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形势下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评价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泠岑
姜志鸿
张俊逸
李亚乔
张倩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260,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2JZD019)。
-
文摘
在目前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持续加剧、中国国内粮食生产仍处紧平衡的背景下,亟需明晰新形势下耕地利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从“耕地数量稳定—耕地质量提升—生态可持续性—粮食供给潜力—耕地利用风险”的五个维度出发,构建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并基于2007—2022年多尺度数据展开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22年间,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增幅达22%,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新疆的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突出,分数普遍高于0.45的中国平均值;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能力较弱,部分区域低于0.42;3)由于丰富的耕地可开发资源,四川盆地和新疆地区具有较大粮食供给潜力,利用潜力得分分别是平均值的1.5和1.8倍;全国有超过35%的市级单元呈现高风险值的空间聚集,尤其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耕地不稳定利用风险较高。该研究评价的中国耕地利用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结果有别于粮食产量指标,突出了区域的粮食增产潜力和自然、社会等多重耕地利用风险。将该研究评价结果与粮食产量双维度综合考虑,有助于分区诊断粮食安全发展方向。该研究揭示的分维度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降低耕地利用风险、提升耕地利用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粮食安全
多维评价
粮食供给潜力
耕地利用风险
-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food security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grain supply potential
cultivated land use risk
-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