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保费支出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谭洪业
杜志雄
郜亮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为先导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一定会引起粮食生产者的响应和行为调整,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更是如此。依据这样的假设,基于家庭农场购买保险的事实,利用实证检验方法对粮食收储制...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为先导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一定会引起粮食生产者的响应和行为调整,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更是如此。依据这样的假设,基于家庭农场购买保险的事实,利用实证检验方法对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价。通过全国家庭农场监测2016年和2017年粮食类家庭农场两期面板数据,建立DID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估计,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开展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确实导致了这些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2017年保费支出的显著增加。这一研究发现再次印证了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特征,据此提出应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升级创新,以更好适应粮食生产主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收储制度
改革
家庭农场
农业保险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满德
程国强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深入实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战略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粮食流通涉及环节多、主体多,损失浪费规模巨大,具有极大的节约减损潜力,是推进粮食全链条节...
深入实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战略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粮食流通涉及环节多、主体多,损失浪费规模巨大,具有极大的节约减损潜力,是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的重点领域。现阶段,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供给不足和普通农户不愿购买产后服务并存,未经处理的粮食易损耗;粮食大规模、大范围、跨区域流通成为常态,因四散化流通比重低、“北粮南运”多式联运的反复装卸增加了物流损耗;农户储粮、私营企业储粮损耗大,但伴随政策性收储减少,大量粮食将流向私营企业和社会仓容;粮食超期储存、陈化处置、经济价值下降等隐性损失浪费巨大且易被忽视,以及粮食收储质量标准与加工消费要求脱节造成非必要的损耗浪费。为此,要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系统支持产区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仓储布局优化和设施改善,改革创新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机制,适时调整粮食政策性收储标准,持续推进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高质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全链条节约减损
粮食
流通
粮食
物流
粮食收储制度
粮食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保费支出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谭洪业
杜志雄
郜亮亮
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JY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3045)
+1 种基金
山东工商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S2019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16JZD024)。
文摘
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为先导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一定会引起粮食生产者的响应和行为调整,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更是如此。依据这样的假设,基于家庭农场购买保险的事实,利用实证检验方法对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价。通过全国家庭农场监测2016年和2017年粮食类家庭农场两期面板数据,建立DID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估计,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开展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确实导致了这些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2017年保费支出的显著增加。这一研究发现再次印证了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特征,据此提出应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升级创新,以更好适应粮食生产主体的需求。
关键词
粮食收储制度
改革
家庭农场
农业保险
双重差分模型
Keywords
grain purchasing and storage system reform
family farm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ouble difference model
分类号
F323.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满德
程国强
机构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大学脱贫地区共同富裕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阶段健全我国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研究”(7247303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路径与政策研究”(23&ZD121)。
文摘
深入实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战略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粮食流通涉及环节多、主体多,损失浪费规模巨大,具有极大的节约减损潜力,是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的重点领域。现阶段,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供给不足和普通农户不愿购买产后服务并存,未经处理的粮食易损耗;粮食大规模、大范围、跨区域流通成为常态,因四散化流通比重低、“北粮南运”多式联运的反复装卸增加了物流损耗;农户储粮、私营企业储粮损耗大,但伴随政策性收储减少,大量粮食将流向私营企业和社会仓容;粮食超期储存、陈化处置、经济价值下降等隐性损失浪费巨大且易被忽视,以及粮食收储质量标准与加工消费要求脱节造成非必要的损耗浪费。为此,要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系统支持产区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仓储布局优化和设施改善,改革创新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机制,适时调整粮食政策性收储标准,持续推进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高质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关键词
粮食
全链条节约减损
粮食
流通
粮食
物流
粮食收储制度
粮食
安全
Keywords
grain saving and loss reduction in the whole chain
grain circulation
grain logistics
grain purchase and reserves system
food security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保费支出的影响
谭洪业
杜志雄
郜亮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朱满德
程国强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