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逻辑:观念的局限与体制的制约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振宇 李朝鲜 李陈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2,共9页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重从观念和体制角度,探讨了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内在逻辑:观念的局限主要在于不信任市场,对粮食供求形势过分紧张,过度强调粮食总产量,而静态化思维、历史记忆、惯性判断及前期经验又强化了以上观念;体制的制约主要在于独大且难以监控的单一政府储备主体与叠床架屋的涉粮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源于落伍的观念与体制的制约之间的相互强化,因而,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同时转变观念与加快体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定价 逆市场化 静态化思维 封闭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美、欧经验,健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洁香 邢孝兵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 美国 欧盟 经验借鉴 保护价制度 补贴政策 粮食政策 立法 粮食储备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力耦合式”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予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协调与粮食价格有关的诸多矛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机制。健全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价格杠杆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粮食价格调控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和市场形成互为补充、有机耦合的关系... 协调与粮食价格有关的诸多矛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机制。健全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价格杠杆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粮食价格调控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和市场形成互为补充、有机耦合的关系。"二力耦合式"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运行方式是:基础的市场和辅助的政府有机衔接;内生的市场和外生的政府内外呼应;微观的市场和宏观的政府相互结合;直接的市场和间接的政府良性互动;正常时的市场和异常时的政府互为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二力耦合” 市场机制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敏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5,共4页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市场中供求双方利益。构建合理科学的粮食价格机制,能够有效防范价格的大幅波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粮食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虽然可以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市场中供求双方利益。构建合理科学的粮食价格机制,能够有效防范价格的大幅波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粮食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虽然可以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作用,同时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加强信息发布,从而真正解决粮食市场的"买贵卖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失灵 蛛网模型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