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1
作者 邓乾亚 徐金伦 +5 位作者 倪春芳 曹芳琦 斯洋 何思阳 郑水庆 梁晨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2,共9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苯并[d]咪唑-1-基)-1-乙胺(isotonitazene)等10种尼秦类物质,收集电子电离(EI)和电喷雾-高能碰撞解离(ESI-HCD)模式下的高分辨质谱信息,推测各碎片离子的结构,并归纳该类物质的质谱裂解途径。在这2种模式下,尼秦类物质的碎裂途径显示出相似性和互补性。在EI模式下,主要发生1(N)位取代基以N原子游离基为中心的α裂解,生成亚胺正离子,为基峰;在ESI-HCD模式下,主要发生1位C—N键断裂,生成1位取代基正离子,为基峰,质量数较EI模式下的亚胺正离子多14 u。本研究可为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HPLC-MS/MS检测方法
2
作者 邓滨 朱娜 +2 位作者 花镇东 王优美 苏梦翔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1%甲酸-乙腈溶液(95∶5)复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用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26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下限可达1.50~3.00 ng/L,其中21种待测物在1.50~375.0 ng/L范围内,5种在3.00~750.0 ng/L范围内,所有26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小于7.71%和13.91%,提取回收率均高于92.64%。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作为卡西酮类物质检测和滥用情况监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分析 污水流行病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污水处理厂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俊男 李馨 +5 位作者 任国梁 王立成 王晨野 陈力可 吴晓晨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9-1778,共10页
为评价海南省典型城市海口市污水处理厂中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PSs)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利用固相萃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海口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14种PSs的浓度,并研究了海口市污水处理厂中PS... 为评价海南省典型城市海口市污水处理厂中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PSs)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利用固相萃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海口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14种PSs的浓度,并研究了海口市污水处理厂中PSs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对PSs的去除率,同时利用风险熵值法(Risk quotient,RQ)对其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14种PSs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均有检出,春季和夏季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04~848.49和0.07~752.99 ng/L,检出浓度最高的PSs为麻黄碱和槟榔碱;PSs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周边人口流动、饮食习惯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②污水处理厂对检出浓度较高的麻黄碱和槟榔碱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和90%,对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去甲氯胺酮、氯胺酮和美沙酮等物质的去除率均为负数。③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Ss的生态风险较低,除麻黄碱和美沙酮呈现低风险(0.01≤RQ<0.1)以及槟榔碱未开展风险评估外,其余11种PSs均未发现存在生态风险(RQ<0.01)。研究显示,PSs在污水处理厂中广泛存在,并且通过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将其完全去除,虽然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Ss的生态风险较低,但是PSs对水生生态系统长期的潜在风险仍然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PSs) 污水 时空变化 生态风险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香豫 陈园园 +4 位作者 乔艳玲 李楠 许雅雯 曾宪斌 徐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身心分离剂类和镇静催眠类都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兴奋剂类 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 经典致幻剂类 合成阿片类 身心分离剂类 镇静催眠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污水中10种精神活性物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力维 霍雨萌 +4 位作者 吴一荻 杨哲 余磊 孙小杰 吕建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建立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污水中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污水样品经甲酸与甲酸铵调节pH后,加入氘代内标混匀,离心并过滤膜后可直接上样分析。研究表明,在1~250 ng/L的线性范围内,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线性... 建立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污水中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污水样品经甲酸与甲酸铵调节pH后,加入氘代内标混匀,离心并过滤膜后可直接上样分析。研究表明,在1~250 ng/L的线性范围内,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定量限均低于0.5 ng/L。在3个加标水平下,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7.2%~114%,相对标准偏差为0.53%~3.60%(n=3)。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区域10份生活污水样品的检测,在3份水样中检出吗啡、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精神活性物质,对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41~9.55、0.90~1.63、1.06~1.78 ng/L。与经固相萃取前处理后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完成分离和检测的全过程,具有简单、快速、节约的优点,可用于污水样品中10种痕量水平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精神活性物质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电离质谱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分类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情 吕敏 +3 位作者 邓虹霄 胡驰 向平 陈航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0-64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预测,采用5倍交叉验证的网格搜索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使用混淆矩阵、准确度、精密度、召回率和f-分数评估4种分类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整体准确度可达89.27%,可以很好地对未知化合物结构类别进行预测,从而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离质谱(EI-MS) 精神活性物质 机器学习 分类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晋廷 周莉英 +4 位作者 相佳宏 李子怡 谢婉婷 贠克明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化学 精神活性物质 哌嗪类 体内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8
