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财政支农力度与规模的双重视角分析
1
作者 刘威 路依晨 +1 位作者 陈佳梦 袁丽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1453,共13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双重影响,即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产销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财政支农规模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生态效率均产生负向影响,但仅有主产区影响较为显著;3)农业科技创新、农地经营规模和农户收入是财政支农赋能粮食生态效率的重要渠道。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粮食生态效率提升的引导作用,应加大生态补贴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针对不同粮食功能区,推行差异化财政支农策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升粮食生态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财政支农 粮食生态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 农地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影响粮食生态效率——以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为例
2
作者 仲嘉维 郑军 张明月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5-1395,共11页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粮食与生态“双安全”的格局下,探究其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贡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粮食与生态“双安全”的格局下,探究其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贡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粮食生态效率呈明显的改善趋势;空间上,呈现非均衡交错的分布格局,效率优良及以上等级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和中游地区,相对而言,效率中等和效率低下的区域多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能显著提高本地区的粮食生态效率,而且能辐射带动邻近地区,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复杂的双重门槛效应和人均种植规模发展的适度区间,具体表现为随着人均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积极影响呈现非线性递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粮食生态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威 陈佳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8-2149,共12页
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对粮食生产的威胁,全面提升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是新形势下不断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堡垒”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等模型,从多维度分析了数... 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对粮食生产的威胁,全面提升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是新形势下不断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堡垒”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等模型,从多维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在北方地区和低粮食生态效率地区数字经济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介效应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间接推动粮食生态效率提升;门槛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财政支农力度的影响,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未来应完善农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突出绿色政策的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与粮食生态效率的协同推进策略,以促进粮食生态效率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生态效率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测度、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帅 王亚静 +2 位作者 方正 吕昊泉 刘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6-716,共11页
为揭示中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水平及变化特征,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30个省份2000—2021年粮食生态效率进行估算,通过非参数核密度分析揭示其演进特征,进而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来看,2000—2021年... 为揭示中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水平及变化特征,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30个省份2000—2021年粮食生态效率进行估算,通过非参数核密度分析揭示其演进特征,进而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来看,2000—2021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由0.662上升至0.787,年平均增长0.827%。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生态效率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层面相近,主销区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时空格局演变来看,中国粮食生态效率长期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两极分化现象,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较高水平一侧集聚,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非主产区的特征;在各影响因素中,人均GDP、粮食经营规模的影响显著为正,化肥施用强度、农业机械强度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显著为负。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多数省份未达到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生态效率 时空格局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产业生态效率的交互机制、空间溢出与政策优化
5
作者 魏业彤 孙瑜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粮食产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受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基于2004—202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分析、路径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粮食产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受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基于2004—202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分析、路径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产业生态效率之间的交互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对粮食产业生态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化肥施用的负效应阶段会对生态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间资源调配、技术扩散及环境联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从技术协同、政策规制和产业链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粮食产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统筹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化肥施用强度 粮食产业生态效率 交互机制 空间溢出效应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5,共9页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生态效率 效率SBM模型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瑾人 赵乡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9-105,共7页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算指标体系,并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障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粮食生...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算指标体系,并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障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趋势,且各省市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多数省市的生产生态效率均值未达到有效前沿面;从障碍因素来看,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及化肥投入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各省市间应不断加强粮食生产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具有长江流域特色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提升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生态效率 效率SBM模型 障碍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算与改善路径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宝珍 任金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18,共8页
粮食生态效率是衡量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指标。将面源污染纳入到粮食生产效率测算体系,运用改进的SBM-DEA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粮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投入产出因素的冗余率或不足率提出改善途... 粮食生态效率是衡量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指标。将面源污染纳入到粮食生产效率测算体系,运用改进的SBM-DEA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粮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投入产出因素的冗余率或不足率提出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研究期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明显;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态效率依次递减;从省市自治区来看,上海、西藏、青海、吉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粮食生态效率较高,而山西、甘肃、广东、浙江、河北和陕西等省份的粮食生态效率相对较低;中国粮食生态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投入过多和污染排放指标较高,降低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提高中国粮食生态效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态效率 冗余率 不足率 改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评价与驱动因素分析——基于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梦凡 李敬锁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97-205,共9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0—2019年山东省16地市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采用ArcGIS可视化技术和莫兰指数探究其空间格局特征,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呈波动上...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0—2019年山东省16地市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采用ArcGIS可视化技术和莫兰指数探究其空间格局特征,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值为0.58,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差异性,粮食生产生态效率高水平地区逐渐向鲁西北及鲁西南转移;除2002年、2006年、2008年以外,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体呈现为“H-H”和“L-L”集聚。财政支农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种植结构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不同地区之间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存在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态效率 SBM-Undesirable模型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主产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申琳 莫雪莉 +2 位作者 孙茹雪 黄冀楠 刘文超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6-101,104,共7页
科学测度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对实现农业“双碳”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我... 科学测度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对实现农业“双碳”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10.2软件探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整体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变化缓慢,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变化相对平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为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扁平“V”型,高效率区域呈现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逐渐向“连片”分布特征,空间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空间格局呈区域非均衡化发展特征。提出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粮食主产区 粮食种植生态效率 效率SBM模型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时空演进与收敛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德硕 李敬锁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280,共9页
提高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72地级市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及收敛模型等考察其时空演进及敛散特征。结果表明:时... 提高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72地级市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及收敛模型等考察其时空演进及敛散特征。结果表明:时序角度,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在2006—2009年间逐年下降,由0.735 8降至0.661 2,在2010—2020年间波动上升,由0.664 2升至0.723 3,呈现出“先降后增”的时序特征,三大流域的效率均值分别为0.761 9、0.623 1和0.781 1,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长期稳定关系,且存在两极分化和空间非均衡特征;空间视角,黄河流域各地区粮食生产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且效率的演进表现出维持原状态的稳定性,短期内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收敛特征方面,黄河流域全样本及上中下游各地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粮食生产生态效率 时空演进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