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界之战士”的象征──论鲁迅对耶稣的理性观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学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7期16-22,共7页
“精神界之战士”的象征──论鲁迅对耶稣的理性观照王学富在鲁迅的童年文化构成中有着潜在宗教因素。民间宗教性质的迎神赛会、佛教和尚龙师傅身上散逸的宗教情趣,以及祖母讲述的神话传说等等,都是他后来深入而系统研究宗教的动因。... “精神界之战士”的象征──论鲁迅对耶稣的理性观照王学富在鲁迅的童年文化构成中有着潜在宗教因素。民间宗教性质的迎神赛会、佛教和尚龙师傅身上散逸的宗教情趣,以及祖母讲述的神话传说等等,都是他后来深入而系统研究宗教的动因。据研究者统计,鲁迅一生共购宗教书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 耶稣 《圣经》 《药》 理性观照 先觉者 基督教 象征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论巴金晚年散文创作
2
作者 姚春树 江震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2,92,共9页
巴金晚年散文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界杰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 ,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为 :一、坚决、彻底否定与揭露“文革”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根源 ,反复呼唤恢复和高扬“五四”人文精神 ;二、在解剖社会种种... 巴金晚年散文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界杰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 ,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为 :一、坚决、彻底否定与揭露“文革”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根源 ,反复呼唤恢复和高扬“五四”人文精神 ;二、在解剖社会种种积弊的同时 ,无情地解剖自我的灵魂 ,立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三、自觉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晚年 散文创作 世纪之交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界战士”谱系的自觉承续──摩罗思想随笔序 被引量:1
3
作者 钱理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49,共5页
《耻辱者手记一个民间思想者的生命体验》,摩罗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坦白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摩罗的本名是什么;但我却要为他的“思想随笔”作序了。第一次见到摩罗,我是有些惊异的:这样一个文静的书生... 《耻辱者手记一个民间思想者的生命体验》,摩罗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坦白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摩罗的本名是什么;但我却要为他的“思想随笔”作序了。第一次见到摩罗,我是有些惊异的:这样一个文静的书生,怎么竟然以“恶魔”自居,而且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随笔 鲁迅 知识分子 精神界之战士 个体精神自由 生存境遇 精神资源 价值重建 生命个体 摩罗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界战士”谱系的承续
4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121,共1页
钱理群在为摩罗的《耻辱者手记》(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鲁迅认为,要实现“立人”的理想,关键是要有一批“精神界之战士”,对于“理想在不撄”的中国传统的“不争之民”来说,他们无疑是异端的反... 钱理群在为摩罗的《耻辱者手记》(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鲁迅认为,要实现“立人”的理想,关键是要有一批“精神界之战士”,对于“理想在不撄”的中国传统的“不争之民”来说,他们无疑是异端的反叛者,但在鲁迅看来,这正是其价值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九十年代 文艺批评 知识分子 精神界之战士 学术思想 鲁迅 思想基础 钱理群 理论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鲁迅的孤独看民族先驱的悲剧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龙 于水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从鲁迅的孤独看民族先驱的悲剧精神李龙,于水当我们白天黑夜不时想起鲁迅的时候,当我们苍头华发反反复复翻阅鲁迅作品的时候,当我们无数次登上讲坛,面对一茬又一茬青年学生,慷慨激昂地解读鲁迅这部意义非凡的人生巨著的时候,我们... 从鲁迅的孤独看民族先驱的悲剧精神李龙,于水当我们白天黑夜不时想起鲁迅的时候,当我们苍头华发反反复复翻阅鲁迅作品的时候,当我们无数次登上讲坛,面对一茬又一茬青年学生,慷慨激昂地解读鲁迅这部意义非凡的人生巨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奇异的幻觉:无边的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悲剧精神 先驱者 民族 精神界之战士 悲剧英雄 五四时期 主观战斗精神 魏连殳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己为奴与立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梦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8,共2页
悟己为奴与立人●张梦阳“悟己为奴梦醒时”。从奴隶梦境中醒转来,往往忽有一种彻悟之感,与同样体悟者相遇,思想、情感立即融合在一起,连语言都不谋而合。我在写作《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一书过程中,... 悟己为奴与立人●张梦阳“悟己为奴梦醒时”。从奴隶梦境中醒转来,往往忽有一种彻悟之感,与同样体悟者相遇,思想、情感立即融合在一起,连语言都不谋而合。我在写作《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一书过程中,经过反反复复的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中国知识分子 思维方式 “立人”思想 知识结构 精神界之战士 尊个性而张精神 奴隶 身经百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
7
作者 吴二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7-21,共5页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远不止这些内容,它更多的还涉及到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鲁迅 妇女解放 早期思想 《玩偶之家》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个人的自大 社会问题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对故乡──鲁迅的思乡心理与其小说创作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全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6,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鲁迅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那些灰暗的童年记忆和不幸的婚姻,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充满怨愤和痛苦,由此产...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鲁迅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那些灰暗的童年记忆和不幸的婚姻,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充满怨愤和痛苦,由此产生了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逼使鲁迅用想象来美化和装点自己的家乡,作为心灵的停泊地,但现实又将幻想无情地打碎。毫无疑问,这一复杂的思乡心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题材方面来说,大量取材于故乡的作品,成为他解剖国民性的切入口;先驱者与故乡之间的隔膜与对立,成为主要的故事模式。从情感层面来说,他笔下的许多先驱者形象,常常处在无家可归的惶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小说创作 精神界之战士 文学创作 国民性 罗汉豆 童年记忆 先驱者 漂泊感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敬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1期16-24,共9页
