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功能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宏涛 《政法论丛》 2002年第6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人身权 侵犯 公民 精神损害赔偿 惩罚性 根本法 保护问题 中国 时期 历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功能探析——基于医疗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屈茂辉 王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1,共11页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案由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生效判决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并经筛选后最终获得的2084份有效判决书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法官对医疗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认定体现出一定的惩罚性功能。但惩罚性功能并...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案由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生效判决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并经筛选后最终获得的2084份有效判决书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法官对医疗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认定体现出一定的惩罚性功能。但惩罚性功能并未在样本数据中得到全面体现,且在实现惩罚性功能时法官未对相关个案因素进行完整考量。据此,为有效实现侵权责任的社会调整功能,应当承认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惩罚性功能,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相配合适用,且需要对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功能的适用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惩罚性功能 过错程度 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与惩罚性赔偿补偿性之批判——兼论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21
3
作者 瞿灵敏 《东方法学》 CSSCI 2016年第2期32-44,共13页
作为大陆法系固有的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上的"侵辱之诉",大陆法系各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均是从普通法进行法律移植的产物。源于普通法的惩罚性赔偿一经移植到大陆法系,便与精神损害赔偿发生了制度上的分野,... 作为大陆法系固有的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上的"侵辱之诉",大陆法系各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均是从普通法进行法律移植的产物。源于普通法的惩罚性赔偿一经移植到大陆法系,便与精神损害赔偿发生了制度上的分野,不再具有对精神损害的补偿功能。试图通过论证惩罚性赔偿的补偿性来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大陆法系的构建提供正当化基础和通过发掘精神损害的惩罚性以培育"本土威慑"的观点都不值赞同。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功能均不相同,两者可以在同一案件中一并适用。侵权与违约竞合案件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可通过违约之诉进行救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合同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属于履行利益的损失,应通过违约之诉予以救济。现行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已经超出了《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产品侵权领域并扩张至合同法领域,建议未来民法典应设置惩罚性赔偿的一般条款并将其置于债的总则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惩罚性赔偿的补偿性 违约精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中的适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中遥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我国《民法典》第1232条所创设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与实用主义考量,其能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在学理上存在较大争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印发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 我国《民法典》第1232条所创设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与实用主义考量,其能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在学理上存在较大争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印发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该项制度主要适用于环境侵权私益损害填补场域,如有必要,方可参照适用于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场域。但从我国环境司法实践情况看,惩罚性赔偿却呈现出“重公益、轻私益”的重心颠倒之态,且存在过度威慑行为人、规制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基于惩罚性赔偿公法私法化的法律性质,以及作为公法规制补充手段的基本定位,宜从主观故意、行为违法、后果严重三个维度合理限缩其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中的适用空间。因此,有必要依照“严格审慎”的基本态度,酌情计算相关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具体应以期间损害、永久性损害为基数,采用2倍以内的“倍率封顶式”计算方式。最后,为实现“过罚相当”的基本原则,还应妥善处理好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金钱类环境法律责任的关系,以确保相关制度能够发挥合力而非干扰排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 公法私法化 公法规制之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丽 王耀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首先,在适用范围方面,惩罚性赔偿应当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领...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首先,在适用范围方面,惩罚性赔偿应当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领域。其次,在责任构成要件方面,应在明确“违反法律规定”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区分“违反法律规定”与“违反国家规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进行具体化规范。再次,在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面,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作为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最后,在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和履行方面,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形,惩罚性赔偿金归被侵权人所有,应优先于刑事罚金、行政罚款履行;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惩罚性赔偿金应与罚金、罚款折抵后,统一上缴国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维度审视 被引量:1
6
作者 骆小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民法典》第996条易被误读为:一是该条直接承认合同违约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即使不存在损害对方人格权行为,只要违约,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二是守约方只能通过违约之诉主张违约责任,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996条易被误读为:一是该条直接承认合同违约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即使不存在损害对方人格权行为,只要违约,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二是守约方只能通过违约之诉主张违约责任,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必须分别主张。鉴于现代民法理论的发展以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该条应当理解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但适用时,应当对该条款进行适度扩张解释,否则,“损害对方人格权”的前提致使表征精神利益实现为目的或者标的的合同在司法适用层面存在明显漏洞,违约侵害物质性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守约方无法获得完全救济。基于风险控制能力与利益衡量,“损害对方人格权”的要件应扩张至一般人格利益,当合同的履行利益为纯粹精神利益时,守约方可据此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违约侵害物质性人格权引发精神损害的,应当以完全赔偿原则为核心限制责任竞合规则的适用。通过以上安排达到《民法典》第996条的规范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履行利益 精神利益合同 物质性人格权 一般人格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惩罚性损害赔偿 被引量:10
7
作者 符启林 江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0,共8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由来已久,可我国直到现在还未真正建立这一制度,这不仅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缺憾,还使得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公平现象无法得以解决。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早日建立我国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关键词 惩罚性损害赔偿 经济 法律责任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被引量:63
