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对苯二甲酸(PTA)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昊 胡双启 +1 位作者 王文琪 任丽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3-1335,共3页
为了解精对苯二甲酸(PTA)粉尘的燃爆特性,评价其着火危险性,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G恒温炉研究了PTA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在浓度及粒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引入了统计着火温度的概念,通过正态分布概率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了PTA粉尘... 为了解精对苯二甲酸(PTA)粉尘的燃爆特性,评价其着火危险性,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G恒温炉研究了PTA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在浓度及粒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引入了统计着火温度的概念,通过正态分布概率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了PTA粉尘的统计最低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粉体粒径的增大,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在D50=74μm处出现最小值;PTA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着火温度为600℃,统计最低着火温度为613℃,对应的最敏感浓度为1.02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粉尘 最低着火温度 统计着火温度 粒径 敏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展望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志英 李磊 +1 位作者 陆雪梅 徐炎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属于难处理的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之一,具有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pH波动范围大等特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PTA废水的生物和物化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展望了各种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pta) 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 物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中主要有机杂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爱平 侯晋 +2 位作者 王豪 王华 王红卫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3-605,共3页
本文建立了期货交割精对苯二甲酸(PTA)样品中主要杂质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法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在0~50.0mg/kg和0~300.0mg/kg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0,平均回收率在89.30%~104... 本文建立了期货交割精对苯二甲酸(PTA)样品中主要杂质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法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在0~50.0mg/kg和0~300.0mg/kg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0,平均回收率在89.30%~104.28%,该方法为期货交割PTA样品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pta) 混合标准溶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中TA2螺柱的断裂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勇 巩建鸣 +1 位作者 汤鹏杰 余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6,110,共5页
某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线结晶器内与搅拌轴联接的钛合金螺柱发生了断裂,从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螺柱的力学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方面入手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轴承偏磨,该组联接螺柱受到了较大的疲劳载荷,且该组螺柱... 某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线结晶器内与搅拌轴联接的钛合金螺柱发生了断裂,从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螺柱的力学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方面入手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轴承偏磨,该组联接螺柱受到了较大的疲劳载荷,且该组螺柱强度差异较大,导致部分螺柱依次发生疲劳断裂,当剩余的螺柱不足以承受工作载荷时,发生突然的过载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pta) 搅拌轴 螺柱 疲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预处理精对苯二甲酸废水 被引量:9
5
作者 祝社民 张利民 +2 位作者 宋天顺 吴海锁 陈英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27-32,共6页
研究了用活性炭催化氧化预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16 g/L,曝气2 h,最佳pH值为4,在此条件下对CODC r的去除率大于60%,并且活性炭通过碱液再生可重复使用。另外,色谱分析的结果证明:在此过程中,对... 研究了用活性炭催化氧化预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16 g/L,曝气2 h,最佳pH值为4,在此条件下对CODC r的去除率大于60%,并且活性炭通过碱液再生可重复使用。另外,色谱分析的结果证明:在此过程中,对苯二甲酸、苯甲酸、甲基苯甲酸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苯二甲酸被部分氧化成苯甲酸,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 活性炭 催化氧化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三相厌氧生物流化床降解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臧传利 王进明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79,共5页
