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强 黄大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0-318,共9页
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粮食主产区2004—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 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粮食主产区2004—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粮食主产区水资源安全和粮食生产韧性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资源安全状况与粮食生产韧性均得到提高;粮食主产区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空间上呈“北高南低、两大集聚”分布;有效灌溉面积、年降水量、污水处理率、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和供水总量5项指标是促进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交互后解释力均增强。因此,粮食主产区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需因地制宜探索水资源安全与粮食生产韧性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 粮食生产韧性 耦合协调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韧性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呈现上升态势,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从不同功能区来看,主销区粮食生产韧性高于主产区,平衡区最低;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其中,功能区区域间差异为主要差异来源;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重心位于河南,呈现以环渤海、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轴的“东北—西南”分布特征,具有逆时针动态演变趋势;从演化趋势来看,粮食生产韧性具有向高水平状态转移趋势,其转移概率受邻近省份类型影响显著,形成以高水平辐射带动、低水平负向制约为主的空间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韧性 功能区差异 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 空间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基于作物多样化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有华 曾梦晴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37-6951,共15页
近年来气候灾害频发,给全球粮食生产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冲击更是其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此,基于200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韧性... 近年来气候灾害频发,给全球粮食生产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冲击更是其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此,基于200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气候因子的变化,包括积温的上升以及降雨的亏缺或过量,对粮食生产韧性具有抑制作用;其次,作物多样性在该关系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作物多样性程度缓解了积温上升对粮食生产韧性的负向影响,但对降雨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对主要粮食作物分类回归表明,积温上升对谷物作物具有负向影响,对豆类、薯类作物影响不明显,降雨亏损或过量则对谷物、豆类作物具有负向影响,对薯类作物影响不明显;降雨差异分析表明,降雨亏损对于粮食生产韧性的负向影响较大,降雨过量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较不明显,且降雨过量可以缓解高温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均有负向影响;但相比粮食主产区,提高作物多样性程度在非粮食主产区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强。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提升气候监测能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韧性,且不同粮食产区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多样化程度以发挥区域优势,不同粮食产区应采取不同保障措施,应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为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降雨 粮食生产韧性 作物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影响粮食生产韧性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福生 蔡林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4,共11页
在测度粮食生产韧性的基础上,利用200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能显著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机制验证... 在测度粮食生产韧性的基础上,利用200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能显著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机制验证发现,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主要通过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粮食生产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区和地形起伏较小的北方地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应鼓励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建立并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户种粮收益上升,以有效提升粮食增产、提质与增效的内源动力和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韧性 种粮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秦芳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0,共14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实践,对实现粮食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通...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实践,对实现粮食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通过熵值法测度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及耕地复种效应,增强了粮食生产韧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韧性的提升效应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形地貌及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对粮食主产区、地形起伏度小及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多维度探索粮食生产韧性驱动路径,根据具体地域特点精准施策,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增强粮食生产韧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韧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绿色金融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范振楠 覃朝晖 余思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10,共15页
随着极端气温事件增多,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测算粮食生产韧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论证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发挥的调... 随着极端气温事件增多,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测算粮食生产韧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论证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极端气温显著降低了粮食生产韧性水平,且极端高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在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并且极端高温的不利影响大于极端低温;从粮食生产韧性的3个维度来看,极端高温显著降低了抵抗力和适应力,极端低温显著降低了适应力。绿色金融调节效应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其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适应力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在主销区调节作用不显著,且在变革力维度仅缓解了极端低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不利影响。据此,为了应对极端气温的不利影响,未来可通过持续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加强粮食生产领域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粮食生产韧性提升方案,来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粮食生产韧性 绿色金融 粮食生产功能区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实证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林军 文春晖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21,共9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韧性是否受到影响及受到的影响有多大,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2010-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主产区粮食生产韧性的综合指标体系,首先使用熵权与变异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韧性是否受到影响及受到的影响有多大,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2010-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主产区粮食生产韧性的综合指标体系,首先使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其进行测度,其次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影响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助于主产区粮食生产韧性的提升,且对粮食生产韧性的促进效应在较长时间序列上均稳健成立。具体而言,农业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主产区粮食生产韧性水平将会平均增加1.712 0%。研究还发现,北方和南方主产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粮食生产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北方主产区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进一步引导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区域粮食生产韧性水平提升,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韧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视角下中国粮食生产韧性时空 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粮食主产区为例
8
作者 张永旺 周欣欣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共14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粮食生产韧性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9—2021年...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粮食生产韧性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9—2021年各地区粮食生产韧性进行测度评价,分析时空演进特征、地区差异,进一步预测未来3年的发展状况,并探索不同气候条件下影响粮食生产韧性的因素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在研究时段内均呈稳步提升趋势,但各地区提升速率具有一定差距;四大气候分区区域内粮食生产韧性水平发展较为均衡;粮食主产区总体差异较小,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主要归因于区域间的差异;预计2025年将有9个粮食主产区迈入高粮食生产韧性行列;粮食主产区会受到农村劳动力外流、城镇化率、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年降水量、财政支农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建议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侧重发挥粮食领域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以及推动气候适应型农业发展,从而促进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韧性 适应力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