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新奥尔松古海鸟粪土层的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林喜 罗泓灏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对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一级海岸阶地上的海蚀凹槽沉积剖面进行沉积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的70—118 cm段显著受到了海鸟粪沉积的影响,为含贝壳的海鸟粪土沉积层。该段粪土沉积层中大多数元... 对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一级海岸阶地上的海蚀凹槽沉积剖面进行沉积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的70—118 cm段显著受到了海鸟粪沉积的影响,为含贝壳的海鸟粪土沉积层。该段粪土沉积层中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随深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其中TOC、TN、Se、Sr、CaO、Pb、As、Zn等元素含量在深度剖面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趋势。对粪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浓度剖面上具有较好协同关系的上述元素组合与海鸟粪有机质的输入密切相关,这些具有显著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的元素共生组合是北极新奥尔松粪土沉积层的生物地球化学组合的标型特征,它们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鸟粪对沉积物的影响程度。海鸟粪土生物地球化学标型组合特征的识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12—4 ka B.P.的海鸟生态系统和气候演化记录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古海蚀凹槽 粪土层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无冰区生态与环境变化在粪土层中的记录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立广 刘晓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2期57-62,共6页
极地海鸟、海兽等生物排泄物的堆积层和含粪的沉积层是进行极地生态地质学研究的良好载体。从生物粪土沉积层中恢复出的企鹅、海豹数量变化记录表明,历史时期南极企鹅、海豹种群数量出现过显著的波动。在新冰期时企鹅数量锐减,气候过冷... 极地海鸟、海兽等生物排泄物的堆积层和含粪的沉积层是进行极地生态地质学研究的良好载体。从生物粪土沉积层中恢复出的企鹅、海豹数量变化记录表明,历史时期南极企鹅、海豹种群数量出现过显著的波动。在新冰期时企鹅数量锐减,气候过冷或过暖都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南极海豹数量变化也受到气候变化、海冰条件和取食行为的控制。另外,南极海豹毛和生物粪土层中还保存了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史信息,汞(Hg)含量的波动与人类冶金文明的盛衰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生物粪土层 企鹅 海豹 生态与环境变化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粪土层中石英砂表面的化学溶蚀形貌及实验模拟
3
作者 罗泓灏 孙立广 +2 位作者 尹雪斌 刘晓东 夏丽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5-196,共12页
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中石英砂微形貌的特征,发现在企鹅粪含量高的沉积层中石英砂表面具有明显的碗状溶蚀坑等化学溶蚀特征,这一溶蚀特征在Y2湖企鹅粪含量低的沉积层和研究区的其他未受企鹅粪影响的... 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中石英砂微形貌的特征,发现在企鹅粪含量高的沉积层中石英砂表面具有明显的碗状溶蚀坑等化学溶蚀特征,这一溶蚀特征在Y2湖企鹅粪含量低的沉积层和研究区的其他未受企鹅粪影响的沉积环境中均未明显出现。为了揭示这一特殊化学溶蚀现象的作用机制,根据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自然沉积环境,通过条件实验确定在实验室内使用酸性较高的氟溶液(1mol.L-1HF溶液)对石英砂进行溶蚀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可以得到与企鹅粪土沉积层中石英砂相近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这表明它们是在相似的过程中形成的。企鹅粪土沉积层酸性高氟环境中可能存在的HF酸化学溶蚀作用是形成企鹅粪土层中石英砂表面特有溶蚀坑的主要原因。在南极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碗状溶蚀坑与企鹅粪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从而使石英砂的表面微形貌分析成为南极企鹅生态研究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粪土层 石英砂 微形貌 溶蚀作用 酸性高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企鹅和海豹粪土层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
4
作者 马大卫 朱仁斌 +2 位作者 丁玮 褚海燕 申聪聪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37,共12页
海洋动物粪土是南极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粪土层细菌群落对南极苔原碳、氮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南极海洋动物粪土层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却鲜有报道。本文采集了东南极4个企鹅、海豹粪土剖面样品,通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 海洋动物粪土是南极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粪土层细菌群落对南极苔原碳、氮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南极海洋动物粪土层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却鲜有报道。本文采集了东南极4个企鹅、海豹粪土剖面样品,通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土壤呼吸、DNA浓度和qPCR测定以及16S rDNA-DGGE分析,探讨了粪土层中细菌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微生物熵和qPCR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而代谢熵增加,表明随深度增加,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细菌丰度和酶分泌量减小,需更多有机碳进行能量代谢。土壤DNA浓度与pH、含水率、TOC、TN、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以及酶活性呈高度正相关,表明这些因子对粪土层中细菌种群的丰度有重要影响。DGGE图谱分析证实:东南极海洋动物粪土中含丰富的细菌群落结构,随深度增加泳道带型数量和亮度递减,表明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递减。聚类分析表明:4个剖面随深度泳道带型差异明显,细菌遗传相似性为46%,企鹅、海豹粪土细菌群落差异性尤为明显;Q因子分析发现4个粪土剖面中,细菌丰度与企鹅、海豹粪的相对含量呈协调一致性变化,且表层5 cm粪土层细菌丰度最高,表明东南极企鹅和海豹排泄物对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土层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