并被砂土颗粒填充,孔隙结构参数减小,连通性降低。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理解非饱和南京粉细砂液化特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粉细砂 非饱和土 孔隙结构演化 定向性 精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井的三维精细表征与单井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辉 廖新维 +1 位作者 李则骅 Wei Yu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目前压裂直井或压裂水平井的单井模拟主要是基于二维或拟三维网格进行表征,但这2类网格无法精细表征裂缝、井筒的三维空间形态。为此,提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来进行压裂井的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形成了3D精细半结构网格剖分方法... 目前压裂直井或压裂水平井的单井模拟主要是基于二维或拟三维网格进行表征,但这2类网格无法精细表征裂缝、井筒的三维空间形态。为此,提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来进行压裂井的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形成了3D精细半结构网格剖分方法和流程,以及高效数值求解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场一口压裂直井,并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3D压裂直井、压裂水平井的内边界井模型,简化和统一了不同压裂井模型的井产量计算方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更复杂的3D定向压裂井的井产量计算;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尺寸和小层物性是空间压力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可为提高复杂压裂井的三维精细表征能力和单井模拟精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井 精细表征 3D半结构网格 单井模拟 多层缝网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精细表征底水油藏全周期水淹形态的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常涛 陈建波 +2 位作者 汪跃 孙藏军 卢美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等难题,需要精细表征水淹形态,指导开发后期精准挖潜。以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为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在生产特征分析、空间势分布求取及流线绘制基础上,基于油水运动规律、相渗曲线特征等研究,建...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等难题,需要精细表征水淹形态,指导开发后期精准挖潜。以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为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在生产特征分析、空间势分布求取及流线绘制基础上,基于油水运动规律、相渗曲线特征等研究,建立底水油藏全周期水脊内部形态的精细表征方法。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增加,水脊内部水淹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中、强水淹区范围逐渐缩小;进入特高含水期,水脊内部仍可进一步划分为未动用区、弱水淹区、中水淹区、强水淹区,且未动用及弱水淹区范围较大,说明常规认识的水脊内部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潜力。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数模、实际取心井资料对比,误差小于等于7.7%,准确率较高。研究成果可为底水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脊 水淹特征 内部形态 精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煤孔裂隙结构精细表征及强度劣化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磊 刘怀谦 +2 位作者 谢广祥 袁秋鹏 陈礼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03-3216,共14页
为探究含瓦斯煤的强度劣化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气-固耦合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借助SEM、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法及微焦点CT扫描系统表征含瓦斯煤的孔、裂隙等结构,分别阐述不同瓦斯赋存状态对孔... 为探究含瓦斯煤的强度劣化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气-固耦合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借助SEM、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法及微焦点CT扫描系统表征含瓦斯煤的孔、裂隙等结构,分别阐述不同瓦斯赋存状态对孔、裂隙的力学和非力学效应,揭示了含瓦斯煤孔、裂隙破坏与宏观强度损失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煤体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的劣化程度随初始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多手段联合表征煤体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发现含瓦斯煤裂隙结构发育不明显,孤立孔隙占比较大,两者连通性差,不利于瓦斯渗流;联合表征煤体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的方法,可校正微孔及过渡孔或因样品尺寸导致大孔存在"屏蔽效应"和高压阶段煤基质"压缩效应"或孔裂隙破坏带来的误差;吸附态瓦斯分别通过非力学作用和膨胀应力的力学作用,以及游离态瓦斯对煤体的气楔效应致使微元体破裂与失效;构建了基于微细观角度的含瓦斯煤力学性质劣化与宏观强度损失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瓦斯作用导致摩尔应力圆圆心向左偏移,摩尔-库仑强度包络线向右偏移,内聚力变小,最终导致煤体宏观强度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 精细表征 微细观破裂 宏观劣化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断层精细表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姚秀田 王超 +2 位作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0,共11页