以火山岩为载体,制作了内循环式厌氧生物流化床,通过好氧预挂膜、快速排泥、逐步提高负荷法启动,启动时间约47 d。运行稳定后,当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COD为(4 752.3±41.2)mg/L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3±1.2)h、有机负... 以火山岩为载体,制作了内循环式厌氧生物流化床,通过好氧预挂膜、快速排泥、逐步提高负荷法启动,启动时间约47 d。运行稳定后,当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COD为(4 752.3±41.2)mg/L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3±1.2)h、有机负荷(OLR)为6.5kg COD/(m3.d)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4.0±4.4)%,对苯二甲酸(TA)去除率达(65.1±1.3)%,生物膜量达(13.3±0.2)mgVSS/g载体。对载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SEM)得知,载体内为封闭孔,厌氧生物主要生长于载体表面孔内。观测产量为Yobs0.057gVSS/g COD,载体生物基质利用速率为0.83g COD/(gV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精对苯二甲酸 火山岩 SEM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传质厌氧流化床处理高浓度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蒋钰 呼晓明 +4 位作者 陆蓓蓓 冯杨阳 陈英文 沈树宝 祝社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8,70,共4页
针对厌氧流化床启动慢等缺点,采用递增负荷的方式进行启动,以自制载体进行实验,快速提高进水COD质量浓度。在高效传质的条件下,经过34 d系统启动成功,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左右,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9.14kg/(m3.d),PTA废水的... 针对厌氧流化床启动慢等缺点,采用递增负荷的方式进行启动,以自制载体进行实验,快速提高进水COD质量浓度。在高效传质的条件下,经过34 d系统启动成功,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左右,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9.14kg/(m3.d),PTA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58%,TA去除率达到45%。对载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SEM)得知,微生物主要附着在载体裂缝和凹槽中,且形成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pta废水 快速启动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干燥机的工艺设计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真泽 何勤伟 赵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5,共4页
以某100万t/a精对苯二甲酸(PTA)国产化依托项目中精制干燥机为例,研究了PTA工业装置中回转蒸汽列管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和干燥机理,在综合分析现有工业装置精制干燥机的设计与标定数据、实际物料干燥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干燥机直径... 以某100万t/a精对苯二甲酸(PTA)国产化依托项目中精制干燥机为例,研究了PTA工业装置中回转蒸汽列管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和干燥机理,在综合分析现有工业装置精制干燥机的设计与标定数据、实际物料干燥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干燥机直径、长度、总传热系数、停留时间等关键设计参数的计算、选取与优化方法,较为系统地总结了PTA干燥机的工艺设计方法,达到了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优化的设计结果已经被实验数据验证,并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装置 干燥机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Fenton氧化法处理精对苯二甲酸废水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海玲 徐炎华 +3 位作者 吕力行 朱春晓 李磊 张宇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8-501,共4页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氧化法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考察了树脂吸附及Fenton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A-88吸附树脂,在室温、吸附流速2BV/h条件下,每批次处理量为28BV,COD去除率为80%左右;采用Fenton试剂进一步氧化...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氧化法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考察了树脂吸附及Fenton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A-88吸附树脂,在室温、吸附流速2BV/h条件下,每批次处理量为28BV,COD去除率为80%左右;采用Fenton试剂进一步氧化处理,在废水pH为3、质量分数30%的H2O2加入量为1.2%(体积分数)、H2O2与Fe2+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条件下,出水COD为72mg/L,COD去除率为87%,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树脂 吸附 芬顿 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方法的精对苯二甲酸醋酸含量软测量 被引量:26
10
作者 贺彦林 王晓 朱群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前,化工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生产操作变量越来越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重要的过程参数无法通过直接测量的手段精确测得.通过软测量可实现复杂化工生产过程重要参数的精确测量,进而指导化工企业的生产,提高化工生产的产出效率,是解... 目前,化工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生产操作变量越来越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重要的过程参数无法通过直接测量的手段精确测得.通过软测量可实现复杂化工生产过程重要参数的精确测量,进而指导化工企业的生产,提高化工生产的产出效率,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针对复杂化工过程软测量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improv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IELM).一方面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应用到极限学习机(ELM)里,通过PCA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不仅去除了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而且对高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最终降低了极限学习机的输入复杂性;另一方面利用相关系数判断输入主元数据与输出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正相关输入和负相关输入,依据这两类数据构造ELM模型,使得每类输入数据对网络的输出有同样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极限学习机的泛化能力.