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辛立敏 陈林 +13 位作者 杨甫德 颜峰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3.3%(156/1172)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起病早,年龄小,更多已婚,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多患者伴非典型特征、有周期性或季节性特点、伴自杀观念及精神障碍家族史(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72,95%CI:0.957~0.987)、抑郁发作频繁(OR=2.099,95%CI:1.233~3.573)、伴非典型特征(OR=1.937,95%CI:1.277~2.939)、伴自杀观念(OR=1.654,95%CI:1.147~2.385)与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特征、伴自杀观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军 张向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重度抑郁 精神病性症状 回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云杨 刘协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P A D) 的预后。方法 对65 例 P A D 及69 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N P A D) 进行3 ~6 年随访,调查其再入院及转归情况。并比较其在人口学特征、疾病... 目的 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P A D) 的预后。方法 对65 例 P A D 及69 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N P A D) 进行3 ~6 年随访,调查其再入院及转归情况。并比较其在人口学特征、疾病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46 .67 %的躁狂症,44 % 的抑郁症及52 .17 % 的双相情感障碍都伴发精神病性症状。 P A D 与 N P A D 在人口统计学,疾病对目前生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有18 .9 % 的 P A D 再入院诊断改变为精神分裂症,它们有如下特征:起病年龄较小,平均住院日较长,再入院次数较多,伴与情感不一致的妄想症状较多。结论  P A D 是一种常见疾病。 P A D 与 N P A D 在预后上无显著差异。有18 .9 % 的 P A D 再入院诊断改变为精神分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症状 情感精神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1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姜美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2,共3页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常见患者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
关键词 精神病药物 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帕 利哌酮缓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性症状与情感性障碍的关系
5
作者 欧红霞 侯钢 +2 位作者 张心保 孙静 孔维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前国内对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一般情况有许多报道,但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障碍的结局、社会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1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 目前国内对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一般情况有许多报道,但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障碍的结局、社会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1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989年全年出院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疾病特征及长期功能预后 被引量:7
6
作者 芦云平 崔伟 +3 位作者 于超 郑冬瑞 严保平 崔利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收集首次发作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是否伴自杀行为、是否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疾病特征,复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于第2年、第4年、第7年进行随访,收集复发情况、复发次数、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自杀或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治疗情况等资料。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水平。结果101例(68.7%)患者完成7年随访。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3例(32.7%)。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首次发作时SSRS总分(36.85±9.81 vs.40.93±8.57)、主观支持分(21.24±5.37 vs.23.72±4.85)、客观支持分(7.27±3.10 vs.8.78±3.35)较低(P<0.05);首次发作接受治疗时,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者比例高(60.6%vs.36.8%,P=0.024);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次急性期治疗时间长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42.58±20.92)d vs.(35.13±14.04)d,P=0.039]。7年间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占比[0.67(0.33,0.95)vs.0.00(0.00,0.25)]、伴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次数占比[0.00(0.00,1.00)vs.0.00(0.00,0.00)]、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躁狂发作次数占比[0.33(0.00,0.58)vs.0.00(0.00,0.33)]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7年后,伴精神病性症状组GAF分低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64.18±10.15 vs.68.54±9.71,P=0.039)。结论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自杀、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高,首次治疗时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急性期治疗时间长,7年后功能结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首发 双相障碍Ⅰ型 精神病性症状 疾病特征 长期随访 整体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伏沙明联合奥氮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5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辛显福 李秀玲 +2 位作者 魏军 刘庆海 王爱荣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50例)、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组(56例)及单用氟伏沙明组(50例),疗程8周。用4级...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50例)、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组(56例)及单用氟伏沙明组(50例),疗程8周。用4级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BPRS、HAMD总分及因子分都较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起效时间([6.50±2.21)d]较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组[(7.50±2.87)d]和单用氟伏沙明组[(9.81±4.20)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显效率(86.96%)显著高于单用氟伏沙明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妄想、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症状群的改善上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组优于单用氟伏沙明组,3组不良反应接近。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氟伏沙明 舒必利 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洋 季益富 +5 位作者 王安珍 伍晓艳 关建军 严凡凡 吴惠玲 孙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及与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60例,其中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抑郁症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各80例,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CTQ-SF)和亲...