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评孔的精神本质——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卓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五四 思潮 文化运动 精神本质 解读 成见 相对独立 出版社 博士论文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本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国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运动状态 非物质 思维运动 精神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运动 场物质 人的意识 物质过程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精神本质与聂绀弩的杂文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梦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3期36-40,共5页
聂绀弩在弥留之际,曾准备写一篇《贾宝玉、曹雪芹、鲁迅合论》,还想分开写篇《鲁迅论》,主要论述《红楼梦》是扩大了的《狂人日记》而《狂人日记》则是简化了的《红楼梦》。因为这两部书,都是人与非人的书,是非人吃人的书。他没能完成... 聂绀弩在弥留之际,曾准备写一篇《贾宝玉、曹雪芹、鲁迅合论》,还想分开写篇《鲁迅论》,主要论述《红楼梦》是扩大了的《狂人日记》而《狂人日记》则是简化了的《红楼梦》。因为这两部书,都是人与非人的书,是非人吃人的书。他没能完成这项计划就与世长辞了,给中国思想史,或者更鲜明一些说,给中国的人学思想史留下了千古遗憾。然而,我们回首重读《聂绀弩杂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创作 精神本质 《狂人日记》 《红楼梦》 《鲁迅论》 中国思想史 聂绀弩 曹雪芹 人学思想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本质
4
作者 曾宪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
中华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民族精神,其本质是自强有为。自强有为精神在传统文学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以务实用世作为一贯主题;在文学思潮上,表现为以尚新通变作为主流思潮;在发展规... 中华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民族精神,其本质是自强有为。自强有为精神在传统文学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以务实用世作为一贯主题;在文学思潮上,表现为以尚新通变作为主流思潮;在发展规律上,表现为以兼容并蓄作为主要发展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自强有为的精神在当代依然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诗史精神”依然可以借鉴;变革应当以推动文学发展作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学 精神本质 自强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华民族现时代精神本质的沉思
5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9期16-16,共1页
人们常常运用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如果倒过来问:今天时代精神真正的精华在哪一种哲学中?我们或许会陷入困惑。人们可以看到在我们今天的精神市场上,各种哲学也象商品一样互相争艳、日新... 人们常常运用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如果倒过来问:今天时代精神真正的精华在哪一种哲学中?我们或许会陷入困惑。人们可以看到在我们今天的精神市场上,各种哲学也象商品一样互相争艳、日新月异。每一种哲学都在竞现自己的合理性和对时代的吸引力。这种思想领域的繁荣景象固然是值得庆贺的;但这种繁荣现象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本质 现时代 中华民族 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繁荣景象 合理性 思想领域 吸引力 精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游戏与体育本质精神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欣然 张学衡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4,共4页
游戏活动是在固定时空下进行的,带有规则的、自愿的、具有约束力的娱乐消遣,它属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为。体育运动是人类身体本能之中蕴涵的那些运动能力、行为方式、活动内容和能量发泄,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体育运... 游戏活动是在固定时空下进行的,带有规则的、自愿的、具有约束力的娱乐消遣,它属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为。体育运动是人类身体本能之中蕴涵的那些运动能力、行为方式、活动内容和能量发泄,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就是游戏活动本身隐含的那些最为实在的、自然的文化和行为内容,是游戏语境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其中隐含着对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站在哲学的视角解释游戏本质精神中的体育运动,对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进行哲学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活动 体育运动 本质精神 身体 天性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精神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延续
7
作者 海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26,共2页
中国古典戏曲的精神(或者说本质)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文学艺术是一条流动的河流,而不是一座静止的山峰。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影视作品 抒情性 传奇性 矛盾冲突 写意性 非情节性 散文化 精神本质 非情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6-103,共8页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不仅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蕴含丰厚的文化小说。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不仅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蕴含丰厚的文化小说。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升华的历程。在探寻人类精神本质方面,最终都归于一种超然现实的理想化境地,这既是林语堂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文化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文化意蕴 精神本质 理想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心理的表层结构中层结构、深层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许苏民 《人文杂志》 1988年第6期1-6,34,共7页
如同可以把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比三个层次一样,文化心理的结构也可以分为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三个层次。但文化心理结构的三层次与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文化结构的每一层次中都... 如同可以把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比三个层次一样,文化心理的结构也可以分为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三个层次。但文化心理结构的三层次与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文化结构的每一层次中都蕴涵着文化心理的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文化心理的表层结构是情感、意志和风尚习俗的层面;中层结构是观念积淀层的层面;深层结构是精神本质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文化心理结构 物质文化 文化结构 制度文化 精神本质 习俗 意志 道德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的自我实现说浅探