8
作者 刘荣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39,共7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中山大学法政学院刘荣军博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强调。与此相应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种组织,采用司法和行政手段来加强对消...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中山大学法政学院刘荣军博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强调。与此相应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种组织,采用司法和行政手段来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然而,现实中消费者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赔偿制度 侵权行为人 惩罚性 侵权行为法 消费者权利 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保护 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审判 民事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公法回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长兴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7,共1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了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司法解释又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可以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私益和公益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都已确立,但具体规则还远未完善,实践和理论也存在较大争议。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了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司法解释又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可以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私益和公益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都已确立,但具体规则还远未完善,实践和理论也存在较大争议。从制度功能来看,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仍属于私法制度,同时有一定公法属性;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责任实质上是行政法律责任,仅具有民法制度的形式,相关规则的完善应当基于其公法定位展开。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主要依据私法逻辑在民事法律制度框架下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相关司法解释可以为其提供基本支持,但是应当针对其“违反法律规定”等适用条件完善公法支持制度,并与相关“法律”相衔接。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循公法逻辑建立基本规则,明确其适用条件、承担主体、计算基数和倍数或者比例等,完成其作为行政法律制度的立法进程;进而在公法惩罚性责任体系下考虑与其他惩罚性财产责任的关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完善相关协同规则,从而形成关联制度体系,支撑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责任的正确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责任 行政罚款 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限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彭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0-160,共11页
自《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生效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的焦点。一般认为,惩罚性赔偿仅适用于私益侵权诉讼领域,公益... 自《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生效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的焦点。一般认为,惩罚性赔偿仅适用于私益侵权诉讼领域,公益诉讼不宜适用。在我国,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应定位为公法上的客观诉讼,不应适用惩罚性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遵循私法上损害扩张的逻辑,定位为私法上的准客观诉讼与纯客观诉讼混合的特殊诉讼类型。是否能够适用惩罚性赔偿,需要对诉讼利益的类型进行甄别,在个案中进行判断。在刑事附带民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应禁止适用;在民事案件中,“纯生态损害”部分,因其发生了私益与公益的混同,属于复合型利益,不能适用;对于仅判处“主观的、集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赔偿,生态环境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部分,因其已具有惩罚功能,与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呈现同质化,不能适用;对于修复服务功能丧失的损失赔偿,需判断是仅为填补功能还是填补与惩罚功能并存,在已包含惩罚功能的情况下,不能适用。因此,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适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惩罚性赔偿 主观诉讼 客观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严格审慎原则之适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高利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共16页
我国目前实践中便宜主义的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适用,因个案特征而形成不稳定的价值排序,呈现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混乱、叠加。其既可能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也脱离行为人的责任承担能力与可预见性范围。在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公法... 我国目前实践中便宜主义的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适用,因个案特征而形成不稳定的价值排序,呈现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混乱、叠加。其既可能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也脱离行为人的责任承担能力与可预见性范围。在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公法责任属性实已得到默认的前提下,对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严格审慎”的适用原则进行界定是避免过度、重复惩罚的现实路径。在程序上需要增加检察机关或社会组织所提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磋商,并协调其与私益惩罚性赔偿、补偿性赔偿、刑事诉讼之关系。有关司法解释将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主观状态界定为“故意”并客观化为违法行为,降低了归责难度。对此,需要回归“恶意”的主观状态认定,同时在因果关系上以行为人对结果的可预测性为判断准则,使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要件构成回归“侵权四要件”。最终融入对责任主体的综合考量,审慎确定责任幅度,注重减轻中小企业责任,以期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得到合理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环境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英美法系侵权法与合同法中的一项制度。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执行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各国基于对判决的性质、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运用及一些程序性问题的不同认识 ,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作出了不...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英美法系侵权法与合同法中的一项制度。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执行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各国基于对判决的性质、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运用及一些程序性问题的不同认识 ,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惩罚性损害赔偿 判决 承认 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舒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8,共5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我国现行法律已明确将该制度纳入产品责任当中,以更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知识产权法对于权利人保护的立法理念与之具有很多相似性,而现实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颇为紧迫与棘手,本文试运用...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我国现行法律已明确将该制度纳入产品责任当中,以更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知识产权法对于权利人保护的立法理念与之具有很多相似性,而现实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颇为紧迫与棘手,本文试运用法解释学、比较法、立法学等方法,侧重探寻将惩罚性损害赔偿纳入知识产权领域的法理动因与基础,认为纳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并对建设知识产权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侵权责任法 惩罚性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身损害药品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辰杰 田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0-682,698,共4页
