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景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基于河北、山东两省57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 基于河北、山东两省57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农户农地转入和增加农业机械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从农户禀赋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在家庭老龄化程度较高、农地经营规模较大和丘陵山区农户中表现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随项目年限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定期管护有助于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作用效果。据此,建议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以全面激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地流转 机械投入 定期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慧 赵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90,共9页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机械动力、种粮农药使用量和时间变量与粮食产出显著相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且长江流域的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排名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苏以及松花江流域的吉林,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二,排名最后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安徽和江西,均属于长江流域;在省际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较高和较低省份的技术效率差异变化较大,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化较小;在流域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流域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递减趋势,在总差异中,流域内差异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粮食主产区 时空差异 三大流域 S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补贴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基于江苏省552户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晖 张雨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7,共10页
基于江苏省552户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 基于江苏省552户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14,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存在18.6%的技术效率损失;与机械、自有劳动力相比,农资这一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补贴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效率随经营规模增加而递增,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规模差异。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应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和标准;采取多元灵活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家庭农场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识别: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0,共9页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利用199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核算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拓展的Solow理论模型,构建空间杜宾(...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利用199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核算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拓展的Solow理论模型,构建空间杜宾(Durbin)计量模型测算各因素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溢出效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其中,城市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农业灾害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农民教育水平与人均耕地规模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由此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设立粮食功能主产区、加强财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粮食种植的支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空间计量 直接影响 溢出效应 增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以玉米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崔钊达 余志刚 张培鸽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8-467,共10页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户分化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农机跨区作业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冬梅 汪希成 伍骏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31,共9页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利用1998—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利用1998—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加权值每提升1%,本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约0.579%;第二,从不同农机类型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大中型农机实现,影响系数为0.252;第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机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于不同经纬度之间,在水稻跨区作业省份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0.027。因此,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农机跨区作业机型、改进粮食品种、提升田间管理技术等方式扩大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时间差,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农机跨区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压力下城镇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悦 范云峰 +1 位作者 漆雁斌 于伟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9-605,共7页
【目的】分析城镇化对不同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采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从人口城镇化、... 【目的】分析城镇化对不同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采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个方面分析环境压力下城镇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均存在技术无效率的现象。人口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存在反向作用;土地城镇化只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工业"三废"的排放对我国粮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建议】发挥区域功能优势,推进专业化生产;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大工业"三废"处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城镇化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受限因变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成德宁 杨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6,共8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我国应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各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机械化,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专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结构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业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