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己定对粪肠球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徐智博 姜鑫淼 +3 位作者 甄雨琦 白玛曲珍 孙梦瑶 孟秀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氯己定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E.faecalis标准菌株反复暴露于氯己定中传代10代,记录每一次传代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收集第10代且MIC值增加的细菌,即为E.faecalis氯己定...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氯己定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E.faecalis标准菌株反复暴露于氯己定中传代10代,记录每一次传代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收集第10代且MIC值增加的细菌,即为E.faecalis氯己定耐药菌株(E.faecalis-Cs)。绘制2种菌株生长曲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菌株形态表现,结晶紫染色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形成量,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MATH)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疏水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中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S)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传代次数(第0~10代)的增加,E.faecalis的MIC值逐渐升高。E.faecalis和E.faecalis-Cs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E.faecalis和E.faecalis-Cs均呈椭圆形或双球型,细胞壁结构完整,边缘光滑,细胞质分布均匀,2种细菌形态大小和细胞壁厚度及完整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晶紫染色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5)。MATH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的细菌疏水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细菌生物膜中Lux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E.faecalis在反复暴露于氯己定后会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致病能力增强。群体感应(QS)系统LuxS基因高表达和更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能是E.faecalis对氯己定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菌 氯己 粪肠球菌氯己定耐药菌株 群体感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