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空间异质性的人口分布数据精细划分方法
1
作者 王双 赵荣 张玉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针对公开人口分布数据难以精确刻画小区域内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在同种地类不同区域存在人口差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异质性的人口分布数据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格网为基础单元,分区建立人口与辅助数据间的关联,从... 针对公开人口分布数据难以精确刻画小区域内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在同种地类不同区域存在人口差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异质性的人口分布数据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格网为基础单元,分区建立人口与辅助数据间的关联,从而构建人口分布精细划分模型。采用首尾分割法实现分区策略,利用人口密度约束地类权重,在地类权重、地类人口密度权重与面积权重三重约束下对人口重新分配;在此基础上,利用Dasymetric法对优化的人口分布数据进行精细划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1%,决定系数为0.98,不仅提高了人口分布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有效解决了当前公开人口分布数据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人口统计数据的依赖,为人口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划分 WorldPop 首尾分割 人口分布 精细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轨迹数据的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与识别 被引量:18
2
作者 邬群勇 胡振华 张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定k值完成轨迹点聚类,结合二次处理方法对类簇进行拆分和融合以划分道路交通状态;在特征级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交通状态速度值计算;以归一化后的速度值为属性数据,通过聚类将样本分为4类对应4种城市交通流状态层级.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状态精细划分,能有效地识别出道路局部位置的交通状态,进而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精细划分 聚类分析 多源数据 交通状态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相精细划分方法在页岩油气研究中的应用——以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Toolebuc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谢英刚 葛岩 +1 位作者 李乐忠 谷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16-419,共4页
寻找"甜点"为页岩油气研究的突破口,而储集和保存条件是研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文中研究运用TOC、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X衍射等储层地化实验手段,对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Toolebuc组页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页岩中... 寻找"甜点"为页岩油气研究的突破口,而储集和保存条件是研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文中研究运用TOC、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X衍射等储层地化实验手段,对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Toolebuc组页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页岩中灰质、砂质及TOC与孔隙度成正比,黏土体积分数与含油饱和度呈负相关。应用岩心、测井资料对Toolebuc组页岩岩相进行精细划分,分析有利于页岩油气储集和保存的岩相组合。结果表明,Toolebuc组页岩存在页岩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层内富含高丰度有机质的灰质页岩相、砂质页岩相或泥质灰岩相,是页岩油气富集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岩相精细划分 Toolebuc组 Eromanga盆地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构造单元精细划分及其对油气成藏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立 赵旭 +1 位作者 付斌 刘艳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3,112,共4页
为了满足勘探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利用区域地震资料、地层倾角变化和三维构造形态对杏北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单元划分,在准确标定背斜轴部位置的基础上,将杏北地区划分为西北斜坡区、西南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和东部缓坡带共4个构造单元... 为了满足勘探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利用区域地震资料、地层倾角变化和三维构造形态对杏北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单元划分,在准确标定背斜轴部位置的基础上,将杏北地区划分为西北斜坡区、西南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和东部缓坡带共4个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能够合理地解释目前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西北斜坡区倾向于西北部成熟烃源岩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走向近平行,不利于油气聚集;②西南斜坡区倾向于西南部排烃强度高值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近垂直,反向断层下盘有利于油气富集;③中央背斜带构造脊为高速运移通道,其两侧近油源圈闭为主力油气聚集区;④东部缓坡带远离油源区且不存在运移路径,不能形成油气聚集。据此特征可以分区设计井位部署方案,从而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精细划分 油气成藏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坝储层精细划分与立体开发应用--以胜利油田永3-1断块沙二下5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岩 陈清华 +1 位作者 白鹏 杨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8-31,136,共4页
以储层构形理论为指导,针对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特点,在常规储层层次分析对比法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层分级分类定成因,基于成因分区精细对比"的方法,利用稳定隔夹层为标志层的划分对比手段,达到了对永3-1断块沙二下5砂组河口... 以储层构形理论为指导,针对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特点,在常规储层层次分析对比法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层分级分类定成因,基于成因分区精细对比"的方法,利用稳定隔夹层为标志层的划分对比手段,达到了对永3-1断块沙二下5砂组河口坝砂体小层、单砂体、增生体三个级别构形界面的精细划分。得出了单砂体、增生体级别构形界面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这一结论,划分成果应用到永3-1断块面向单砂层的立体开发中,为剩余油的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划分 储层构形 立体开发 河口坝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红岗西二区泉四段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骆旋 谢锐杰 +2 位作者 严文芬 胡伟 严利咏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5,30,共5页
