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桐子油适度精炼温度优化及其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1
作者 冯红霞 刘宇 +5 位作者 王文亲 马立志 刘晓燕 何劲 宋明发 常云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165,共8页
为研究山桐子油加工过程中适度精炼工艺温度的优化及其对山桐子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4个精炼工艺温度进行参数优化,得出最佳适度精炼温度,基于氧化稳定性的分析验证四个精炼工艺温度的最佳参... 为研究山桐子油加工过程中适度精炼工艺温度的优化及其对山桐子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4个精炼工艺温度进行参数优化,得出最佳适度精炼温度,基于氧化稳定性的分析验证四个精炼工艺温度的最佳参数并进行货架期的预测。最佳适度精炼温度为脱胶65℃、脱酸85℃、脱色90℃和脱臭190℃。在该温度条件精炼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4个环节酸价、过氧化值显著降低;温度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稳定性逐渐增强;Schaal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山桐子油能在20℃的温度下储存长达176 d。温度优化后的精炼工艺能较大程度地保留山桐子油中的特征组分,适合工业化生产,精炼温度的优化不但降低了山桐子油营养成分的损失,而且提高了产品的氧化稳定性和油的品质,同时也使其货架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精炼温度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温度对空心玻璃微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漆小波 高聪 +2 位作者 张占文 李波 魏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07-2612,共6页
为实现对惯性约束聚变(ICF)靶用空心玻璃微球(HGM)质量及性能的有效调控,研究了精炼温度对HGM批次产品中A级HGM百分数的影响,实验测试了不同精炼温度条件下HGM批次的平均直径和壁厚、抗张强度、对氘气的保气性能、表面粗糙度及其随时间... 为实现对惯性约束聚变(ICF)靶用空心玻璃微球(HGM)质量及性能的有效调控,研究了精炼温度对HGM批次产品中A级HGM百分数的影响,实验测试了不同精炼温度条件下HGM批次的平均直径和壁厚、抗张强度、对氘气的保气性能、表面粗糙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升高精炼温度并不是总有利于提高HGM的质量和性能;当精炼温度低于1600℃时,满足ICF物理实验参数要求的HGM百分数随着精炼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但是,当精炼温度高于1600℃时,HGM的合格率则随着精炼温度的增高而显著下降;随着精炼温度的升高,HGM的抗拉强度快速提高,表面粗糙度快速下降;HGM在室温下对氘气的阻气能力快速下降,且在大气中的潮解速率和程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球 干凝胶法 精炼温度 惯性约束聚变 靶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不同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裘晓云 陈晖 +5 位作者 陈小龙 王金生 魏佳 陈琳 孙华 沈国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8-204,共7页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长期贮藏后的酸值、过氧化值和V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成品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而VE的含量下降。全程低温工艺精炼的油茶籽油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长期贮藏后的酸值、过氧化值和V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成品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而VE的含量下降。全程低温工艺精炼的油茶籽油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加量与一级压榨油相当,但明显低于高温精炼油。在高温、光照等不良贮藏条件下,低温工艺精炼的油茶籽油的优势很明显,品质劣变程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温度 贮藏条件 品质 油茶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低温精制工艺对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佳 孙华 +5 位作者 陈小龙 裘晓云 姚陆松 胡荣斌 张红 沈国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6,共6页
油茶籽油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营养成分,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然而,初榨油茶籽油中还含有一些不良物质和浓重的气味,需要通过精炼去除后才能成为高质量的商业产品。由于大部分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热敏感型化合物,因此精... 油茶籽油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营养成分,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然而,初榨油茶籽油中还含有一些不良物质和浓重的气味,需要通过精炼去除后才能成为高质量的商业产品。由于大部分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热敏感型化合物,因此精炼温度是影响精炼油茶籽油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通过适度降低传统的精炼温度,优化组合了一套油茶籽油全程低温精炼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的低温精制工艺不仅能有效地去除油茶籽油中的不良成分、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GB 11765—2003),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油茶籽油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与传统的高温精炼工艺相比,低温精炼油中的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和维生素D3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59.2%、54.3%、56.2%和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温度 精炼油质量特性 生物活性成分 油茶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用真空气雾化CuCrZr粉末熔炼工艺对粉末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跃跃 叶国晨 +1 位作者 魏放 张柯 《煤炭科技》 2020年第6期30-34,共5页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在非真空熔铸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氧化烧损是限制其工业化连续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真空熔炼环境中生产适合增材制造用的CuCrZr粉末以及与之相关的熔炼工艺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甚少甚至成为空白。本文采用超音速真空...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在非真空熔铸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氧化烧损是限制其工业化连续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真空熔炼环境中生产适合增材制造用的CuCrZr粉末以及与之相关的熔炼工艺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甚少甚至成为空白。本文采用超音速真空气雾化技术制备增材制造用CuCrZr粉末,系统研究了Zr的不同添加方式以及加入量、精炼温度和精炼时间以及熔炼坩埚材质对制备粉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CuCrZr预合金棒料作为原材料,精炼温度控制在1 200℃~1 300℃,精炼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并且熔炼坩埚使用刚玉坩埚时,此时制备的CuCrZr粉末化学成分较为均匀,Cr和Zr元素收得率最高。这对于实现高速铁路接触线以及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领域所需的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的国产化生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粉末 预合金棒料 精炼温度 精炼时间 熔炼坩埚 元素收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