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析理论生物学基础断想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精神分析理论是否有能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是已有100年历史的精神分析学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做梦时超我功能下降,本我愿望得到满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可看作是超我功能下降,本我功能亢进,与梦十分相似。现代... 精神分析理论是否有能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是已有100年历史的精神分析学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做梦时超我功能下降,本我愿望得到满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可看作是超我功能下降,本我功能亢进,与梦十分相似。现代研究已经表明精神分裂症前额叶功能下降,皮层下功能亢进。研究也表明梦与记忆的加丁有关,情绪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快眼动相睡眠(REM)的梦最为离奇且具有情感色彩,而此时前额叶功能相对静止,杏仁核等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相对活跃且与前额叶相对缺少联系。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支持精神分析理论,并提出以下主要设想:1、超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在前额叶;本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于前额叶以外的其他皮层结构以及皮层下结构;2、“梦-尤其是REM睡眠时的梦,是潜意识中的愿望的满足”;REM睡眠时超我使全身的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其功能为既可使本我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某种满足,又使自我无法将本我的愿望付诸行动;3、移情的发生以及移情的非理性的特征与记忆的加工过程以及情绪参与记忆的加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生物学基础 REM睡眠 超我 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理论与电视剧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国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0,共4页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分析理论仍然能够派上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电视剧批评 创作者 文本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爱欲书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正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5,共4页
沈从文对人性理解至深,他深受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在其小说中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潜意识性心理活动,取得了杰出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爱欲书写树立了一个极高的典范。沈从文不愧为中国现代卓越的人类灵魂的透视者... 沈从文对人性理解至深,他深受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在其小说中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潜意识性心理活动,取得了杰出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爱欲书写树立了一个极高的典范。沈从文不愧为中国现代卓越的人类灵魂的透视者和表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爱欲 书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视觉艺术的影响及其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平 倪晓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2-133,共2页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20世纪初提出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理论是根据其多年的研究来解释人性的系统理论。他的理论对西方视觉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对艺术的影响及艺术研究的贡献,值得我们研究...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20世纪初提出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理论是根据其多年的研究来解释人性的系统理论。他的理论对西方视觉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对艺术的影响及艺术研究的贡献,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视觉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不是命运——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莉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精神分析学说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关系 ,始终是当代女性主义学术关注的焦点话题。女性主义认为 ,精神分析在体现了浓厚的性别歧视色彩的同时 ,又通过对性压迫的深层精神与语言结构的演示 ,解构了自身的生物决定论 ,为女性主义寻找颠覆“象... 精神分析学说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关系 ,始终是当代女性主义学术关注的焦点话题。女性主义认为 ,精神分析在体现了浓厚的性别歧视色彩的同时 ,又通过对性压迫的深层精神与语言结构的演示 ,解构了自身的生物决定论 ,为女性主义寻找颠覆“象征性秩序”的途径提供了理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拉康 性别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丽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12,共3页
1975年,文艺评论界正式提出了"电影精神分析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心理影片的发展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艺术的交融共进。本文将充分关注精神分析与电影艺术合流以来的美国心理影片,选择《妖夜荒踪》《发条橙》《爱... 1975年,文艺评论界正式提出了"电影精神分析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心理影片的发展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艺术的交融共进。本文将充分关注精神分析与电影艺术合流以来的美国心理影片,选择《妖夜荒踪》《发条橙》《爱德华大夫》《穆赫兰道》等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电影为具体范例,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和关于梦境的理论入手,在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解读美国心理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电影 精神分析理论 潜意识 性本能 梦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39,共3页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一般公认的看法是,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思想的萌发。而在1895年,他们两人合作出版的《歇斯...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一般公认的看法是,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思想的萌发。而在1895年,他们两人合作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则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着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精神病治疗方法及其理论。它产生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医疗实践。精神分析学说是在探索精神病成因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非正常的人即神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人格结构 精神病学 无意识理论 精神病患者 歇斯底里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原欲动力学美学的创立 被引量:4
8
作者 向翔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80-86,108,共8页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火炬版前言”中说:“如果有谁仅仅把弗洛伊德看成是心理分析学家,那么,很难说他了解了弗洛伊德一半的人品。”由于弗洛伊德学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原欲 美学思想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理论 动力学 本能欲望 利比多 潜意识 动力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理论文明批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泓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弗洛依德 文明批判 精神分析理论 马尔库塞 现实原则 弗洛姆 人性 心理学 文化环境 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浩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一些精神分析治疗学者纷纷脱离精神分析阵营,转而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有关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存在分析的思想潮流。罗洛·梅(Rollo May,1909-)就是这股思潮的最...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一些精神分析治疗学者纷纷脱离精神分析阵营,转而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有关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存在分析的思想潮流。罗洛·梅(Rollo May,1909-)就是这股思潮的最著名代表。本文将尝试分析他的思想形成过程和有关人格图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治疗 健康人格 弗洛伊德 形成过程 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治疗 临床心理学 病态心理 紧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精神分析美学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美学思潮 ,作为二十世纪非常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 ,其影响十分巨大 ,但学术界对其评价却莫衰一是。我们认为 ,从学理上说 ,精神分析理论是非理性思潮的继承和发展 ,但是在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及概念系统等方... 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美学思潮 ,作为二十世纪非常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 ,其影响十分巨大 ,但学术界对其评价却莫衰一是。我们认为 ,从学理上说 ,精神分析理论是非理性思潮的继承和发展 ,但是在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及概念系统等方面却又十分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美学思潮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天鹅》:精神分析与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柳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0期10-13,共4页