最后建立了PCA-IELM模型,首先用标准数据库的Triazines数据集验证该模型有效性,随后得出了基于PCA-IELM方法的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溶剂脱水塔塔顶醋酸含量软测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PCA-IELM模型处理高维数据时较传统的ELM算法具有稳定性好,建模精度高等特点,为神经网络在复杂化工应用领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主成分分析 精对苯二甲酸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废水处理技术及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小娟 李旭东 包建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介绍了PTA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和国内PTA生产企业废水处理现状;推荐了PTA废水的优化预处理工艺、优化主体处理工艺、加强管理减少废水排放的主要措施;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废水处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机陶瓷膜预处理生产精对苯二甲酸过程中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立进 尚合顺 管国锋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回收精对苯二甲酸以降低废水的处理难度.实验考察了膜孔径、压力、流速、温度和反冲条件等无机陶瓷膜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工艺参数:膜孔径200 nm,操作压力为0.30 MPa,膜面... 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回收精对苯二甲酸以降低废水的处理难度.实验考察了膜孔径、压力、流速、温度和反冲条件等无机陶瓷膜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工艺参数:膜孔径200 nm,操作压力为0.30 MPa,膜面流速3.0~4.0 m/s,操作温度20~80℃,反冲时间1 s,反冲周期40 min,反冲压力0.40MPa.经过处理的废水基本上不含精对苯二甲酸固体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对苯二甲 对苯二甲酸精制 废水处理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溶剂脱水塔中对二甲苯累积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绍军 曾根保 钱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计算了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装置中溶剂脱水共沸精馏塔内醋酸与水的分离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回流中不同质量分数的对二甲苯(PX)在塔内的分布及其对塔釜加热负荷的影响。结合剩余曲线... 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计算了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装置中溶剂脱水共沸精馏塔内醋酸与水的分离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回流中不同质量分数的对二甲苯(PX)在塔内的分布及其对塔釜加热负荷的影响。结合剩余曲线分析对二甲苯、水和醋酸正丁酯三元系统的分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TA生产中采用醋酸正丁酯为共沸剂进行醋酸和水的分离时,应该在对二甲苯质量分数积累到0.15时,在回流罐分相器上增加旁路来排放部分溶剂以降低系统内PX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共沸精馏 模拟 优化 对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刚 申立贤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共6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物质,废水COD浓度为9000mg/L,其变化幅度为±50%,是一种难处理的有机化工废水。本项目研究了:预处理(回收对苯二甲酸)─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的三段处理工艺...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物质,废水COD浓度为9000mg/L,其变化幅度为±50%,是一种难处理的有机化工废水。本项目研究了:预处理(回收对苯二甲酸)─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的三段处理工艺流程,出水COD在400mg/L以下,全流程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在65小时以下,比采用单纯好氧处理减少50%以上。本文介绍了各种试验条件及主要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废水 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CSTR联合工艺处理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俊 陈英文 +1 位作者 宋天顺 沈树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通过MBR+CSTR两段好氧法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经过MBR反应器,CODCr由5000mg/L降为500mg/L以下,并且很好地控制了系统pH的上升。在CSTR反应器中CODCr能降至35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 通过MBR+CSTR两段好氧法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经过MBR反应器,CODCr由5000mg/L降为500mg/L以下,并且很好地控制了系统pH的上升。在CSTR反应器中CODCr能降至35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铜绿假单胞菌 MBR CS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水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育红 郭一丹 +2 位作者 王川 宋逵 钱彦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2-1168,共7页
针对精对苯二甲酸(PTA)水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Karl-Fischer(KF)容量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方法的优化,包括调整了溶剂组成、建立了自动空白校正模式、使用无吡啶的KF试剂及使用更少的试样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以V(甲醇)∶V(吡啶)=1∶2... 针对精对苯二甲酸(PTA)水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Karl-Fischer(KF)容量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方法的优化,包括调整了溶剂组成、建立了自动空白校正模式、使用无吡啶的KF试剂及使用更少的试样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以V(甲醇)∶V(吡啶)=1∶2的混合溶剂代替纯吡啶溶解PTA试样,可使滴定终点的判断更为灵敏;与传统的手动空白校正模式相比,采用自动空白校正模式,分析时间明显缩短,方法更为便捷;加标回收率为98.0%~106.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n=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Karl-Fischer 容量法 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处理精对苯二甲酸精制废水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海珠 张新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6-520,共5页
