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11,共8页
近代中国粮食在总量、地域、时间、种类四个方面供求平衡研究表明,无论是统计上粮食能够自给还是不足以自给,反映的都是历史表象,粮食供求的诸多不平衡因素造成了中国粮食市场具有虚假性和残酷性。近代中国粮食进口是国内外诸多因素交...
近代中国粮食在总量、地域、时间、种类四个方面供求平衡研究表明,无论是统计上粮食能够自给还是不足以自给,反映的都是历史表象,粮食供求的诸多不平衡因素造成了中国粮食市场具有虚假性和残酷性。近代中国粮食进口是国内外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粮食供求平衡
表象
事实社会转型
正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搞好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顺价销售
2
作者
刘庆铨
涂传铭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保持商品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
市场
粮食
顺价销售
粮食供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年后我国将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3
《农村科技》
2004年第12期45-45,共1页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日前在北京表示,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将实现年初预订的4550亿千克目标,中国有望在2007年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恢复低迷多年的粮食生产,2004年初农业部曾定下了全年两大目标:粮食种植面积恢复到1.033亿...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日前在北京表示,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将实现年初预订的4550亿千克目标,中国有望在2007年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恢复低迷多年的粮食生产,2004年初农业部曾定下了全年两大目标:粮食种植面积恢复到1.033亿公顷,粮食总产力争实现4550亿千克。而当时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曾下降到了0.993亿公顷,总产量仅4306.5亿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供求平衡
2007年
基本农田保护
粮食
产业带
粮食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快宁夏引黄灌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促进西北地区粮食供求平衡
4
作者
马明
马启兰
王惠荣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粮食
产业
西北地区
粮食供求平衡
区位比较优势
产地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各省区粮食供求自求平衡的意义、难点及主要对策
5
作者
廖丹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粮食供求平衡
自求
平衡
粮食
生产基地
全国各省
需求价格弹性
粮食
产区
供给价格弹性
粮食
问题
粮食
销区
期货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被引量:
5
6
作者
孙杭生
孙亚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90年代 ,国内外许多专家运用各种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 ,以此确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 ,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 ,就造...
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90年代 ,国内外许多专家运用各种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 ,以此确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 ,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 ,就造成预测值偏离实际值的价格因素做一些分析。认为 :粮食预测模型应当考虑价格变量 ,缺乏价格变量是一些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值过大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求的预测模型中绝大多数是有参考或指导意义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在 1996年就能生产出预计到 2 0 0 0年才能达到的粮食产量 ,而且以后几年连续高产 ,这主要不是预测模型的预测错误 ,而是 1993年以后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超常规上涨促使粮食生产超常规增长的结果。中国目前处在结构性、阶段性粮食过剩阶段 ,粮食价格已经低迷了很长时间 ,应该算是“超常规”低迷了 ,对此应当高度警觉。虽然近期还看不出粮食过剩的压力有减轻的迹象 ,但从长期看 ,如果粮价持续低迷下去 ,重新出现供给不足的可能性是包含在“市场经济中的自我矫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供求平衡
预测模型
中国
粮食
供求
预测
粮食
价格
预测值
粮食
安全
粮食
市场
粮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两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
3
7
作者
柯炳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年第4期25-26,共2页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矛盾是:如何用不到世界10%(20.2亿亩)的耕地,解决好世界18%人口的吃饭问题。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矛盾是:如何用不到世界10%(20.2亿亩)的耕地,解决好世界18%人口的吃饭问题。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庞大人口对吃饭问题的要求,也在不断快速提高。即使我们把吃饭问题的标准,确定为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饭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
安全
人均收入水平
治国理政
粮食供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挥我省粮食优势的对策探讨
8
作者
黄志永
《企业经济》
1984年第12期31-32,共2页
优势和劣势,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只有在比较中才存在。我省粮食(实际上只是水稻)生产,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有悠久的历史,产量比较稳定,人均水平较高,自给有余,调出的数量较多。在全国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同缺粮省和粮食不多的省比较,...
优势和劣势,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只有在比较中才存在。我省粮食(实际上只是水稻)生产,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有悠久的历史,产量比较稳定,人均水平较高,自给有余,调出的数量较多。在全国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同缺粮省和粮食不多的省比较,我省粮食是一大优势。但到了全国粮食供求平衡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形势
粮食
生产
优势
调整结构
粮食供求平衡
转化产品
提高效益
社会需要
对策探讨
提高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发展广西粮食生产的浅见
9
作者
刘兴周
《学术论坛》
1982年第5期69-71,共3页
自治区党委提出发展我区经济要“巩固一个基础(粮食),抓紧两大支柱(蔗糖、水电),发挥八项优势”,这是对中央关于“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的具体化。当前,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正确认识我区的粮食状...
自治区党委提出发展我区经济要“巩固一个基础(粮食),抓紧两大支柱(蔗糖、水电),发挥八项优势”,这是对中央关于“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的具体化。当前,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正确认识我区的粮食状况,坚定以粮食为基础的思想,并在实践中继续抓紧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建国以来,我区粮食生产是有很大发展的。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商品量和人均粮食拥有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粮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粮食
数量
多种经营
人民生活
粮食供求平衡
大发展
单位面积产量
人均
粮食
甘蔗
商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摘编
10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4期77-78,共2页
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1、要千方百计地促进粮食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①要打破单纯围绕生产抓流通的旧思维方式,确立抓流通促生产,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的新观念,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粮食供求平衡
抓流通
有效供给
粮食
生产
调整优化
思维方式
生产与流通
新观念
正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透视“三农”
11
作者
韩俊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
粮食
生产
“三农”
价格稳定
粮食供求平衡
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改革
步伐
力度
支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畅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基金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研究"阶段性成果(IFW09014)
文摘
近代中国粮食在总量、地域、时间、种类四个方面供求平衡研究表明,无论是统计上粮食能够自给还是不足以自给,反映的都是历史表象,粮食供求的诸多不平衡因素造成了中国粮食市场具有虚假性和残酷性。近代中国粮食进口是国内外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粮食供求平衡
表象
事实社会转型
正义
和谐社会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搞好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顺价销售
2
作者
刘庆铨
涂传铭
机构
江西省物价局
江西省物价局农价处
出处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文摘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保持商品供...