通过松辽盆地红岗西二区泉四段砂层组分层对比,共划分4个砂层组,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全面的小层对比,总结出标准层附近的等高程、河道叠置砂体细分、下切砂体细分、相变细分等4种小层对比模式,采用以标志层为基准的旋回-厚度对比... 通过松辽盆地红岗西二区泉四段砂层组分层对比,共划分4个砂层组,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全面的小层对比,总结出标准层附近的等高程、河道叠置砂体细分、下切砂体细分、相变细分等4种小层对比模式,采用以标志层为基准的旋回-厚度对比技术划分为13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泉四段 精细划分与对比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中奥陶统潜山地层精细划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帅 王永诗 +2 位作者 马立驰 陈世悦 景安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1-232,共2页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于构造活动、沉积环境及埋藏成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 地层精细划分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川口油田北区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云奎 安亚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长63,长645个小层。结论延长组地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但横向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其中长61-2小层砂体连片,普遍含油,为川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标志层 沉积模式 川口油田 长6油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长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小燕 李爱琴 +2 位作者 段晓晨 田随良 刘美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322、33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是研究区长3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3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3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镇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塌浊积砂体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柳兴邦 史彦尧 陈绪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面识别的基础上,划分了长期基准面旋回;在井震精细标定标志层的基础上,在标志层的控制下,建立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然后结合自旋回、相序递变规律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进而实现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最后在沉积时间单元内部结合沉积相研究了单砂体的连通方式。最终将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划分为4,5,6和7共4个砂层组,26个沉积时间单元,识别了5种单砂体连通类型,实现了单砂体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浊积砂体 精细地层划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沙三段中亚段 樊107块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讨论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波 赵翰卿 于会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6,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皆为地层格架及沉积地层单元的规模尺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划分对比的优势是动力成因、过程响应的时空演化的分析和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的识别 ,大庆油田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的优势是沉积现象、沉积特征的描述和砂体的模式预测。大庆油田今后开发油田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描述技术的研究方向是借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 ,结合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成果 ,形成一套系统性强、理论水平高、实际应用效果好的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和技术 ,为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集层 精细划分对比方法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欢庆 石成方 +1 位作者 王珏 姚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稠油热采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发育规律描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和地质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井震结合断裂系统的精细刻画、地质体分类评价、稠油热采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四维地震监测和隔夹层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验证等五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储层 精细油藏描述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沉积微相 隔夹层 储层评价 地质建模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欢庆 唐海洋 +2 位作者 吴桐 刘天宇 杜宜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的特点。除了这2类数据表资源,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还包括测井解释图版、地震解释数据体、地质模型等各类数据体以及各种成果图件。结合科研实践,从地层自动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或储层构型)自动批量判别分类、测井精细批量二次解释、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等5方面介绍大数据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大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多种类型数据之间的融合、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应用领域拓展等;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方法优化、大数据质量控制、大数据中的可视化技术创新、海量油田开发大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大数据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测井精细二次解释 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研究 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片麻岩滑坡影响因素分析——以兰陵溪滑坡为例
15
