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化”概念 被引量:4
1
作者 申荷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6-40,共5页
新精神分析学派,是一些受弗洛伊德影响但又发展了与正统的情神分析研究不同理论的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人有:沙利文、霍妮、弗洛姆、卡丁纳等。他们虽各有一说,理论不尽相同,但在和弗洛伊德正统精神分析的分歧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精... 新精神分析学派,是一些受弗洛伊德影响但又发展了与正统的情神分析研究不同理论的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人有:沙利文、霍妮、弗洛姆、卡丁纳等。他们虽各有一说,理论不尽相同,但在和弗洛伊德正统精神分析的分歧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精神病病因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心理学研究 精神 心理学家 社会因素 心理学史 人格形成 生活方式 霍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悲剧学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铁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93-99,共7页
(一)弗洛伊德的悲剧学说 弗洛伊德的悲剧观主要是通过他对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悲剧杰作的分析和评价体现出来的。 (1)关于“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的一大支柱。它与“... (一)弗洛伊德的悲剧学说 弗洛伊德的悲剧观主要是通过他对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悲剧杰作的分析和评价体现出来的。 (1)关于“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的一大支柱。它与“性欲”和“无意识”关系密切。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曾经指出精神分析的两条“定理”是“无意识”和“性冲动”,他说:第一条定理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页)第二条定理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悲剧效果 《哈姆雷特》 精神分析学派 《俄狄浦斯王》 琼斯 俄狄浦斯情结 莎士比亚 克劳狄斯 精神分析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派与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的转向
3
作者 张琼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以弗洛伊德主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对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的两次转向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揭示的性本能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接纳,中国新文学中的性爱文学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与起点,助长和鼓励了新文学... 以弗洛伊德主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对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的两次转向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揭示的性本能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接纳,中国新文学中的性爱文学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与起点,助长和鼓励了新文学中性意识的滋长;二是无意识在中国新时期文艺思想中的考察,拓展了无意识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文学本体之间关系的探讨,加深了对美、美感、艺术创造和文学作品的复杂性、立体性、动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派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 性意识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新精神分析学派
4
作者 李长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7-41,共5页
西方精神分析学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S·1850——1939)所创,故亦称弗洛伊德主义.相应地,新精神分析学亦称新弗洛伊德主义.列宁批评过:“弗洛伊德的理论目前也是一种时髦的怪东西.对于那些文章、论文、小册... 西方精神分析学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S·1850——1939)所创,故亦称弗洛伊德主义.相应地,新精神分析学亦称新弗洛伊德主义.列宁批评过:“弗洛伊德的理论目前也是一种时髦的怪东西.对于那些文章、论文、小册子里的性理论,简言之,对于资产阶级社会肮脏土壤上滋生蔓延的那种特殊著作里的性理论,我抱着怀疑的态度.……那些性理论多半是假设,而且往往是十分武断的假设……在党内,在有阶级觉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 无意识学说 心理学家 性理论 神经症 个性发展 滋生蔓延 人格发展 恋母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派的来龙去脉
5
作者 殷方敏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nnceFreud,1856—1939)一手独创的。又称弗洛伊德主义。这个学派的巨大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它还扩展到了哲学、文学创作与评论、艺术、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无...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nnceFreud,1856—1939)一手独创的。又称弗洛伊德主义。这个学派的巨大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它还扩展到了哲学、文学创作与评论、艺术、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 潜意识 阿德勒 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里比多 发展心理学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学说与西方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派”
6
作者 杜王香 严铮 《心理学探新》 1985年第2期67-74,共8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 西方文学 无意识 艾米莉 心理学 潜意识 哈姆雷特 人格结构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精神分析学说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成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关键词 郭沫若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文学创作 心理世界 精神世界 《西厢记》 五四时期 人的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主义思潮是心理学的第三力量——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继承关系
8
作者 丘敏 《心理学探新》 1987年第3期87-91,共5页
