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区别及其对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继同 孔灵芝 严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0,共7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既使中国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灾后心理救援成为重大社会政策议题,又使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还使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成为重大的政策议题。...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既使中国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灾后心理救援成为重大社会政策议题,又使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还使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成为重大的政策议题。本文从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区分了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差异,为灾后社会重建和中国特色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学科基础。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应优先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科学定位心理学服务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心理学 心理咨询 心理救援 精神健康社工实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神健康和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究专题--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时代来临与实务性研究议题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继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99-108,共10页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6部委颁布《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5)57号)文件,2015年成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元年,标志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时代来临,具有划时代和里程性历史意义,标志中国...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6部委颁布《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5)57号)文件,2015年成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元年,标志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时代来临,具有划时代和里程性历史意义,标志中国人健康需要结构转型和卫生保健体系建设走向现代性,精神健康已成为全民性、普惠性和最高层次的健康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精神健康政策法规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精神健康政策法规体系框架,但是社会工作者却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专业作用。本文首次简要勾勒中国现代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框架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重点是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议程,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问题清单目录”,指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方向,为健康中国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奠定社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健康 政策法规 作角色 精神健康社工实务体系 研究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