作者 周一骥 党超 +1 位作者 王建平 马思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兰陵溪溪口至衫木溪溪口是三峡库区特有变质岩区域,该区域发育的滑坡具有特殊性.本文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根据两年的监测数据按时间序列精细划分,采用过程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因素.结果表明:库水是影响滑坡变形... 兰陵溪溪口至衫木溪溪口是三峡库区特有变质岩区域,该区域发育的滑坡具有特殊性.本文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根据两年的监测数据按时间序列精细划分,采用过程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因素.结果表明:库水是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库水位高于160 m时,库水以不同速率升降,兰陵溪滑坡发生强变形;库水位低于160 m,库水升降速率对滑坡变形无明显影响,滑坡处于缓慢变形期.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的次要因素.库水下降或上升耦合强降雨时,在降雨与库水作用下,诱发滑坡剧烈变形;低水位期,强降雨促进滑坡变形.由现场调查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可知,滑坡剪出口位于高程155 m附近.研究成果对兰陵溪滑坡的监测预警、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同类型涉水岩质滑坡成因分析与变形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兰陵溪滑坡 位移监测数据 精细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淑梅 张晓东 +1 位作者 翟世奎 卢海建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粒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粒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最高含量粒级——粉砂(粒径4-63μm,含量大于50%)并非组成沉积物的主体粒级,<16μm的细粉砂及黏土粒级才...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粒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粒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最高含量粒级——粉砂(粒径4-63μm,含量大于50%)并非组成沉积物的主体粒级,<16μm的细粉砂及黏土粒级才是研究区的主体粒级,含量在50%-80%之间,能代表粒径频率分布的中心趋向和平均搬运动能情况。16μm是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性质的一个分界点。通过对表层沉积物粒级的研究还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粒级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4-8μm,8-16μm细粉砂粒级百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与<1μm,1-2μm,2-4μm粒级(细分的黏土粒级)完全一致,与>16μm的各粒级之间不相关或呈强的负相关关系;16-32μm、32-63μm粗粉砂粒级含量的变化规律与63-125μm,125-250μm,>250μm粒级(细分的砂粒级)的变化规律呈弱相关或弱负相关关系,与<16μm的各粒级的变化规律不相关。对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组分研究有助于对沉积动力环境和元素的“粒度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粒级精细划分 表层沉积物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岩 梁子璇 +5 位作者 杨大陶 李明涛 唐梦辉 赵海斌 宋政吉 石方圆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7,共9页
风险等级研究是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重要前提。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分析了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危害形式与严重后果,并梳理了撞击风险等级划分的要素;探讨了相对成熟的都灵指数模型和巴... 风险等级研究是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重要前提。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分析了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危害形式与严重后果,并梳理了撞击风险等级划分的要素;探讨了相对成熟的都灵指数模型和巴勒莫指数模型,并以等效直径与撞击概率为主要考虑因素,设计了撞击风险等级划分方案,建立风险等级精细划分模型;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在近地小行星等效直径和撞击概率的整个值域范围内连续描述撞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撞击风险 风险等级 精细划分 都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开发方式与效果分析——以盐家砾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洪宝 宋绍旺 魏进峰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针对砾岩油藏开发中存在内幕及连通性不清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特征、地应力测试、干扰试井、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水先导实验,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实施全面注水,...  针对砾岩油藏开发中存在内幕及连通性不清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特征、地应力测试、干扰试井、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水先导实验,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实施全面注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油藏开发 效果分析 储层精细划分 沉积特征 地应力测试 干扰试井 储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煤自燃多级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军 金彦 +2 位作者 王帆 杨盼盼 孙明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精细分级与自燃隐患的精确预警,保障井下煤自燃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和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以甘肃王家山矿202工作面煤样为测试对象,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与程序升温试验手段模拟煤体自然发火过程。测定煤自燃指标气体等特... 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精细分级与自燃隐患的精确预警,保障井下煤自燃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和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以甘肃王家山矿202工作面煤样为测试对象,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与程序升温试验手段模拟煤体自然发火过程。测定煤自燃指标气体等特性参数数据,分析相关指标气体特征,将煤自燃过程划分为稳定、波动和剧烈反应3大区间。通过处理指标数据以比值、Logistic函数拟合的方式重构数据曲线(R^(2)接近0.99),结合“潜伏、氧化、自热、临界、热解、裂变、燃烧”7阶段精细划分理论与方法,确定煤自燃各反应阶段内的风险等级及指标阈值:预警初值(O_(2)与CO关联数据点);低风险阶段(φ(CO)/φ(O_(2)),0.1~4);较大风险阶段(C_(2)H_(4)>0.0006%);重大风险阶段(φ(C_(2)H_(4))/φ(C_(2)H_(6))>600);灾变阶段(浓烟),最终构建了7阶段煤自燃隐患预警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预警体系能够通过井下气样监测数据快速确定隐患区域内的风险等级,并结合指标Logistic拟合曲线推断隐患发展趋势,对现场煤自燃准确预警与精准防控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精细划分 预警体系 指标气体 Logistic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