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及与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60例,其中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抑郁症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各80例,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CTQ-SF)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评估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CTQ-SF各维度得分及ECR的2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均P<0.05)。安全型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2.25),而不安全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危险因素(OR=14.84),其中恐惧型依恋的风险最大(OR=8.79)。结论:童年期虐待和不安全依恋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童年期虐待 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心理理论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欣 汪程鹏 +2 位作者 胡澄 汪永光 施剑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成瘾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社会知觉加工和社会认知加工的特点,分析ToM加工损害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男性METH成瘾患者(METH addicts with ... 目的探讨男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成瘾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社会知觉加工和社会认知加工的特点,分析ToM加工损害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男性METH成瘾患者(METH addicts with psychotic symptoms, METH-P)、31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男性METH成瘾患者(METH addicts with no psychotic symptoms, METH-NP)及41名男性健康对照者。采用眼区任务(Eyes Task)和失言觉察任务(Faux pas Task)分别评估3组被试的ToM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加工成分,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评估METH成瘾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结果 METH-P组、METH-NP组的眼区任务和失言觉察问题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ETH-P组眼区任务得分低于METH-NP组(P<0.05);METH-P组和METH-NP组失言觉察问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METH成瘾患者眼区任务得分与其BPRS阳性症状分(β=-0.415, P=0.001)有关联。结论男性METH成瘾患者存在ToM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成分损害,METH所致精神病性症状与ToM社会知觉成分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精神病性症状 心理理论 社会知觉成分 社会认知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莹娟 王峰 何敏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86-286,共1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奋乃静(2~6mg)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奋乃静治疗。分别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 目的探讨小剂量奋乃静(2~6mg)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奋乃静治疗。分别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显著进步2例,进步22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乃静 老年 痴呆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在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应用
11
作者 钱建军 何炳福 +2 位作者 石永扬 高赛男 金海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评价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地位。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组、利培酮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满8周... 目的评价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地位。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组、利培酮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满8周后,联用组HAMD减分率大于氟西汀组(P<0.05),氟西汀组大于利培酮组(P<0.01),且从第2周末开始,联用组比两组单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各时期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氟西汀或利培酮要好、起效要快,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但单用利培酮的疗效则不及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氟西汀 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0
12
作者 段艳平 陈林 +12 位作者 刘艳红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志宇 黄毅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068例抑郁症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112人(10.5%)。采用简... 目的: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068例抑郁症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112人(10.5%)。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抑郁发作模块、自杀模块和精神病性疾患模块,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较不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风险高(OR=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控制体验(OR=3.54)、幻听(OR=3.84)和无价值感/罪恶感(OR=4.78)的患者更易有自杀未遂风险。结论:本研究提示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风险高,存在被控制体验、幻听和无价值感/罪恶感症状的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危险因素 二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重性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水平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承谦 陈明霞 +2 位作者 李晓晶 薛芮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4,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慢性双相障碍及慢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差异,及其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515例病程大于10年的精神分裂症(192例)、双相障碍(157例)及重性抑郁障碍(166例)患者,检测患者...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慢性双相障碍及慢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差异,及其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515例病程大于10年的精神分裂症(192例)、双相障碍(157例)及重性抑郁障碍(166例)患者,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如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使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9-item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精神病性症状分量表分别评估所有患者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症状。结果相较于重性抑郁障碍组,精神分裂症组和双相障碍组的TSH和FT4水平更高(P<0.01);精神分裂症组的T4水平高于双相障碍组(P=0.029)和重性抑郁障碍组(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T4水平与GAD-7(B=-0.043,P=0.018)、PHQ-9(B=-0.051,P=0.009)总分相关;在双相障碍患者中,T4与患者GAD-7(B=-0.064,P=0.003)、PHQ-9(B=-0.082,P<0.001)总分及SCL-90精神病性症状分量表得分(B=-0.020,P=0.043)相关;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T4与患者SCL-90精神病性症状分量表得分(B=0.024,P=0.021)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甲状腺功能指标存在差异,不同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可能与患者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障碍 甲状腺激素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0
