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与精神分析学说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成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关键词 郭沫若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文学创作 心理世界 精神世界 《西厢记》 五四时期 人的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说与电影文化载体——解析希区柯克电影的特殊文化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剑 栾晓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11,共2页
特殊文化影像系统是电影的一个分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化也能成为这种影像系统的文化载体。悬念片大师希区柯克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赋予影像系统,使电影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
关键词 特殊文化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希区柯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重寻自我的奇幻之旅——以精神分析学说浅析《千与千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婉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46,共2页
《千与千寻》讲述了女孩千寻因巧合而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父母因为贪吃变成猪,千寻在绝望中得到朋友小白的帮助,通过努力在油屋工作完成任务,最终帮助小白找到自我,拯救父母,重回现实世界的故事。该片荣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也... 《千与千寻》讲述了女孩千寻因巧合而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父母因为贪吃变成猪,千寻在绝望中得到朋友小白的帮助,通过努力在油屋工作完成任务,最终帮助小白找到自我,拯救父母,重回现实世界的故事。该片荣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也是首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动画作品。关于影片的主题众说纷纭,但多数集中在青春成长,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于童真的礼赞几个角度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影片奖 精神分析学说 柏林电影节 动画作品 人与自然 叙事结构 力比多 象征界 升华过程 语言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被引量:5
4
作者 尹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4-61,共8页
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广泛联系中,新时期小说与作为既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又是一种文化哲学观念的弗洛伊德主义的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思维、创作方法、审美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特... 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广泛联系中,新时期小说与作为既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又是一种文化哲学观念的弗洛伊德主义的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思维、创作方法、审美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创作现象和创作特征。可以说,在20世纪西方思想家中,弗洛伊德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甚至超过了萨特和尼采。无疑,应该对此作出批判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新时期小说创作 作家 作品 王安忆 性爱文学 现代现实主义 中国新时期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精神分析学说——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两重人格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80-84,共5页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自身的复杂。早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兼有灵魂与肉体、天使与野兽两个方面,人属于彼此对立的两个世界。这种古老的人性观点不但成为人类研究自身的出发点,而且孕育出了繁盛的艺术奇葩,其中包括...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自身的复杂。早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兼有灵魂与肉体、天使与野兽两个方面,人属于彼此对立的两个世界。这种古老的人性观点不但成为人类研究自身的出发点,而且孕育出了繁盛的艺术奇葩,其中包括《两面人马尔克》(希腊作家法禄著)、《斯居戴里小姐》、《魔鬼的长生汤》(德国霍夫曼著)、《化身博士》(英国斯蒂文森著)和《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等一大批小说。这些小说都触及到了人的内在分裂这一神秘的课题。在探索这片未知领域的先躯者中,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特别引人注目。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揭示了人的双重性,而且提出了“面具”和“精神深度”的概念,从而对那个古老的人性观点作了重要的补充。霍夫曼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为顺应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而经过矫饰的自我,另一个则是为本能所控制的本真的自我,霍夫曼称之为“原来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霍夫曼 精神分析学说 两重人格 弗洛伊德 人性观 两个世界 德国浪漫主义 双重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元明 《浙江学刊》 1984年第4期93-96,共4页
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主要心理学派之一,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之后,其影响超出了心理学领域,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意识形态领域广为传播。从二十... 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主要心理学派之一,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之后,其影响超出了心理学领域,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意识形态领域广为传播。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洛伊德的思想就在我国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弗洛伊德的思想又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领域中来。在人们思想中,尤其是在青年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分析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心理学理论 消极影响 外部世界 欲望 意识形态领域 泛性论 心理学家 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7
作者 周百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2-77,65,共7页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个时代的哲学、心理学、美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以它展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态势来看,无疑吸收、移植、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美...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个时代的哲学、心理学、美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以它展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态势来看,无疑吸收、移植、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的某些观点,受到了这些理论不同程度的影响冲击。其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也给新时期小说的变革带来一些活力。本文拟就弗氏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创作 作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说 作品 文学 意识流动 性意识 王蒙 张贤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说与三十年代非左翼文学
8
作者 箫笛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1期86-92,共7页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学说 施蛰存 三十年代 左翼作家 沈从文 左翼文学 《雷雨》 精神分析理论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智跃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在精神分析文论影响下,新时期文学批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批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说 文学批评 心理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西方绘画——评《当代欧美具象艺术·巴尔蒂斯》
10
作者 江汉英 梁显飞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19世纪中叶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西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提出,心理分析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的“艺术与梦的关系分析”理论深刻影响着后来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等... 随着19世纪中叶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西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提出,心理分析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的“艺术与梦的关系分析”理论深刻影响着后来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精神分析学的创立为20世纪初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领域拓展出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艺术流派 巴尔蒂斯 西方绘画 具象 欧美 当代 精神分析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分析理论对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晓萍 陈亦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32-134,共3页
