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地质模型的大型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苟波 郭建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9-815,共7页
以Z23北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基于Petrel软件建立的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了控制工区压裂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根据控制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油层厚度、渗透率),将改造目的层一砂组、二砂组和三砂组各分为4类储层。以储层精细地质模型为基... 以Z23北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基于Petrel软件建立的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了控制工区压裂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根据控制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油层厚度、渗透率),将改造目的层一砂组、二砂组和三砂组各分为4类储层。以储层精细地质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经济净现值法优选了8类储层的大型压裂裂缝参数。裂缝参数优选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强的储层,与储层相匹配的裂缝参数差异较大;要获得理想产能,低渗透储层需要造长缝,而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储层需要高导流能力裂缝。现场应用实践表明:按照此方法优选的裂缝参数压裂效果好,储层改造针对性强,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压裂 裂缝参数优化 经济净现值 储层精细地质模型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精细地质模型的水利工程灌浆技术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腾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7期75-80,共6页
当前水利工程灌浆领域地质模型精细度低,导致灌浆技术难以有效发挥和评价。为增加灌浆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一种针对裂隙的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水利灌浆分析中。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下的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最低... 当前水利工程灌浆领域地质模型精细度低,导致灌浆技术难以有效发挥和评价。为增加灌浆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一种针对裂隙的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水利灌浆分析中。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下的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最低仅0.18%,最高达到33.33%。其中,裂隙倾角均值的平均误差仅4.37%,平均迹长的误差均值为8.72%。研究成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能够对水利灌浆技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质模型 水利工程 灌浆 稳定性 三维裂隙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段伟刚 卢聪 +2 位作者 张立会 刘力铭 林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基于均质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的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未能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展布的影响,优化结果与储层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运用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的研究,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考虑储层物... 基于均质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的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未能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展布的影响,优化结果与储层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运用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的研究,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考虑储层物性和砂体展布在平面和纵向上变化,建立了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以地层系数和层系分布为依据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结合产量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进行了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最终建立了整体压裂裂缝参数指导图版。由于在优化过程中将优化对象进行了细分,因此区块的最优裂缝参数并非常数,而是随储层类型的变化发生改变,优化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区块整体压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 储层类型划分 地层系数 裂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测井分析和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以澳大利亚Surat盆地煤层气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杰堂 张铭 +3 位作者 淮银超 谭成仟 陈雄涛 王点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4-1834,共11页
煤层气储层测井地质分析的深入和建立合理的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影响巨大。澳大利亚东部Surat盆地煤层气区开发的目的层系是低煤阶的煤系地层,钻井井数多、测井时间跨度长,准确的单煤层精细识别和岩相定量解释技... 煤层气储层测井地质分析的深入和建立合理的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影响巨大。澳大利亚东部Surat盆地煤层气区开发的目的层系是低煤阶的煤系地层,钻井井数多、测井时间跨度长,准确的单煤层精细识别和岩相定量解释技术需要测井标准化研究,同时,已钻井井距差别大,产量高低变化大,储层认识仅仅限于煤组和煤组模型,不利于细化开发和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建立一套煤储层测井地质分析和精细地质模型分析技术,首先以层序旋回识别为基础,进行多级层序高分辨率的煤小层层序划分和对比,解决单煤层空间分布和单井泄流面积的认识,同时,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区的煤储层测井曲线标准化流程,解决煤储层厚度解释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单煤层PLY-BASE为基础的煤层气田精细地质模型,获得煤储层分布和地质储量基础。该研究建立的煤层序多级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刻画了单煤层储层的尖灭合并分布特征和单井泄流面积范围。以测井标准化为基础的煤层精细解释和多岩性定量分析确保了煤层解释的准确性,并确定了包括5种微相类型的河流相概念模式。建立了气田范围内ply-based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为确定未来在全区进行河流相控煤沼随机模拟的研究重点和开发方案优化以及优选开发有利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分析 高分辨率煤小层层序 测井标准化流程 ply-based精细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精细地质建模中寻找剩余油
5
作者 李艳军 王铁山 田成 《资源与产业》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本文根据杏北油田油藏描述成果,综合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指导精细地质建模工作。通过建立不同区块的构造模型、储层模型、断块模型及其他属性模型,加深了对油层地质特征的认识。不仅加速了油层精细描述的进程,而且在油田调整挖潜过程中... 本文根据杏北油田油藏描述成果,综合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指导精细地质建模工作。通过建立不同区块的构造模型、储层模型、断块模型及其他属性模型,加深了对油层地质特征的认识。不仅加速了油层精细描述的进程,而且在油田调整挖潜过程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管理 精细地质模型 调整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度地质调查和地质科技“双十”进展评选结果
6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三门峡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精细地质模型构建推动塔东地区超深层实现高效勘探第三轮国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000—2020)胶西北地区发现特大型金矿西藏喜马拉雅带探获大型...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三门峡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精细地质模型构建推动塔东地区超深层实现高效勘探第三轮国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000—2020)胶西北地区发现特大型金矿西藏喜马拉雅带探获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中国陆域生态基础分区划分重大工程规划阶段地质安全风险评价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砂岩型铀矿 精细地质模型 工业油流 地质科技 高效勘探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水资源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7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三门峡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精细地质模型构建推动塔东地区超深层实现高效勘探第三轮国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000-2020)胶西北地区发现特大型金矿西藏喜马拉雅带探获大型...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三门峡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精细地质模型构建推动塔东地区超深层实现高效勘探第三轮国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000-2020)胶西北地区发现特大型金矿西藏喜马拉雅带探获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中国陆域生态基础分区划分重大工程规划阶段地质安全风险评价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砂岩型铀矿 精细地质模型 工业油流 地质科技 高效勘探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水资源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伟 柏发松 +2 位作者 吴桁 党保全 林晓波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了对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出煤层进行预警,以便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灾害的发生,研究了突出煤层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构建,并通过GIS最短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巷道掘进头到突出煤层的法距;基于Longruan GIS3.0和煤矿虚拟环境系... 为了对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出煤层进行预警,以便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灾害的发生,研究了突出煤层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构建,并通过GIS最短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巷道掘进头到突出煤层的法距;基于Longruan GIS3.0和煤矿虚拟环境系统VRMine,研究开发了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实现了预警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以及预警评价,并用新庄孜煤矿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可以辅助煤矿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突矿井 巷道 掘进 危险源预警 精细地质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岗油田开发决策支持软件
9
作者 王华 柴先锋 +3 位作者 孙丰 邢野 姜子振 张志利 《石油规划设计》 2001年第3期31-32,共2页
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油田开发决策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途径之一,有助于保持油 田持续稳产高产,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本文介绍红岗油田开发决策支持软件的数据库、 精细地质模型、图幅系统、动态分析系统、微机配水系统、措施选择软... 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油田开发决策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途径之一,有助于保持油 田持续稳产高产,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本文介绍红岗油田开发决策支持软件的数据库、 精细地质模型、图幅系统、动态分析系统、微机配水系统、措施选择软件等6个模块,并分 析了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决策支撑软件 计算机 精细地质模型 数据库 动态分析 红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平起 郝会民 +3 位作者 倪天禄 李洪革 陶自强 马跃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9-728,492,共11页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注水倍数下储层孔隙度、实际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泥质含量、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论证了发展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一套技术流程,即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应用时移地震、时移VSP、时移电磁、生产测井、多域试井等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油藏渗流场,最终建立多维油藏渗流地球物理地质模型,反映油藏渗流变化。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延续和提升,将在老油田渗流场重构、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 时移VSP 时移电磁 精细油藏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