10
作者 张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10,21,共6页
教育目的,历来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历代教育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论。就其强调重点的不同,可大体将它们归为两类:个人本位论及社会本位论。这里所讨论的自我实现说就出发点和着眼点来看,可归入前类。
关键词 教育目的 自我实现说 学校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 浅探 精神本质 神秘性 理论与实践 理性 社会本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文学活动从本体论角度看是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主体精神本质的自我实现和确证,主体由此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自由感。文学活动既是个体精神的活动,同时又与人们...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文学活动从本体论角度看是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主体精神本质的自我实现和确证,主体由此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自由感。文学活动既是个体精神的活动,同时又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由此决定着文学的多重本质和多种关系。如文学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主体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与表现以及文学活动的主观精神特性与客观实践品格等。此外,由于文学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一致。文学观也必与人生观相通。与“独善”和“兼济”两种主要人生取向相对应,在文学观念上也通常有“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社会人生而艺术”两种主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文学本体论 自我实现 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艺术 社会责任感 文学观念 生命活动 审美活动 精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中的“自由”与“解放”
12
作者 刘冬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5-217,共3页
"自由"与"解放",既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大支点,也是新文学创作所集中表现的重要领域,从人"各为一身,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权"[1],到"博爱平等自由,人类之公性也"[2],再到"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 "自由"与"解放",既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大支点,也是新文学创作所集中表现的重要领域,从人"各为一身,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权"[1],到"博爱平等自由,人类之公性也"[2],再到"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3],关于自由与解放的思想言说,几乎是汗牛充栋屡见不鲜。然而,"自由"与"解放"这两个启蒙口号,其在新文学创作中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如果我们不能从汉语词汇学去对其进行准确释义,那么也就很难把握住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启蒙运动 汉语词汇学 文学创作 公性 精神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 被引量:39
13
作者 喻国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2期9-11,共3页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作为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社会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能用"文革"的手段或"文化原教旨主义"逻辑去对待微博中出现的不太符合官方口味的内容...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作为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社会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能用"文革"的手段或"文化原教旨主义"逻辑去对待微博中出现的不太符合官方口味的内容。"微博辟谣"是个伪命题,微博的本质精神是平等参与、营造合意。总的来说,微博利远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内容传播 本质精神 综合平台 网络舆情 社会管理者 商业因素 攻击事件 原教旨主义 伪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行中国宪法的权力约束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5,共7页
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是宪法所体现的法治的本质精神。现行中国宪法在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方面已经确立了比较系统的制度。但由于现行中国宪法确权性、专政性和纲领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宪法权力约束机制的发挥。中国社会主义... 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是宪法所体现的法治的本质精神。现行中国宪法在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方面已经确立了比较系统的制度。但由于现行中国宪法确权性、专政性和纲领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宪法权力约束机制的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任务,在于通过宪法适用,并以宪法适用为依据,完善宪法的控权性和规范性,从而推进中国宪法的权力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约束机制 中国宪法 现行 中国社会主义 国家权力 宪法适用 本质精神 比较系统 宪政建设 规范性 控制 法治 纲领 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前行者──论姜维艺术形象的构造
15
作者 朱丽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42-46,共5页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姜维形象,历来读者只简单地将其看成此书主角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研读作者罗贯中塑造姜维形象所动的笔力以及投注于其身上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发现,姜维形象实则是作者在小人当道、社会...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姜维形象,历来读者只简单地将其看成此书主角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研读作者罗贯中塑造姜维形象所动的笔力以及投注于其身上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发现,姜维形象实则是作者在小人当道、社会动乱的现实环境下郁郁不得志却苦苦挣扎寻求生命价值的另一投影。姜维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孤独,其与诸葛亮所共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元典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维 精神本质 理想 现实 孤独性 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者的质量
1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城市垃圾问题 生态系统 典型人物 上海文学 艺术处理 精神本质 精神层次 李国文 女强人 技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