弗洛伊德指出,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虽是那些个人看不见的思想和欲望却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性冲动是人们做出每一次行为的原动力,也是造成精神疾病的重要起因。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 弗洛伊德指出,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虽是那些个人看不见的思想和欲望却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性冲动是人们做出每一次行为的原动力,也是造成精神疾病的重要起因。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茨威格的一些小说是带有精神分析印记的,主人公是一些囿于某种单一思想而不能自拔的人,潜意识里的被压抑的欲望是激发激情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作品 精神分析学说 潜意识 性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39,共3页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一般公认的看法是,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思想的萌发。而在1895年,他们两人合作出版的《歇斯...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一般公认的看法是,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思想的萌发。而在1895年,他们两人合作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则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着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精神病治疗方法及其理论。它产生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医疗实践。精神分析学说是在探索精神病成因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非正常的人即神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人格结构 精神病学 无意识理论 精神病患者 歇斯底里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4-78,共5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这几年,我国文艺学界也曾一度出现过“弗洛伊德热”,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方法的评介和翻译著作纷涌而出,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方法作系统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这几年,我国文艺学界也曾一度出现过“弗洛伊德热”,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方法的评介和翻译著作纷涌而出,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方法作系统的考察,力图明确其在现代文艺诸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精神分析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作为一种支艺方法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方法 存在价值 性欲 心理活动 哈姆雷特 社会分析 二十世纪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原欲动力学美学的创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向翔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80-86,108,共8页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火炬版前言”中说:“如果有谁仅仅把弗洛伊德看成是心理分析学家,那么,很难说他了解了弗洛伊德一半的人品。”由于弗洛伊德学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原欲 美学思想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理论 动力学 本能欲望 利比多 潜意识 动力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精神分析学与文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95-102,共8页
精神分析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始和发展于奥地利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是一种泛性欲主义的、深度的、目的主义的和极富神秘色彩的心理学,这四个限定语加上它发端于精神病学的特点,构成了精神分析学的五个特征。精神分析学不仅在治... 精神分析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始和发展于奥地利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是一种泛性欲主义的、深度的、目的主义的和极富神秘色彩的心理学,这四个限定语加上它发端于精神病学的特点,构成了精神分析学的五个特征。精神分析学不仅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广泛领域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精神分析学的影响随处可见,它之所以能够对文学渗透如此之深,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如果说马克思试图用政治经济的原因解释社会的发展,弗洛伊德则把他的目光局限在人性的构造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 文学创作 心理学 十九世纪 俄狄浦斯情结 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批评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一点看法
16
作者 张焕庭 《心理学探新》 1988年第4期35-39,共5页
一精神分析学说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兴起的一派学说。它的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93年他们联名在一份精神病学专业杂志上发表题为《论癔病现象的心理结构》一篇论文,阐述用【催眠术】治疗癔... 一精神分析学说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兴起的一派学说。它的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93年他们联名在一份精神病学专业杂志上发表题为《论癔病现象的心理结构》一篇论文,阐述用【催眠术】治疗癔病的新方法。不久改用【渲泄】法,之后又使用了【自由联想法】,深入了解癔病发作的原因。1895年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共同发表了【癔病的研究】一书引起了欧洲各界人士的普遍反映,这是精神分析学说发端的基础。由于他们共同治疗一位女精神病患者移情于布洛伊尔,使布洛伊尔离开了那个女病人,由弗洛伊德单独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心理学 无意识 潜意识 十九世纪 精神病患者 精神分析学说 自由联想 精神病理学 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
17
《外语研究》 2002年第1期75-75,共1页
方成教授撰写的专著《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以弗洛伊德学说整理后现代理论思潮,具体系统地探讨了精神分析学说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接受、修正、吸收、反拨的大体轮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当代话语模式来龙去脉的切入点,是一本理... 方成教授撰写的专著《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以弗洛伊德学说整理后现代理论思潮,具体系统地探讨了精神分析学说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接受、修正、吸收、反拨的大体轮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当代话语模式来龙去脉的切入点,是一本理论分析与文本阐释实践相结合、富有创见性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 方成 精神分析学说 后现代语境 话语模式 心理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扬弃
18
作者 周成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显著的开放性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区别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崭新风貌。毫无疑问,这种品格的生成不仅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面对历史和未来的清醒的自审意识,而且具有在世界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勇... 中国现代文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显著的开放性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区别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崭新风貌。毫无疑问,这种品格的生成不仅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面对历史和未来的清醒的自审意识,而且具有在世界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勇于自我选择和自我革新的生理机能,从而为自己后来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前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拿来”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地认识和揭示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无愧于历史和未来的一种明智选择,也是其开放性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不仅如此,这种开放性还进一步表现在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还以巨大热情拥抱过西方其它多种多样、形态不一的文化哲学、艺术学说和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弗洛伊德学说 鲁迅 精神分析学说 五四以来 文学思潮 新感觉派小说 自审意识 中国现代作家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弗洛伊德学说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中的影响
19
作者 李步楼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6,共6页
弗洛伊德学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就传到中国,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解放以后,曾受到严厉批判,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学术界和文化界都很少提及。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弗洛伊... 弗洛伊德学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就传到中国,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解放以后,曾受到严厉批判,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学术界和文化界都很少提及。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弗洛伊德学说在我国的影响也逐步上升,一度出现“弗洛伊德热”。弗洛伊德在学术、文化领域中的影响除医学、心理学、文艺外,还表现在哲学和伦理学方面。本文试图着重从哲学和伦理方面来分析一下弗洛伊德学说80年代在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现代心理学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消极影响 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说 显意识 本能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与文化集体精神病——读《文明及其缺憾》
20
作者 陈钢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4-95,共2页
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现代人不知道精神分析学说,那么他就基本上还是一个“古典”的人。弗洛伊德的学说曾遭受过最恶责的咒骂和歪曲,一切下流的语言都曾用于辱骂这位惊世骇俗的医生。所以,他一生都在奋斗:青年时为养家而奋斗,中年时为创... 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现代人不知道精神分析学说,那么他就基本上还是一个“古典”的人。弗洛伊德的学说曾遭受过最恶责的咒骂和歪曲,一切下流的语言都曾用于辱骂这位惊世骇俗的医生。所以,他一生都在奋斗:青年时为养家而奋斗,中年时为创立新学说、捍卫新学说而奋斗,老年时则为新学说的发展而奋斗。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是犹太人,一生都处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这也许是他能够比其他的科学家更关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关心人 种族歧视 犹太人 文化意义 现代人 民族 犀牛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