采用“沉淀—超滤—反渗透—电去离子”工艺处理精对苯二甲酸精制废水,产水作为生产工艺用水回用于生产系统,考察了各工艺单元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沉淀时间为4h、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且采用错流过滤模式、反渗透运行压力为1.... 采用“沉淀—超滤—反渗透—电去离子”工艺处理精对苯二甲酸精制废水,产水作为生产工艺用水回用于生产系统,考察了各工艺单元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沉淀时间为4h、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且采用错流过滤模式、反渗透运行压力为1.8~2.2MPa且温度控制在25~30℃、电去离子单元出水电阻率为5MΩ·cm的操作条件下,最终出水水质优于GB/T50109—2014《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中的二级除盐水指标,可回用为生产工艺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精制废水 超滤 反渗透 电去离子 废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预处理对精对苯二甲酸精制用Pd/C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发新 任永鹏 +1 位作者 李岩松 徐新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8,共6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对椰壳活性炭进行预处理,然后以浸渍法制备精对苯二甲酸(PTA)精制用Pd/C催化剂。通过SEM,EDS,TEM,XRD及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研究盐酸预处理对Pd/C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盐酸浓度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结果...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对椰壳活性炭进行预处理,然后以浸渍法制备精对苯二甲酸(PTA)精制用Pd/C催化剂。通过SEM,EDS,TEM,XRD及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研究盐酸预处理对Pd/C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盐酸浓度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经盐酸预处理后所得Pd/C催化剂的活性随盐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盐酸浓度为0.6mol/L时达到最大值。SEM和吸附-脱附表征结果均表明,盐酸预处理使Pd/C催化剂的平均孔径和中孔孔体积有所增大。能谱测试结果表明,盐酸预处理后,催化剂的Pd含量变化不大,但由于盐酸对孔结构造成的改变,使得表面下的活性炭基体暴露出来,出现O元素及微量的Si、Cl元素。盐酸预处理对Pd/C催化剂的物相未造成影响。由于盐酸预处理使催化剂的孔径及中孔孔体积增加,有效负载面积增大,促进Pd在载体上的分散,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C催化剂 盐酸预处理 对苯二甲 微观结构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精对苯二甲酸残渣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姝 李昕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精对苯二甲酸残渣,考察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阴离子交换柱作分析柱,浓度为0.2 mol/L的磷酸二氢铵缓冲液为流动相、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醇作有机改性剂、用磷酸调试样pH为6~7、检测波长为240 nm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精对苯二甲酸残渣,考察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阴离子交换柱作分析柱,浓度为0.2 mol/L的磷酸二氢铵缓冲液为流动相、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醇作有机改性剂、用磷酸调试样pH为6~7、检测波长为240 nm的最佳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对羧基苯甲醛、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4-苯三酸、1,3,5-苯三酸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39%,98.81%,98.66%,97.73%,98.93%,98.90%,98.25%,98.4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7%,0.49%,0.76%,0.88%,0.71%,0.46%,0.63%,0.47%,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1,0.2,0.1,0.4,0.1,0.4,0.6,2.0 mg/L,线性范围分别为0.88~17.50,1.48~29.60,1.47~29.30,1.34~26.80,1.79~35.80,2.70~53.90,2.98~59.50,3.00~59.9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对苯二甲酸 残渣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尾气中乙酸甲酯低温氧化Pt-Pd双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连利 李平 +3 位作者 隋志军 朱伟 刘建新 赫崇衡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Pd双贵金属催化剂,并加入Fe,W,V,Ag,Co,Cu,A1,A10,A11(A1,A10,A11为过渡或稀土金属元素)等金属助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助剂、浸渍液的pH、浸渍顺序对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甲酯活性的影响;溴甲烷对催化剂的...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Pd双贵金属催化剂,并加入Fe,W,V,Ag,Co,Cu,A1,A10,A11(A1,A10,A11为过渡或稀土金属元素)等金属助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助剂、浸渍液的pH、浸渍顺序对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甲酯活性的影响;溴甲烷对催化剂的中毒作用以及CO和水对乙酸甲酯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助剂对乙酸甲酯的氧化反应均有促进作用,其中A1的促进效果尤为显著,Ag的促进作用较弱;浸渍液的pH应小于4,先浸渍Pt-Pd后浸渍金属助剂的双贵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在Pt-Pd双贵金属催化剂中加入A10和A11助剂后,其抗溴甲烷中毒能力明显提升;模拟尾气中CO对乙酸甲酯的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水对氧化反应影响不大,当水和CO同时存在时,催化剂催化乙酸甲酯氧化的能力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乙酸甲酯 催化氧化 贵金属催化剂 溴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