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载荷下高耸结构p-△效应的精确解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兰朋 陆念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90-791,共2页
高耸结构,如电视塔、烟囱、塔式起重机等,柔性较大,由于这种结构同时受侧向力和竖直压力联合作用,分析中必须考虑其p-Δ效应,给出了这种结构在同时受竖直压力、侧向集中力、侧向均布力和顶部力矩等复杂载荷作用时,结构变形的精确解析计... 高耸结构,如电视塔、烟囱、塔式起重机等,柔性较大,由于这种结构同时受侧向力和竖直压力联合作用,分析中必须考虑其p-Δ效应,给出了这种结构在同时受竖直压力、侧向集中力、侧向均布力和顶部力矩等复杂载荷作用时,结构变形的精确解析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载荷 高耸结构 P-△效应 顶部位移 精确计算公式 逼近法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影响抽油泵充满系数的精确算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蔡道钢 李颖川 牟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62,80,共3页
传统的抽油泵充满系数计算公式针对无余隙和较小气液比的情况,公式近似正确;若余隙和气液比较大,则计算误差较大。鉴于此,在综合考虑余隙系数、气液比、气体溶解度和分离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充满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由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传统的抽油泵充满系数计算公式针对无余隙和较小气液比的情况,公式近似正确;若余隙和气液比较大,则计算误差较大。鉴于此,在综合考虑余隙系数、气液比、气体溶解度和分离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充满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由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气液比较小时,由于考虑了溶解气的影响,新公式计算的充满系数比传统公式的小。但随着气液比的增大,部分游离气已被采出,新公式计算的充满系数比传统公式的大;(2)分离系数越大,充满系数越大;(3)溶解度差值越大,充满系数越小。通过减小余隙系数,进行井下油气分离、增加沉没度等可增加充满系数,降低泵吸入排出压差和油气粘度以及减小冲次,也可减小气体对充满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充满系数 余隙系数 气液比 溶解度 精确算法 泵充满系数 气体溶解度 精确计算公式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面管道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广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建立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中空间异面管道最短距离问题的计算方法.方法针对画法几何图示法的缺陷,基于极值原理,将空间异面管道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空间两条异面直线最短距离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这种问题有效的优化方法.结果解决... 目的建立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中空间异面管道最短距离问题的计算方法.方法针对画法几何图示法的缺陷,基于极值原理,将空间异面管道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空间两条异面直线最短距离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这种问题有效的优化方法.结果解决了图示法在确定此类问题缺乏准确性和实际工程应用不便等缺点.建立了一种新的有效异面直线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结论推导出异面直线最短距离的精确计算公式,并给出垂足点准确坐标表达式,通过算例验证了笔者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为工程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距离 计算方法 管道 异面直线 精确计算公式 距离问题 画法几何 工程实际 极值原理 问题转化 工程应用 优化方法 研究方法 工程计算 图示法 空间 准确性 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计算平均期望寿命方法的比较
4
作者 陈胜利 《人口学刊》 1982年第4期61-64,共4页
平均期望寿命是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这个指标的计算,由于收集人口统计数据的限制和实际情况的需要,以往只计算近似数值,但这并不意味该项指标没有精确计算公式。宋健同志从人口发展数学模型出发,利用广义函数,推导出精确算计公式,... 平均期望寿命是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这个指标的计算,由于收集人口统计数据的限制和实际情况的需要,以往只计算近似数值,但这并不意味该项指标没有精确计算公式。宋健同志从人口发展数学模型出发,利用广义函数,推导出精确算计公式,其婴儿及r岁平均期望寿命分别表示为:用于实际计算时,(1.1)式、(1.2)式需要以岁为单位,把上两式离散化变为离散公式:后来,一些文章,又从不同角度提出计算平均期望寿命的公式及其离散式,基本是以上公式的不同形式。精确公式及其离散式与寿命表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平均期望寿命中,离散式与寿命表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很有实际意义,以下试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平均期望寿命 实际情况 精确公式 寿命表法 精确计算公式 离散化 人口统计指标 数学模型 不同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透镜聚焦系统对高斯激光束的聚焦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小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该文利用高斯光束q(z)参量推导出了反远距双透镜聚焦系统对高斯光束聚焦光斑的精确计算公式.用反远距双透镜聚焦系统能获得μm级甚至更小的聚焦光斑,同时系统可以获得比别的其它聚焦系统较长的工作距离.
关键词 聚焦系统 透镜 激光束 参量 高斯光束 光斑 推导 精确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