今天,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为人们认识。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它作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心理学。尽管心理学界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是否自成一派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 今天,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为人们认识。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它作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心理学。尽管心理学界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是否自成一派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作为一种新的势力,一种有异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第三力量,却为西方心理学界广泛承认。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史部分也基本采用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 人本主义思潮 行为主义 心理学史 精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与悲剧神话
9
作者 王晓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72-77,共6页
在埃及的尼萝河畔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人首狮身像——斯芬克斯,它的头高高昂起,仰视天空,跃跃欲飞,它的沉重躯体紧附土地,使它永远不能飞起:神的智慧,神的狂想,神的追求,兽的肢爪,兽的躯体,兽的心。希腊神话记录了它的著名谜语:“什么早晨... 在埃及的尼萝河畔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人首狮身像——斯芬克斯,它的头高高昂起,仰视天空,跃跃欲飞,它的沉重躯体紧附土地,使它永远不能飞起:神的智慧,神的狂想,神的追求,兽的肢爪,兽的躯体,兽的心。希腊神话记录了它的著名谜语:“什么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俄底浦斯猜中了谜底:人。这半人半兽的怪物恰好是人的象征。但精神分析学派却虚构了另一个谜语:“谁爱上了他不许爱的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底浦斯王》提供了谜底:俄底浦斯爱上了他不许爱的母亲。在大干世界中,一切生灵——爬虫水蛭、飞禽走兽——都可以与任何异性交媾,包括它们的母亲。斯芬克斯则站耷野蛮与文明的临界点,用谜语向人类宣告了一条禁忌:不许与母亲交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斯芬克斯 索福克勒斯 谜语 母亲 《哈姆雷特》 精神分析学派 象征 禁忌 希腊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验到实证:对无意识现象探究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爱保 王亚鹏 +1 位作者 陈姝娟 陶沙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到西方哲学的巨匠,从心理学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对无意识的认识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人类对无意识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究和认识的分析,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 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到西方哲学的巨匠,从心理学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对无意识的认识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人类对无意识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究和认识的分析,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无意识的探讨经历了从经验到实证这样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 经验 哲学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学视野中的“尽心”与“明心”
11
作者 刘成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精神学是刘文英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一书中提出来的。在对梦、原始思维、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深入研究之后,该著无论是对于精神概念的界定,对于精神活动的历史形成、基本结构、运作机制,还是对一些哲学史上极为重要... 精神学是刘文英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一书中提出来的。在对梦、原始思维、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深入研究之后,该著无论是对于精神概念的界定,对于精神活动的历史形成、基本结构、运作机制,还是对一些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都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诠释。同时,论著也从精神学的视域对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完成了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对话,使得"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更加丰富、更加系统。刘文英先生的理论成果,对于理解尽心、明心等中国哲学的一些核心问题,乃至宗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直觉、顿悟等宗教体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儒学 潜意识 刘文英 佛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 雅斯贝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自我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邹晓燕 杨丽珠 张秀春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2期20-22,共3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使自我研究重新受到重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自我研究将出现新的特征 :从传统的个人主义取向的概念界定转向从社会和个人双重取向的概念界定 ;从单纯重视自我的稳定性研究转向将自我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结合 ;从...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使自我研究重新受到重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自我研究将出现新的特征 :从传统的个人主义取向的概念界定转向从社会和个人双重取向的概念界定 ;从单纯重视自我的稳定性研究转向将自我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结合 ;从重视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到重视文化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自我 个人主义 心理学 社会文化 自主性 结构模式 稳定性 可变性 精神分析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后”作家的父子关系书写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祥 朱献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5,共9页