14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i005-i007,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谷氨酸受体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精神病药物 精神病性症状 多巴胺能系统 精神病作用 多巴胺递质 多巴胺学说 病因学假说 受体亲和力 病理过程 精神症状 临床疗效 病因学说 非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重性抑郁障碍血NLRP3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雨佳 张秀森 +3 位作者 邓亚洁 何漪 庞剑月 李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究首发重性抑郁障碍(first-episod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F-MDD)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精神病... 目的探究首发重性抑郁障碍(first-episod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F-MDD)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F-MDD患者64例(患者组)和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4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将患者组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psychotic depression,PD)组27例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non-psychotic depression,NPD)组37例。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白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NFL)、Tau蛋白;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NLRP3炎症小体和Caspase-1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浆IL-18[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52.386(21.796,112.010)pg/mL vs.21.124(7.917,42.558)pg/mL]、IL-1β[11.466(4.573,32.880)pg/mL vs.7.964(1.179,15.456)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NLRP3炎症小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IL-18[57.284(32.909,155.576)pg/mL]、IL-1β[11.915(5.321,36.912)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PD组IL-18[37.302(20.721,80.444)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0.171,95%CI:0.032~0.911)、IL-18水平(OR=1.023,95%CI:1.003~1.044)与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F-MDD存在由IL-18、IL-1β介导的免疫激活状态,已婚、IL-18高水平可能与F-MDD伴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重抑郁障碍 NLRP3炎症小体 IL-18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eorge综合征伴22q11.2微缺失合并精神障碍1例
17
作者 李伊沙 刘云斐 +2 位作者 李伟 郭新字 宋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5-566,共2页
DiGeorge综合征是一组以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颅面畸形、腭弓发育异常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为表现的高异质性临床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多合并22q11.2微缺失(约35%~80%),后者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1‰[1]。本文报告1例DiGeorge综... DiGeorge综合征是一组以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颅面畸形、腭弓发育异常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为表现的高异质性临床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多合并22q11.2微缺失(约35%~80%),后者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1‰[1]。本文报告1例DiGeorge综合征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ORGE综合征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C:急性期高自杀风险患者的管理
1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自杀风险 基础疾病 自杀预防 自杀未遂 精神病性症状 社会心理需求 边缘人格障碍 补充内容 行为医学 风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干预方法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西菊 马有娣 魏红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患者 干预方法 CCMD-2-R诊断标准 质量 行为 精神病性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平均年龄 躯体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骨与关节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昕 陈玲 王秀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我科常见的三种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变化,并探讨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1例研究对象分为腰间盘脱出组(68例)、骨、关节外伤后遗症组(30例)、关节炎组(38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 目的:观察我科常见的三种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变化,并探讨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1例研究对象分为腰间盘脱出组(68例)、骨、关节外伤后遗症组(30例)、关节炎组(38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疾病组根据行为疼痛测定法回答疼痛严重疼度。结果:腰脱组和外伤组的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炎组在生理、心理、环境领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腰间盘脱出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7个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炎组的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5个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关节外伤后遗症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等5个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与关节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卫生状况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除与疾病的种类、病程、疼痛程度等躯体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状况 生存质量 疾病患者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精神病性症状 腰间盘脱出 外伤后遗症 躯体因素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显著 健康对照组 关节炎 心理因素 强迫症状 疼痛程度 密切关系 躯体化 相比 因子 W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