作者 唐庆强 王君 +4 位作者 张惠琴 王巧霞 曹晓钢 吴春灯 杨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2-267,共6页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使用电子电离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质谱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R_(SN)=3)和定量限(R_(SN)=10)分别为7、25μg/kg;在阴性样品中进行1、2、10倍定量限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8种卡西酮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67.2%~117.6%,相对标准偏差(n=6)为4.3%~12.3%。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茶叶样品中卡西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茶叶 气相色谱-质谱 精神活性物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确证及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
9
作者 聂宗炀 胡伟 +3 位作者 李玲玉 章青波 黄欣 李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1,共12页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3)C-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F-NMR)等技术对公安机关送检的5份疑似含有NPS的检材进行成分鉴定及结构确证。结果 送检的5份检材中均检出NPS,共有3种于2024年7月1日被列管的NPS,分别为甲基胺酮(又称2-MDCK)、2-乙氨基-2-(2-氟苯基)环己酮(又称2-FX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戊酮(又称dipentylone),前两者属于苯环己哌啶类NPS,第三种属于合成卡西酮类NPS。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3种NPS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表征手段的区分特征,可为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精神活性物质 苯环己哌啶类 合成卡西酮类 红外吸收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
10
作者 高国庆 阳硕 +2 位作者 周莉英 杜诗蓓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7,共11页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百起中毒或死亡案件,严重威胁个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随着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不断涌现,对该类物质的鉴识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体内药理学表征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物质在法医毒物学中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体内 分析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河流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水平及环境风险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艳 张婷婷 +3 位作者 郭昌胜 花镇东 张远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5-853,共9页
为评价北京市城市河流地表水体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METH(甲基苯丙胺)、AMP(苯丙胺)、KET(氯胺酮)、EPH(麻黄碱)和HA(羟亚胺)〕的环境风险,通过对固相萃取柱(Oasis HLB、Oasis MCX、Oasis WAX和Oasis PRi ME HLB)类型、水样... 为评价北京市城市河流地表水体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METH(甲基苯丙胺)、AMP(苯丙胺)、KET(氯胺酮)、EPH(麻黄碱)和HA(羟亚胺)〕的环境风险,通过对固相萃取柱(Oasis HLB、Oasis MCX、Oasis WAX和Oasis PRi ME HLB)类型、水样酸化、洗脱剂类型及体积等条件的确定,建立了同时测定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SPE-LC-MS/MS)联用方法,并对北京市城市河流地表水体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采用RQ(风险熵)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样未酸化条件下,Oasis MCX柱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回收率最高,使用含5%(V/V)氨水的甲醇作为洗脱液,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1.8%~91.1%.地表水水体基质加标结果表明,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75.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0%.方法检出限为0.30~0.80 ng/L,定量限为1.00~2.68 ng/L.北京市7条城市河流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在1.00~99.51 ng/L之间.EPH在所有采样点均被检出且质量浓度较高,ρ(EPH)平均值为22.79 ng/L;ρ(AMP)相对较低,在1.54~11.23 ng/L之间,但AMP检出率为97.06%;ρ(METH)较高,平均值为14.63 ng/L,最高值(99.51 ng/L)出现在坝河.研究显示,北京市地表水中5种精神活性物质的RQ均小于0.1,表明其可能的环境风险较低,但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它们对城市河流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精神活性物质 分析检测 环境风险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项雨 马麟 +2 位作者 尚宇瀚 白桦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8-1555,共8页
毒品滥用是全球性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巨大危害。毒品稽查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精准的检测技术为开展毒品稽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迅速蔓延,其具有更强... 毒品滥用是全球性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巨大危害。毒品稽查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精准的检测技术为开展毒品稽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迅速蔓延,其具有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并在一些国家流行、滥用,已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引发严重社会问题。对此,各国政府密切关注并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管控,科研人员也开发了一系列检测技术。该文重点论述了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精神活性物质 检测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与1996年北京市部分高中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连智 刘志民 +3 位作者 周伟华 穆悦 蔡志基 曹家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精神药物以及香烟、酒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自拟“学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调查表”,分别在 93年和 96年对北京市部分高中二年级学生共 1792人进行了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93年和 96年使用率最高...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精神药物以及香烟、酒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自拟“学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调查表”,分别在 93年和 96年对北京市部分高中二年级学生共 1792人进行了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93年和 96年使用率最高的物质分别为酒、去痛片、香烟。挥发性溶剂 96年较 93年使用人数有所增加。 93、 96年均有学生自报尝试使用过中枢兴奋剂 ,并有 2例 ( 0 .2 % )已不能停止或减少使用。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中精神药物的使用问题不容忽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精神活性物质 使用 药物滥用 调查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现况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亚婷 黄悦勤 +1 位作者 李恒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结果: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为17/10万(419/2 526 145),其中男性残疾率是女性的15.5倍,离婚者是在婚者的7.1倍,无工作者是有工作者的1.8倍,文盲是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3.7倍。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63/10万)、云南(52/10万)、浙江(37/10万)、四川(34/10万)和贵州(30/10万)。