父子关系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的成长、社会化以及心理障碍都与家庭这个原始场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理论、人格理论都认为父亲占有的功能是处于优先级的,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的成长、社会化以及心理障碍都与家庭这个原始场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理论、人格理论都认为父亲占有的功能是处于优先级的,父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轴线;在拉康看来,父子关系不只是局限于家庭内的个体性关系,也是帮助个体实现其欲望人化的一种结构功能,是人类学意义上主体完成其象征性认同的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70后” 书写 作家 精神分析学派 家庭关系 结构功能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觉敷教授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文驹 《心理科学进展》 1987年第2期71-75,共5页
1986年10月30日,南京师大、江苏省政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商务印书馆、江苏省社科院、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为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举行庆祝会。江苏省付省长兼教委主任杨泳沂致贺词说,“高老是一位... 1986年10月30日,南京师大、江苏省政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商务印书馆、江苏省社科院、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为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举行庆祝会。江苏省付省长兼教委主任杨泳沂致贺词说,“高老是一位对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驰名中外的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有管理才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材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史 高觉敷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心理学史 商务印书馆 时代精神 精神分析学派 现代西方心理学 教授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苦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东风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99-107,共9页
一文艺活动似乎与苦闷有不解之缘,要不然中西文论何以不约而同地大谈文艺与苦闷的关系?虽未有反过来说欢乐的人不会创作的,但“愤怒出诗人”这句千古名言却无人置否。《诗经》中早有为表达“忧”“哀”的吟唱:“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一文艺活动似乎与苦闷有不解之缘,要不然中西文论何以不约而同地大谈文艺与苦闷的关系?虽未有反过来说欢乐的人不会创作的,但“愤怒出诗人”这句千古名言却无人置否。《诗经》中早有为表达“忧”“哀”的吟唱:“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的表白。司马迁更明确指出《诗》三百篇“皆意有所郁积”,“发愤之所为作也”。此后,“发愤著书”就成为一个极有影响的创作心理学的命题,绵延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弗洛伊德 创作心理 发愤著书 文艺活动 精神分析学派 文艺创作 精神病人 司马迁 叔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中的文化心理
16
作者 昌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共2页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批评 文化心理 20世纪80年代初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研究 文艺心理学 《上海文学》 文章发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俱进,系统总结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成果——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
17
作者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与时俱进 当代 认知主义心理学 进展 系统 精神分析学派 皮亚杰学派 心理学流派 理论心理学 独立学科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研究成果 研究任务 心理学史 莱比锡 奥地利 研究者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现弗洛伊德思想的恢宏篇章——评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修订版)
18
作者 许波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修订版 文集 主编 篇章 展现 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学说 爱因斯坦 西方心理学 精神病学 20世纪 自我形象 社会立法 心理世界 马克思 奥地利 创始人 弗洛姆 设计师 现时代 犹太人 思想家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饥饿艺术家》意象新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伟 贾小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X期44-46,共3页
笔者认为,解读“意象”是把握小说《饥饿艺术家》的最重要的途径。卡夫卡以图像进行创作,“表现他梦幻般的内心生活”,“将现实转换成一种寓言,并循着神话追溯人类生存的痛苦”。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同精神分析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弗洛姆... 笔者认为,解读“意象”是把握小说《饥饿艺术家》的最重要的途径。卡夫卡以图像进行创作,“表现他梦幻般的内心生活”,“将现实转换成一种寓言,并循着神话追溯人类生存的痛苦”。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同精神分析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弗洛姆所阐释的“生存的两歧”状态非常贴近。因此,笔者尝试运用弗洛姆的理论,解读并分析《饥饿艺术家》中的重要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艺术家》 卡夫卡 意象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状态 人类生存 代表人物 弗洛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晓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25-27,共3页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晓洲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关于自我的研究更加繁荣,受到来自精神分析学派、文化人类学派和认知学派的普遍重视,甚至一向否认自我之研究...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晓洲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关于自我的研究更加繁荣,受到来自精神分析学派、文化人类学派和认知学派的普遍重视,甚至一向否认自我之研究价值的行为主义者,也开始有人使用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自我研究 现代西方 精神分析学派 70年代 认知学派 人类学派 行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