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30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占玲 常保强 卢世臣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2期769-769,共1页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0例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 ,予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 ,6,8周末分别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0例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 ,予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 ,6,8周末分别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评定。结果 :利培酮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显效率为 80 .0 % ,有效率 90 .0 % ,副作用少 ,无 1例诱发癫发作。结论 :利培酮可作为治疗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癫痫性精神 精神分裂样 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梅 王静 +1 位作者 杨中州 高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条件性敲除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海马CA1区的WDR1条件性敲除小鼠[CA1-Cre;WDR1flox/flox(CKO)],结合做窝行为学手段、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条件性敲除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海马CA1区的WDR1条件性敲除小鼠[CA1-Cre;WDR1flox/flox(CKO)],结合做窝行为学手段、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察分析CA1区WDR1在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中的作用。结果 (1)脑片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WDR1在CKO小鼠中敲除成功;(2)做窝实验结果显示:WDR1 CKO小鼠做窝质量明显高于WDR1flox/flox小鼠(WT组);(3)培养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KO小鼠的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敲除WDR1能够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树突棘,并提高小鼠做窝能力,提示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R1 海马 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 做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9-1100,共2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自1943年Leo 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自1943年Leo 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也相应发生演变。早期曾有过的名称包括“Kann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样反应”等。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将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从精神分裂症中区分开来,称之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1987年的DSM-Ⅲ修订版进一步将其归属于发育障碍,命名为“孤独样障碍”。1994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将孤独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perger综合症,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1]。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正式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样 语言交流障碍 统计手册 疾病诊断 发育性障碍 精神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