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永利 韩文强 +3 位作者 戴捷 原亚文 杨来启 邓自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入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人参皂甙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第5天后,两组大鼠同时注射药物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入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人参皂甙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第5天后,两组大鼠同时注射药物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在用MK801前、第1、3、5天,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给予MK801后,实验组大鼠ARR第1、3、5习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1·79±18·90/158·28±6·78,134·86±15·49/92·29±9·22,81·64±17·29/36·08±17·12,t=10·35、6·68、5·29,P<0·01),且消退也慢于对照组(199·09±15·78/169·44±13·72,128·94±10·80/108·15±13·45,98·06±11·50/42·33±20·08,t=4·01、3·41、6·81,P<0·01)。给MK801后,OPAR训练到第5天,大鼠的步入潜伏期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79·25±13·49/51·33±11·09,t=4·53,P<0·01),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5±1·49/8·33±2·09,7·25±3·49/27·33±6·09,t=4·49、8·10,P<0·01)。结论:连续口服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能力受损有明显保护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保护作用随动物模型时间的延长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记忆保持 动物研究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大鼠 MK8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量 李楠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节的这一核心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本综述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系统地解释为什么惊反射前脉冲抑制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的模型,并介绍恐惧情绪学习对感觉运动门控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阐述这种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如何受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社会隔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感觉运动门控 前脉冲抑制 情绪学习 恐惧条件化 社会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枫 王玮文 +1 位作者 刘美 金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潜伏抑制 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