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影响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
3
1
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还原糖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在单个影响因素:反应温度(121℃)、还原糖及其浓度(3mmol/L的核糖)、pH值(9.2)和金属离子(Fe^(3+))作用下,产生荧光性AGEs作用效果最强,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还原糖种类及其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在该模拟体系中,反应时间是影响荧光性AGEs产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还原糖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性晚期
糖
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光谱
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
染料木黄酮
还原
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氨酸——还原糖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和抑制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卢永翎
肖留榜
+1 位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共7页
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
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糖种类、pH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等各种因素对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反应体系中染料木黄酮介入前后反应物精氨酸、葡萄糖及产物1,2-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影响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该体系中精氨酸和葡萄糖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随着温度升高快速下降;1,2-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时间和温度对丙酮醛(MGO)和乙二醛(GO)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染料木黄酮通过降低反应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常数而抑制其产生。当染料木黄酮的添加量为50mmol/L时,对1,2-二羰基化合物的抑制率最高,均>50%。LC-MS证实染料木黄酮在氨基酸体系中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机制是通过捕获MGO形成染料木黄酮-MGO加合产物,从而达到消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
1
2
-
二羰基化合物
影响因素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
3
1
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55,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285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2C15001)
文摘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还原糖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在单个影响因素:反应温度(121℃)、还原糖及其浓度(3mmol/L的核糖)、pH值(9.2)和金属离子(Fe^(3+))作用下,产生荧光性AGEs作用效果最强,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还原糖种类及其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在该模拟体系中,反应时间是影响荧光性AGEs产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还原糖的种类。
关键词
荧光性晚期
糖
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光谱
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
染料木黄酮
还原
糖
Keywords
fluorescent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rginine
-
reducing sugar model system
genistein
reducing sugar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氨酸——还原糖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和抑制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卢永翎
肖留榜
夏秋琴
吕丽爽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编号:31571783)
文摘
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糖种类、pH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等各种因素对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反应体系中染料木黄酮介入前后反应物精氨酸、葡萄糖及产物1,2-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影响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该体系中精氨酸和葡萄糖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随着温度升高快速下降;1,2-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时间和温度对丙酮醛(MGO)和乙二醛(GO)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染料木黄酮通过降低反应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常数而抑制其产生。当染料木黄酮的添加量为50mmol/L时,对1,2-二羰基化合物的抑制率最高,均>50%。LC-MS证实染料木黄酮在氨基酸体系中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机制是通过捕获MGO形成染料木黄酮-MGO加合产物,从而达到消除效果。
关键词
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
1
2
-
二羰基化合物
影响因素
抑制机制
Keywords
Arginine
-
reducing sugar simulation system
1,2
-
dicarbonyl compounds
influencing factor
inhibi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影响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因素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精氨酸——还原糖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和抑制研究
卢永翎
肖留榜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