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中一、二、三、四级精神残疾构成比分别占5.0%、9.2%、11.5%和74.2%。单一残疾者共357人,在承担家庭责任、完成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等生活活动方面有重度和极重度功能损害者占33.3%。结论: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有人群和地区分布差异。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各种功能中生活活动功能损害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残疾人 精神残疾 残疾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振华 李彭 +1 位作者 郑珲 刘翠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对2015~2016年国内检测发现的8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分析。GC/MS分析采用电子轰击源(EI)模式采集数据,UPLC-Q-TOF MS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对2015~2016年国内检测发现的8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分析。GC/MS分析采用电子轰击源(EI)模式采集数据,UPLC-Q-TOF MS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采集数据。通过总结该类物质在两种模式下获得的碎片离子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碎裂途径,并归纳了通过谱图推导未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的方法,结果可为该类物质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芬太尼 精神活性物质 碎裂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危害与防控问题研究——以构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为视角 被引量:51
16
作者 张黎 张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6,共9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类似毒品的药物依赖性,存在于法律管制之外,合成方法简便,是由精神活性物质转变为毒品的中间过渡形态。毒品犯罪分子善于寻找各国毒品管制范围的差异,利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法"外衣欺骗和诱使他人滥用,...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类似毒品的药物依赖性,存在于法律管制之外,合成方法简便,是由精神活性物质转变为毒品的中间过渡形态。毒品犯罪分子善于寻找各国毒品管制范围的差异,利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法"外衣欺骗和诱使他人滥用,并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和公共安全问题。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应当成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亟需建立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机制,通过开展监测、预警、评估和管制等工作,有效遏制新精神活性物质制贩和滥用问题的发展态势,减缓其向流行毒品演化的进程,保障实现我国禁毒防控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 监测管制 禁毒防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问题筛查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海明 曾庆枝 +4 位作者 杜江 陈晗晖 范成路 江海峰 赵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问题筛查量表(Alcohol,Smoking,and Substance Use In-volvement Screening Test,ASSIST)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122名精神疾病与药物依赖者进行ASSIST与DSM-IV轴I诊断用定式临... 目的:初步评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问题筛查量表(Alcohol,Smoking,and Substance Use In-volvement Screening Test,ASSIST)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122名精神疾病与药物依赖者进行ASSIST与DSM-IV轴I诊断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病人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Axis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SCID-I/P)访谈,其中73例进行两位评定者独立评估获取评定者间一致性信息,并在一周后由同一评定者对上述73例对象重新评估获取重测信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ASSIST的预测临界值,并以SCID诊断结果作为效标,评定ASSIST的效度。结果:AS-SIST对筛查所涉及的10类精神活性物质评分者一致性较高(ICC内部相关系数均>0.90),重测信度也较高(ICC内部相关系数>0.90,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80,Kappa值>0.77)。采用ROC工作特征曲线法确定的诊断界值与ASSIST的分界值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酒精依赖外(Kappa值:0.56),ASSIST筛查结果与SCID物质依赖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1.00)。结论: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问题筛查量表中文版在我国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临床工作中对烟草、酒精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问题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筛查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与DNA甲基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文睿婷 梁建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6-999,共4页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能引起神经细胞特定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导致依赖。同时,滥用物质本身对机体细胞也可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这种适应性反应及毒性...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能引起神经细胞特定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导致依赖。同时,滥用物质本身对机体细胞也可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这种适应性反应及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文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以酒精、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为例,阐述了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学及毒理学作用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精神活性物质 依赖 躯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力勇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性离子快速筛查和识别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振华 花镇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6,I0001,共11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2015~2019年国内检测发现的11种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GC-MS在电子轰击源(EI)模式下采集数据,UPLC-QTOF MS在电喷雾正离子(ESI^(+))-碰撞诱导...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2015~2019年国内检测发现的11种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GC-MS在电子轰击源(EI)模式下采集数据,UPLC-QTOF MS在电喷雾正离子(ESI^(+))-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对目标物质谱裂解产生的特征性离子进行分析,推测了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可能的碎裂途径,建立了一种快速、便捷筛查和识别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色胺类 精神活性物质 碎裂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