关键词
中国
粮食
市场
粮食
顺价销售
粮食供求平衡
分类号
F724.7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年后我国将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3
出处
《农村科技》
2004年第12期45-45,共1页
文摘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日前在北京表示,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将实现年初预订的4550亿千克目标,中国有望在2007年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恢复低迷多年的粮食生产,2004年初农业部曾定下了全年两大目标:粮食种植面积恢复到1.033亿公顷,粮食总产力争实现4550亿千克。而当时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曾下降到了0.993亿公顷,总产量仅4306.5亿千克。
关键词
中国
粮食供求平衡
2007年
基本农田保护
粮食
产业带
粮食
市场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快宁夏引黄灌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促进西北地区粮食供求平衡
4
作者
马明
马启兰
王惠荣
机构
自治区发改委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粮食
产业
西北地区
粮食供求平衡
区位比较优势
产地优势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各省区粮食供求自求平衡的意义、难点及主要对策
5
作者
廖丹清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粮食供求平衡
自求
平衡
粮食
生产基地
全国各省
需求价格弹性
粮食
产区
供给价格弹性
粮食
问题
粮食
销区
期货交易市场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被引量:
5
6
作者
孙杭生
孙亚婷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Mass]资源经济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摘
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90年代 ,国内外许多专家运用各种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 ,以此确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 ,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 ,就造成预测值偏离实际值的价格因素做一些分析。认为 :粮食预测模型应当考虑价格变量 ,缺乏价格变量是一些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值过大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求的预测模型中绝大多数是有参考或指导意义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在 1996年就能生产出预计到 2 0 0 0年才能达到的粮食产量 ,而且以后几年连续高产 ,这主要不是预测模型的预测错误 ,而是 1993年以后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超常规上涨促使粮食生产超常规增长的结果。中国目前处在结构性、阶段性粮食过剩阶段 ,粮食价格已经低迷了很长时间 ,应该算是“超常规”低迷了 ,对此应当高度警觉。虽然近期还看不出粮食过剩的压力有减轻的迹象 ,但从长期看 ,如果粮价持续低迷下去 ,重新出现供给不足的可能性是包含在“市场经济中的自我矫正机制”
关键词
粮食供求平衡
预测模型
中国
粮食
供求
预测
粮食
价格
预测值
粮食
安全
粮食
市场
粮食
产量
分类号
F724.7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两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
3
7
作者
柯炳生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年第4期25-26,共2页
文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矛盾是:如何用不到世界10%(20.2亿亩)的耕地,解决好世界18%人口的吃饭问题。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庞大人口对吃饭问题的要求,也在不断快速提高。即使我们把吃饭问题的标准,确定为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
吃饭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
安全
人均收入水平
治国理政
粮食供求平衡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挥我省粮食优势的对策探讨
8
作者
黄志永
出处
《企业经济》
1984年第12期31-32,共2页
文摘
优势和劣势,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只有在比较中才存在。我省粮食(实际上只是水稻)生产,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有悠久的历史,产量比较稳定,人均水平较高,自给有余,调出的数量较多。在全国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同缺粮省和粮食不多的省比较,我省粮食是一大优势。但到了全国粮食供求平衡有余。
关键词
粮食
形势
粮食
生产
优势
调整结构
粮食供求平衡
转化产品
提高效益
社会需要
对策探讨
提高经济效益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发展广西粮食生产的浅见
9
作者
刘兴周
出处
《学术论坛》
1982年第5期69-71,共3页
文摘
自治区党委提出发展我区经济要“巩固一个基础(粮食),抓紧两大支柱(蔗糖、水电),发挥八项优势”,这是对中央关于“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的具体化。当前,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正确认识我区的粮食状况,坚定以粮食为基础的思想,并在实践中继续抓紧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建国以来,我区粮食生产是有很大发展的。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商品量和人均粮食拥有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粮食的需要。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粮食
数量
多种经营
人民生活
粮食供求平衡
大发展
单位面积产量
人均
粮食
甘蔗
商品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摘编
10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4期77-78,共2页
文摘
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1、要千方百计地促进粮食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①要打破单纯围绕生产抓流通的旧思维方式,确立抓流通促生产,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的新观念,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粮食供求平衡
抓流通
有效供给
粮食
生产
调整优化
思维方式
生产与流通
新观念
正确处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透视“三农”
11
作者
韩俊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
粮食
生产
“三农”
价格稳定
粮食供求平衡
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改革
步伐
力度
支持力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徐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搞好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顺价销售
刘庆铨
涂传铭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年后我国将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农村科技》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快宁夏引黄灌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促进西北地区粮食供求平衡
马明
马启兰
王惠荣
《宁夏农林科技》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国各省区粮食供求自求平衡的意义、难点及主要对策
廖丹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孙杭生
孙亚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如何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两个基本问题?
柯炳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发挥我省粮食优势的对策探讨
黄志永
《企业经济》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对发展广西粮食生产的浅见
刘兴周
《学术论坛》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文摘编
《东南学术》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透视“三农”
韩俊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