断层的精细表征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井-震标志层对比、地震同相轴变异识别与断层叠合模型验证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复杂断块油田开展了断层精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沾化凹陷复杂断块油... 断层的精细表征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井-震标志层对比、地震同相轴变异识别与断层叠合模型验证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复杂断块油田开展了断层精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沾化凹陷复杂断块油藏断层两侧岩层的对接关系复杂,断层组合样式多样,继承性小微断层发育,通过断点定位、断面解释、断层平面组合与空间叠合建模等,实现断层特别是小微断层的精准识别、定位与表征。(2)研究区小微断层发育的重要特征为地震剖面中同相轴的扭曲、分叉、合并等变异现象,同相轴微扭动、微扭曲、微错断是小微断层断点识别与定位的重要依据。(3)断层精细表征使研究区断层的断边“盲区”和“模糊区”变为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断层两侧外扩可新增地质储量。断层精细表征可优化完善井网布局、增加挖潜开发实效,还可为进一步明确剩余油富集分布规律、调整开发井网和实施精准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精细表征 断点识别 同相轴微变动 剩余油挖潜 复杂断块油田 新生界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带内部结构精细表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志鹏 单敬福 +2 位作者 陈乐 孙千军 张坦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6,共11页
目前对于不整合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不整合面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的分析和描述方面,对不整合带"三层结构"分层模式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整合纵向上的层次结构,但对其内部结构精细化的表征与刻画还稍显不足。鉴于... 目前对于不整合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不整合面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的分析和描述方面,对不整合带"三层结构"分层模式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整合纵向上的层次结构,但对其内部结构精细化的表征与刻画还稍显不足。鉴于此,通过充分利用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不整合带的结构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刻画与分析,指出了"三层结构"的不唯一性,以过程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依据"点-线-面"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不整合带的"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综合表征方法。二维结构是一种面性结构,三维结构是一种体性结构,并进一步论述了视不整合线和视不整合面对不整合结构的识别意义。依据不整合带的空间配置及其地质意义,建立了16种针对2类不整合的空间结构配置关系类型,以期进一步指导不整合带内部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视不整合线 地质意义 精细表征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礁灰岩储层特征精细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日彬 李海涛 +2 位作者 杨勇 刘远志 曲长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5,共13页
珠江口盆地L油田礁灰岩储层中裂缝及溶孔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储层评价及油田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电阻率图像,能够准确把握储层沉积和构造特征。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引入对礁灰岩岩石类... 珠江口盆地L油田礁灰岩储层中裂缝及溶孔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储层评价及油田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电阻率图像,能够准确把握储层沉积和构造特征。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引入对礁灰岩岩石类型判别、裂缝精细评价、次生溶蚀综合分析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中。结果表明,高分辨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分辨礁灰岩储层的岩石类型,精确评价储层裂缝类型及裂缝特征,并对次生溶蚀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精细分析。最后综合所有电阻率成像解释成果探讨了礁灰岩储层产能的主控因素,相关评价结果与油田的生产和控水技术的作业认识吻合。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的综合分析应用,既能够达到储层精细表征的目的,又为L油田调整井控水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并对同类油藏储层精细描述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 随钻成像测井 储层特征 精细表征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油田群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及其现场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雷霄 张乔良 +2 位作者 罗吉会 隋波 杨朝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5,92,共7页
南海西部涠西南油田群陆相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厚度薄、夹层多、平面相变快,构造刻画、储层描述困难,注水开发时注水前缘、注水方向难以掌握,剩余油预测难度大。利用复杂构造和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对断层和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在精细历史拟... 南海西部涠西南油田群陆相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厚度薄、夹层多、平面相变快,构造刻画、储层描述困难,注水开发时注水前缘、注水方向难以掌握,剩余油预测难度大。利用复杂构造和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对断层和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在精细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面通量"作为新指标并用其对数来表征驱替相流场强度的方法,进而结合油田实际将流场强度进行分级评价,形成了水驱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选取涠洲A油田试验区进行了现场应用,针对表征结果确定了不同油藏流场级别重整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流场重整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剩余油挖潜效果较好,预测15年提高采收率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油田群 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 精细表征技术 面通量 流场分级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构造精细表征及在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乐靖 蔡文涛 +1 位作者 高云峰 范洪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8,161,共7页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点信息难以表征油田的微构造形态。因此探索研究了海上中后期油田的井震,结合精细表征微构造技术。