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边支承矩形板弯曲精确解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许琪楼 白杨 王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一边支承矩形板由于边界条件的多样性导致板中内力分布的复杂性,现有解法存在计算方法不统一,计算精度低,适用范围小等缺陷.提出的精确解法将板的弯曲划分为广义静定和广义超静定两类,对于前者,提出一个统一的通解表达式并采用组合特解... 一边支承矩形板由于边界条件的多样性导致板中内力分布的复杂性,现有解法存在计算方法不统一,计算精度低,适用范围小等缺陷.提出的精确解法将板的弯曲划分为广义静定和广义超静定两类,对于前者,提出一个统一的通解表达式并采用组合特解,该特解在满足板弯曲平衡徽分方程的同时,还可以满足支承边的挠度条件、自由边上剪力分布条件、自由角点集中力条件及柱支座处的反力条件,从而可以利用四边边界条件及柱支座处的位移条件直接求解.对于广义超静定弯曲,采用叠加法求解.逆向分析算例表明,本解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矩形板 精确解法 弯曲 弹性板 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平衡分析的精确解法与国内外几种常用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熊传治 彭状 +1 位作者 李绍峰 孟向学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在建立了任意型态的边坡面与滑动面普遍表达式后,针对圆弧型滑动,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了沿滑动面上的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精确积分式(取名"精确解法")。结合新疆蒙库铁矿实例,比较了精确解法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 在建立了任意型态的边坡面与滑动面普遍表达式后,针对圆弧型滑动,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了沿滑动面上的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精确积分式(取名"精确解法")。结合新疆蒙库铁矿实例,比较了精确解法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Ordinary(常规法)、Bishop、Janbu、Spencer、Morgenstern-Price、GLE(通用极限平衡法)),并将精确解法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包括精确解法在内的7种方法的最小安全系数取平均值相比较,发现精确解法的最小安全系数与7种方法取平均值的最小安全系数比较接近。故此认为精确解法的结果可以在工程中放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分析 精确解法 边坡最小安全系数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型的精确解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穆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9-50,64,共3页
通过分析GM(1,1)白化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导出了求解GM(1,1)的三种精确灰色模型,给出了估计模型参数的方法。讨论了原始序列的预处理和初始条件的改进方法;提出了新的预测公式。
关键词 GM(1 1)白化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精确解法 灰色系统理论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极限位置的精确解法
4
作者 许瑛 渡辺克巳 宍户慎介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年第6期19-20,共2页
三自由度平面八杆机构,将其中两个原动件固定时,就成为Stephenson形平面六杆机构。该机构的输入输出角位移关系可用六次方程式来表示。因此,可用第1原动件的运动极限位移来取代六次方程式的重根,提出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第2、第3原动件... 三自由度平面八杆机构,将其中两个原动件固定时,就成为Stephenson形平面六杆机构。该机构的输入输出角位移关系可用六次方程式来表示。因此,可用第1原动件的运动极限位移来取代六次方程式的重根,提出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第2、第3原动件,此方法为三自由度平面八杆机构传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由度 并联机器人 平面八杆机构 极限位置 精确解法 传动性能 平面六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柱壳动力特性的精确解法
5
作者 盛君 李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研究转动柱壳的动力特性 ,在基于结构真实偏微分方程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精确解法 ,因而不用离散结构。应用这一方法需先求出由于转动的离心力带来的初始应变。然后通过对边界条件的处理 ,获得对应于变系数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值问题 ,经... 为研究转动柱壳的动力特性 ,在基于结构真实偏微分方程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精确解法 ,因而不用离散结构。应用这一方法需先求出由于转动的离心力带来的初始应变。然后通过对边界条件的处理 ,获得对应于变系数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值问题 ,经过算例验证 ,本方法是可行的。通过算例 ,总结了转动圆柱壳行波振动的一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柱壳 动力特性 精确解法 行波振动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蓄冷板凝固过程的传热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杜雁霞 程宝义 +1 位作者 贾代勇 袁艳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6,共3页
采用精确解法与积分近似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自制相变材蓄冷材料充冷凝固过程的相变导热问题进行了求解。获得了该蓄冷介质在板式蓄冷器中凝固时的相界面移动速度,边界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不同工况下蓄冷板厚度与预测蓄冷时... 采用精确解法与积分近似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自制相变材蓄冷材料充冷凝固过程的相变导热问题进行了求解。获得了该蓄冷介质在板式蓄冷器中凝固时的相界面移动速度,边界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不同工况下蓄冷板厚度与预测蓄冷时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边界面的热流密度随固相区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预测蓄冷时间随冷媒流体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平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过程 蓄冷板 相变材料 传热 热流密度 精确解法 蓄冷材料 移动速度 蓄冷介质 时间变化 计算结果 流体温度 边界面 相界面 蓄冷器 厚度 预测 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