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赵敬立迄今为止,除去极个别的情形外,鲁迅的《伤逝》一直被人们当作爱情小说。我先前自然也是一样,后来就渐渐起了疑心。现在,我已全然改变了看法。本文即试作全新的解读。1《伤逝》作... 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赵敬立迄今为止,除去极个别的情形外,鲁迅的《伤逝》一直被人们当作爱情小说。我先前自然也是一样,后来就渐渐起了疑心。现在,我已全然改变了看法。本文即试作全新的解读。1《伤逝》作为爱情小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鲁迅研究 爱情小说 《孤独者》 涓生 精神界之战士 魏连殳 无爱的人间 思维方式 鲁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尼采反“现代性”的契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钊贻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6期4-9,共6页
鲁迅与尼采反“现代性”的契合张钊贻两种现代性鲁迅和尼采表面上左右不相容,但在思想上却有很多共通之处①,而部分的共通处还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例如反"现代性"(modernity)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性"是个复杂的社会... 鲁迅与尼采反“现代性”的契合张钊贻两种现代性鲁迅和尼采表面上左右不相容,但在思想上却有很多共通之处①,而部分的共通处还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例如反"现代性"(modernity)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性"是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性 尼采 反政治 鲁迅 “现代性” 俾斯麦 高山樗牛 民族主义 文艺与政治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体剖析到社会整体批判──对于《起死》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启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2期37-42,共6页
从个体剖析到社会整体批判──对于《起死》的一种解读梁启谈近几年来,学术界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对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的整体研究及其中一些篇目的研究已渐渐深入和丰富,但对于《故事新编》的末篇《起死》则注意不够。实际上,... 从个体剖析到社会整体批判──对于《起死》的一种解读梁启谈近几年来,学术界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对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的整体研究及其中一些篇目的研究已渐渐深入和丰富,但对于《故事新编》的末篇《起死》则注意不够。实际上,与《故事新编》中的其他作品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 庄子 社会整体 髑髅 精神界之战士 作品 艺术形式 人生价值 生存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思想质变渐进式完成的发展线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玉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研究者多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世界观的质变。其实,鲁迅前期的进化论等思想是长期积累发展而又自成体系的。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与稳定性。他的思想质变是渐进的。从“张个性”、“排众数”到“立人”,表现了这一发展线索。新... 研究者多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世界观的质变。其实,鲁迅前期的进化论等思想是长期积累发展而又自成体系的。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与稳定性。他的思想质变是渐进的。从“张个性”、“排众数”到“立人”,表现了这一发展线索。新质要素是在改造提高旧质要素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的。旧质要素也没有因新质的产生而迅即消逝,新旧双方具有互含性与共进性。直到1925年,鲁迅的思想才开始发生质变,并渐次上升到阶级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阶段。最后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变渐进式 鲁迅思想 《鲁迅全集》 “立人”思想 十月革命 改造国民性 个性主义 发展线索 精神界之战士 排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鲁迅的“立人”思想
13
作者 王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4-21,共8页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跨世纪的日趋临近,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在纷纷对中国的“跨世纪发展”报以热切的关注之同时,也纷纷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以期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不仅能对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跨世纪的日趋临近,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在纷纷对中国的“跨世纪发展”报以热切的关注之同时,也纷纷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以期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不仅能对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施加更为积极的影响和为之提供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立人”思想 精神界之战士 梁启超 精神自由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化 “呐喊” “新民” 文化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殉道者的人格之歌——论岑琦《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雪峰之歌》
14
作者 李春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55-59,共5页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 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出了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 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出了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剧”;我以为,《雪峰之歌》(以下简称《雪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道者 闻一多 朱自清 勇士 真理追求 人格 意象 剧诗 旱神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讯人格的基本特点
15
作者 欧阳建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9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鲁迅全集》 人格 鲁讯 北洋政府 精神界之战士 继续战斗 中国封建社会 “吃人” 封建制度 讲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张国擎的散文
16
作者 林道立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张国擎 散文 知识女性 讲真话 沈从文 人生智慧 杜鹃 精神界之战士 矛盾冲突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野草》
17
作者 景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4-46,共3页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都是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绝望的抗战” 黑暗与虚无 “反抗绝望” 中国现代文学史 精神界之战士 散文诗 象征主义 “五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