通过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切片识别微构造、精细构造成图等在内的一系列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研究阶段充分应用该技术,对该油田的微构造进行了精细表征,结合生产动态动静结合分析剩余油形成机制,达到提高剩余油分布的预测精度的目标,指导了调整井位的设计。后续新钻调整井证明,微构造形态表征精确,剩余油预测准确,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精细表征 剩余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储层精细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书生 高永德 +3 位作者 曲长伟 蔡惠敏 孙本强 刘延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0,共12页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引入到对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岩性分析、物性参数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流二段有利储层,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可见块状构造、变形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发育,矿物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硅质矿物,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流二段主要发育开启型和闭合型2种断层,开启型断层主要发育在砂岩中,闭合型断层主要发育在泥岩中;流二段砂体展布方向主要为近南、北2个方向,即物源方向为近南、北2个方向。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的综合应用,达到了乌石凹陷流二段储层精细表征的目的,为今后乌石凹陷流二段整体评价、目标优选和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流沙港组二段 储层精细表征 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表征及勘探方向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鸣 孙殿强 +2 位作者 吴进波 王彬 曲长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5,共12页
探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情况及水合物的主要勘探靶区。利用随钻测井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随钻成像测井数据对水合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了水合物的主要勘探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合... 探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情况及水合物的主要勘探靶区。利用随钻测井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随钻成像测井数据对水合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了水合物的主要勘探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合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深层油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高电阻率、快声波速度及低核磁孔隙度。结合高分辨率随钻成像技术,确定了水合物的宏观赋存状态有两种,分别是分散状水合物及薄层状水合物,这两种水合物均具有一定非均质性,但分散状水合物饱和度更高,水合物的微观赋存状态主要包括孔隙填充型及骨架支撑型。水合物储层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压实程度弱,因此储层孔隙度高,较细的颗粒及水合物填充孔隙的特征造成水合物储层渗透率低。研究区沉积环境较为稳定,钻井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及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相态的变化造成水合物层段发育变形层理;微断层和裂缝作为液体和气体的疏导通道,沟通了底部气源及浅层水合物稳定带,诱导缝指示现今最大水平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研究区东南方向气烟囱附近的钻井水合物厚度大且饱和度高,应为水合物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随钻成像测井 精细表征 勘探方向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缩放基调频变换的时频脊线精细化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嘉凯 王义 +2 位作者 穆志国 张光耀 李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2-29,共8页
旋转机械在变工况下因局部故障和时变转速等激励影响下会产生非平稳振动信号,传统时频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快时变与强调频的非平稳瞬态振动信号分析要求,由于传统调频变换(chirplet transform,CT)在分析非平稳振动信号时其核函数无法跟随... 旋转机械在变工况下因局部故障和时变转速等激励影响下会产生非平稳振动信号,传统时频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快时变与强调频的非平稳瞬态振动信号分析要求,由于传统调频变换(chirplet transform,CT)在分析非平稳振动信号时其核函数无法跟随瞬时频率(instantaneous frequency,IF)轨迹变化而变化,导致振动信号IF轨迹时频表征无法达到精细化程度。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缩放基调频变换(multi-scale basis chirplet transform,MSBCT)时频分析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利用高阶相位算子将MSBCT方法核函数精确逼近IF轨迹,使得MSBCT算法可针对变转速工况下的IF轨迹得到精确的时频表征。由于噪声信号在时频域内的IF轨迹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性,MSBCT方法由于高阶相位算子的存在可精确捕捉IF变化规律,故MSBCT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噪声有抑制作用。通过仿真信号与变转速工况下轴承故障信号验证了所提出的MSBCT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MSBCT算法能够非线性IF轨迹进行精细化表征,并通过与其他时频表征方法验证了其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工况 非平稳信号 瞬时频率轨迹 多缩放基调频变换 精细化时频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识别方法及应用:以桑托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BVE组为例
13