近年来我国无人身损害的药害案件频发,《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缺乏对这类新情况的规定。为了保障药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必要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无人身损害的药害案件中,并在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予以明确。惩罚性赔偿... 近年来我国无人身损害的药害案件频发,《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缺乏对这类新情况的规定。为了保障药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必要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无人身损害的药害案件中,并在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予以明确。惩罚性赔偿金额应当以药品价款为基础,并施以一定浮动比例和上限,同时也应采用递减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身损害 药品 惩罚性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以美国法的规定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仇云霞 何维国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50-52,共3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广泛施行于普通法系国家中的一项制度。它在合同法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合同责任制度发展中值得关注的现象,并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重点考察了美国关于该制度的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中...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广泛施行于普通法系国家中的一项制度。它在合同法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合同责任制度发展中值得关注的现象,并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重点考察了美国关于该制度的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中可以采用该制度,并且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欺诈作为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责任 惩罚性损害赔偿 有效率违约 合同法 美国 中国 经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玉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须建构完善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激励消费者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以期制约食品大规模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大规模侵权 惩罚性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惩罚性环境损害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恩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87,共2页
由于环境损害事件影响广泛、受害人众多,发达国家法院在审理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时经常会判处惩罚性赔偿。传统民法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准刑法"性质,因此各国大多会拒绝承认与执行惩罚性赔偿判决。文章指出,随着环境法的发展,... 由于环境损害事件影响广泛、受害人众多,发达国家法院在审理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时经常会判处惩罚性赔偿。传统民法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准刑法"性质,因此各国大多会拒绝承认与执行惩罚性赔偿判决。文章指出,随着环境法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承认惩罚性判决的趋势。但惩罚性判决明显违反中国的公共秩序,中国应该拒绝此类判决的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 判决 承认 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统一建构——从死者遗属丧亲之痛与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规则统合切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3,共12页
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及相关司法解释由于未明确区分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从而在对死者遗属丧亲之痛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确定上左右失据。同时,丧亲之痛和第三人惊吓损害情形的精神损害均属于第三人反射损害的范畴,在功... 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及相关司法解释由于未明确区分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从而在对死者遗属丧亲之痛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确定上左右失据。同时,丧亲之痛和第三人惊吓损害情形的精神损害均属于第三人反射损害的范畴,在功能和构造上具有同质性,可以进行统一构建。《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应打破“主体同一”的限定,其中“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应当解释为直接受害人人身权益受侵害,而作为权利主体的“被侵权人”则可以解释为既包括直接受害人,也包括在侵害自然人致其死亡或重伤情形中遭受精神损害的第三人。《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可以统合死者遗属的丧亲之痛、第三人惊吓损害中的精神损害以及其他类型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从而建构统一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基础。在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上,《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仍须结合直接受害人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一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惊吓损害 丧亲之痛 反射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个人信息的风险损害赔偿
19
作者 宋素红 吕建茹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敏感个人信息侵害后果具有全面性、不可逆性、无形性、潜伏性和持续性特征,因此,其损害不仅包括现实的财产、人身损害,而且有产生风险损害的可能性,而实际损害的民事赔偿标准难以弥补这些损害,也难以对侵害产生遏阻作用。风险损害内容... 敏感个人信息侵害后果具有全面性、不可逆性、无形性、潜伏性和持续性特征,因此,其损害不仅包括现实的财产、人身损害,而且有产生风险损害的可能性,而实际损害的民事赔偿标准难以弥补这些损害,也难以对侵害产生遏阻作用。风险损害内容主要包括持续性精神损害、财产价值和预防费用,对此虽然理论上有共识,但司法实践仍有分歧。本文借鉴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认为我国立法或司法解释应当明确敏感个人信息的风险损害内容;在相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中,应确立预定赔偿金与惩罚性赔偿制度,并缓和个人信息侵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个人信息 风险损害 预定赔偿 惩罚性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20
作者 李金镂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71,共13页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作为家庭纠纷中高频发生的非理性行为,不仅严重妨碍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更会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应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构成侵害监护权为逻辑起点,类比“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行为,结合司法解...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作为家庭纠纷中高频发生的非理性行为,不仅严重妨碍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更会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应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构成侵害监护权为逻辑起点,类比“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行为,结合司法解释相关条款,确定被侵权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规范依据。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重监护权恢复、轻侵权追责”的倾向,应通过侵权损害赔偿救济路径,以实现预防侵害监护权行为发生和填补受害人损失之目标。在赔偿范围上,除财产损失外,若侵害监护权的行为造成监护人严重精神损害时,应肯定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以抚慰无形利益损失。而精神损害是否达到严重,除了应考量行为后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家庭成员之间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界分侵害监护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 监护权 规范依据 侵权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