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益过度精神化的批判与反思--以安全感法益化为中心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烔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84,共13页
法益精神化是法益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风险社会的时代助推下又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其在超越法益物质观的同时也伴有相应的理论隐忧,如以安全感法益化为代表的法益过度精神化。从宏观层面来说,安全感不具有法益应有的机能,不符合刑法... 法益精神化是法益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风险社会的时代助推下又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其在超越法益物质观的同时也伴有相应的理论隐忧,如以安全感法益化为代表的法益过度精神化。从宏观层面来说,安全感不具有法益应有的机能,不符合刑法明确性要求,更容易导致象征性立法等非理性刑法反应。主观性、模糊性与一般性,是其不能成为法益的关键因素。就中观层面而言,社会恐慌类犯罪中的安全感也并非刑法条文所要保护的法益,社会秩序才是安全感背后真正需要保护的法益。就微观层面而言,恐吓犯罪的个罪法益也应是个人生活之平稳状态而非安全感。现代刑法若想兼顾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就必须警惕法益过度精神化,反对将安全感作为一种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风险社会 安全 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益抽象化、精神化问题的中国型塑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文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5,共8页
法益具有立法批判、解释机能,能够、应当、且需要存在。当前学界对法益抽象化、精神化之批判存在前提设置不当、循环论证及混淆对法益进行抽象化、精神化理解与刑法是否应保护某些抽象化、精神化法益的关系的问题。唯有完成法益抽象化... 法益具有立法批判、解释机能,能够、应当、且需要存在。当前学界对法益抽象化、精神化之批判存在前提设置不当、循环论证及混淆对法益进行抽象化、精神化理解与刑法是否应保护某些抽象化、精神化法益的关系的问题。唯有完成法益抽象化、精神化问题的理性型塑,才能合理认知法益论,进而实现刑法处罚的正义化。即使刑法不当保护了某些抽象化、精神化法益,也只能证明法益的立法批判机能需要得到进一步发挥。若从外在形式与内在内容这两个层面上理解“抽象”与“具体”之意,则刑法法益的抽象化不止是个例,诸如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的正当化已然表明某些精神化法益值得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化 精神 外在形式 内在内容 中国型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