作者 张梅 王贵文 +2 位作者 赖锦 庞小娇 杨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集层精细表征难,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与常规测井相比,电成像测井更能直观地识别与评价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在图像上快速识别出溶蚀孔和裂缝。基于岩心、薄片等地质资料,结合常规、电成像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了该区块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储集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溶孔型和裂缝型3类。利用岩心刻度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桑托斯盆地BVE组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识别图版,并完成单井纵向上储集层类型的连续识别和划分。桑托斯盆地盐下BVE组储集层的测井表征有助于完善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体系,为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 测井精细表征 BVE组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扇三角洲沉积结构探地雷达精细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建宇 钱荣毅 +3 位作者 刘董壹 张俊 王羽琛 张诗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8-486,I0010,共10页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问题。利用探地雷达可进行快速、高分辨率连续探测,有助于精细解剖扇三角洲浅部沉积特征。文中利用探地雷达对青海希里沟湖扇三角洲内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野外采集实验,分析数据特征和属性,阐明复杂环境对探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精细探测的最优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同时,针对数据中道间距不一致、同相轴交叉和地形起伏等问题,提出距离归一化、偏移和静校正三个关键处理手段。实现了水道和坝体边界亚米级精度的定位,给出了水道和坝体的尺寸信息,阐明了洪水对扇三角洲储层结构的影响,为后期埋深数千米的古代扇三角洲储层建模提供了必要的精细构型组合规律和定量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结构精细表征 储层建模 探地雷达 复杂环境 扇三角洲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约束法的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卫 丁亚军 +1 位作者 彭光艳 孟立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5,40,共4页
基于Petrel软件和界面约束法,提出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方法,该方法以点坝内部构型模式和构型解剖研究成果为基础,生成以曲面分布的侧积层顶、底界面,再通过多级界面联合约束方法在点坝内部建立起储层结构模型,实现点坝内部构型的... 基于Petrel软件和界面约束法,提出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方法,该方法以点坝内部构型模式和构型解剖研究成果为基础,生成以曲面分布的侧积层顶、底界面,再通过多级界面联合约束方法在点坝内部建立起储层结构模型,实现点坝内部构型的精细表征。为便于后期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模型网格非均匀粗化的方法,解决了模型网格数与侧积层精度之间的矛盾。通过大港油区某曲流河点坝对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体现河道、点坝及侧积层等不同级别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同时模型网格数大幅降低,由粗化前1776500个网格数减少至672 896个,减少了62.1%。模型计算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为1.84%,计算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3%和0.03%,能反映油藏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点坝 构型建模 精细表征 非均匀网格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大乾 游瑜春 +12 位作者 李中超 宿亚仙 张睿 姜淑霞 石志良 张纪喜 刘国萍 彭松 王丹丹 李辉 李玉丹 余启奎 李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含硫碳酸岩盐气田为例(以下简称普光气田),对气田开发调整的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了储层精细表征及建模、剩余气精细表征与挖潜、控水、控硫、增压开采等5个方面形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揭示了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孔-渗特征,形成了“相控+震控”储层精细建模技术,精细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展布;②建立了普光气田5种类型剩余气分布模式,确定了普光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控制纯气区剩余气分布,受井网完善程度和高渗条带分布控制,水侵区剩余气分布呈现小零散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剩余气挖潜技术;③提出了普光气田采取“高部位控产、低部位排堵结合”的控水治水对策,实现水侵前缘均匀推进;④明确了储层硫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小于6 m),可导致渗透率最大下降70%~80%(表皮增大6.5~12倍),实验证实了重复酸压治硫效果好于注入溶硫剂;⑤建立了考虑产水及硫沉积的气井多相渗流产能评价方法,确定了气田增压潜力、增压幅度、增压时机及增压方式。结论认为,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的实施,确保了气田自“十四五”以来稳产目标的实现,研究成果对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开发调整 礁滩相储层精细表征 剩余气定量分布与挖潜 水侵规律与治理 硫沉积规律与治理 低压气井增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智能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仁祥 徐培文 +3 位作者 韩坤林 曾力 王帅 朱玉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01-307,共7页
为精细化表征风机基础螺栓松动状态特征,实现对风机基础螺栓松动的智能检测,提出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智能检测方法。首先,以风机运行时振动时域信号作为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摆脱对信号处理和专业知识的... 为精细化表征风机基础螺栓松动状态特征,实现对风机基础螺栓松动的智能检测,提出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智能检测方法。首先,以风机运行时振动时域信号作为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摆脱对信号处理和专业知识的依赖,并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号特征;然后,通过交替的多尺度卷积层和池化层对时域信号特征进行学习,其中多尺度卷积层设置不同尺度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避免单一尺度卷积核对不同精细度特征的忽略,增强网络对特征的表达能力,实现对时域信号特征精细化分布式表征;最后,在特征输出层后添加Softmax多分类器,利用反向传播逐层微调结构参数建立特征空间到松动状态空间的映射,输出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检测结果。所提方法将松动特征自动学习与松动识别融为一体,实现了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智能检测。通过在稳定转速和变转速下对风机基础螺栓松动检测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基础螺栓 松动状态 智能检测 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精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