阐释并非艺术家本人的工作.换言之,对影片的隐喻做出阐释,同时通过这些阐释,展示影片文本的寓言,是解读者的工作. ——戴锦华:《电影批评》[1]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对人文学科及种种艺术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 阐释并非艺术家本人的工作.换言之,对影片的隐喻做出阐释,同时通过这些阐释,展示影片文本的寓言,是解读者的工作. ——戴锦华:《电影批评》[1]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对人文学科及种种艺术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它们所鉴借,这当中就包括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学说相结合所提出的一种批判的文明理论,和在弗洛伊德弟子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基础上建立的第二电影符号学即精神分析电影符号学.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精神分析理论与作为一种电影类型的惊悚片直接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惊悚片始终是某种电影化了的、或曰电影版的精神分析故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天鹅》 拉康 弗洛伊德 马尔库塞 爱欲解放论 压抑 精神分析理论 镜像阶段 非压抑性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hello树先生》的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明豫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
影片《Hello!树先生》是由新生代导演韩杰执导,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监制的一部文艺片,本片以树先生由正常人变为"精神病人"为线索,将社会底层人民所生活的"小社会"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孤独、寂寞对一个社会底层平民... 影片《Hello!树先生》是由新生代导演韩杰执导,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监制的一部文艺片,本片以树先生由正常人变为"精神病人"为线索,将社会底层人民所生活的"小社会"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孤独、寂寞对一个社会底层平民的伤害.《Hello!树先生》荣获2011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等许多奖项,片中充斥着各种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元素:诗梦理论、人的精神层次、性本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精神分析理论 HELLO 影片 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主要概念的经验实证状况
14
作者 Lester Luborsky Marna S.Barrett 申自力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75,共3页
100多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所阐述的观念已渗透到心理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等广泛领域。尽管精神分析享有广泛声誉,但直到最近,它才得到经验实证的支持。通过对支持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驱力、防御机制、客体关系、恋母情结)和心理动力治... 100多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所阐述的观念已渗透到心理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等广泛领域。尽管精神分析享有广泛声誉,但直到最近,它才得到经验实证的支持。通过对支持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驱力、防御机制、客体关系、恋母情结)和心理动力治疗(移情、反移情、解释、阻抗)几个主要概念的信度和效度的经验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也探讨了这些实证研究对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学未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经验实证支持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说与三十年代非左翼文学
15
作者 箫笛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1期86-92,共7页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学说 施蛰存 三十年代 左翼作家 沈从文 左翼文学 《雷雨》 精神分析理论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派的来龙去脉
16
作者 殷方敏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nnceFreud,1856—1939)一手独创的。又称弗洛伊德主义。这个学派的巨大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它还扩展到了哲学、文学创作与评论、艺术、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无...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nnceFreud,1856—1939)一手独创的。又称弗洛伊德主义。这个学派的巨大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它还扩展到了哲学、文学创作与评论、艺术、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 潜意识 阿德勒 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里比多 发展心理学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春东 王莉 陈会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59,共3页
儿童的政治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经验习得。国外自 2 0世纪中叶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目前关于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大部分来自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理论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儿童的政治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经验习得。国外自 2 0世纪中叶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目前关于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大部分来自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理论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伊斯顿和丹尼斯的政治体系持续性理论、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理论等。最近几十年中 ,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家庭、同伴群体、年龄、学校、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影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政治心理 儿童心理学 政治行为取向 道德实践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依恋理论述评 被引量:9
18
作者 谷传华 王美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强烈的生物决定论的倾向,过分注重依恋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基础和进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习性学理论 亲情投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理论和普通语言哲学——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托里尔·莫依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庆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8,45,共7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比较文学 杜克大学 语言哲学 美国 里尔 访谈录 精神分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尔波特人格理论述评 被引量:6
20
作者 麻彦坤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27,共5页
奥尔波特(1897—1967)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特质理论是人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目前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研究都具有这种倾向,因此,本文试对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作一简要述评。一、奥尔波特的研究方法奥尔波特在整个一生中都表现出... 奥尔波特(1897—1967)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特质理论是人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目前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研究都具有这种倾向,因此,本文试对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作一简要述评。一、奥尔波特的研究方法奥尔波特在整个一生中都表现出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不满,在研究方法上另僻蹊径。1、以正常的健康的成人为研究对象。弗洛伊德和其他早期的理论家是以观察紊乱的人格为基础来发展他们的理论的,结果他们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神经病上。奥尔波特则断言紊乱人格与健康人格没有机能上的类似性,所以奥尔波特以正常的个体为研究对象来建立自己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波特 人格心理学 人格理论 健康人格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理论 基本特质 人格特质 动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