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1
-
-
作者
姚休
-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15-19,共5页
-
文摘
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建国以来我国精神生产的发展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估,只是着重于对前些年我国精神生产发展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概括起来说,前些年我国精神生产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倾斜”。 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实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中,由于忽视了精神生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衡现象,致使重“物”(物质刺激)轻“精”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问题和对策
我国社会主义
发展中
精神产品价值
精神生产领域
精神生产者
时偏
前些年
政策导向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发展精神生产力
- 2
-
-
作者
贾高建
-
出处
《学习月刊(福建)》
1987年第5期41-44,共4页
-
文摘
近两年来,随着精神生产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逐渐明确地认识到,精神生产作为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1页),同物质生产一样也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方面,即精神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关系。而在精神生产方式中,精神生产力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把精神生产推向前进,就必须发展精神生产力。本文拟就如何发展精神生产力这一问题谈些看法。
-
关键词
精神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精神劳动
物质生产方式
两种生产
精神生产领域
生产研究
卷第
出版印刷
社会精神生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一系列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善斌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79-85,共7页
-
文摘
本文提出,马克思在四个方面使用了“生产”的概念,说明社会财富包括生产的四个方面,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的四种生产理论;在对“生产”和“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从而解决了经济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上不同认识的问题。
-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非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
精神生产领域
生产剩余
人口生产
社会形式
社会关系
物质财富
再生产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系统考察
- 4
-
-
作者
陈元生
-
出处
《财贸研究》
1986年第1期7-12,共6页
-
文摘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两次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大讨论。至今,这一讨论仍在深入,但意见还有分歧,认识远没统一。我认为,解决分歧,统一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八十年代
重要理论意义
智力劳动
精神生产领域
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
劳动本身
经济理论界
资本家阶级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唯物史观的时空观
被引量:9
- 5
-
-
作者
王锐生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6,共6页
-
文摘
唯物史观的时空观王锐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教科书的辩证唯物论部分在论及世界的物质性时,指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宣称"任何物质的运动都必定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特性表现出来。"①按照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是社会运动的命题,可...
-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时空观
发展空间
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旧式分工
时空变换
人的实践活动
历史规律
精神生产领域
-
分类号
B016.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卷首语
- 6
-
-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共1页
-
文摘
出版发行改革的空间很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都很大。但是,由于是转换时期,交织状态,加之立法不全,执法不严,如果处理不好,空间又很小。 有两个“比率”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个“比率”是:根据几个城市几个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国营书店提供的情况,如果把经营图书的门市出租,租金与经营图书利润的比率是6:1。由于这个“比率”,许多书店被从“黄金地段”挤出来,“从大街转入小巷,从地上转入地下”。形势不能说不严峻。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经营图
交织状态
发展空间
转换时期
精神生产领域
国际市场
场经济
计划经济
经营状况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 7
-
-
作者
杨代宽
-
机构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5期43-44,共2页
-
文摘
一、道德建设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它以人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确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分配,承认人们在收入上的合理差别。一方面,它要求劳动者各尽所能,为国家为集体而劳动;另一方面,它又要求国家和集体按照原则,给予多劳者多得,使劳动者享有应得的物质利益。这就决定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必须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判断道德是非的准则。否则,就不仅不能使按劳分配得到巩固和发展。
-
关键词
物质利益
关系建立
思想道德观念
精神生产领域
物质文化
基本道德要求
个人利益
推动社会前进
发展社会
物质生产活动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列主义与“双百”方针
- 8
-
-
作者
吴桐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0年第5期55-57,共3页
-
文摘
二十多年前,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刚刚提出的时候,有同志怀疑:实行这一方针,会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呢?毛泽东同志曾明确回答:不会,“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1页)。但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党真正把“双百”方针付诸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时候,在人们的议论中,又听到了类似的疑问。这说明。
-
关键词
“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
领导地位
“四人帮”
精神生产领域
坚持党的领导
反批评
论事
力强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