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景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检查诊...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110例受试者中,确诊结直肠癌92例。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联合检测>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粪便隐血试验试剂实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林海 黄晓燕 +1 位作者 张云虎 徐德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试剂 实验效果 评价 胶体金试纸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慧 杨海芸 +5 位作者 牟姗 王琴 施蓓莉 顾乐怡 杭瑛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的发生率,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2007年03月~2007年06月于我院肾脏科就诊的176例CK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中...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的发生率,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2007年03月~2007年06月于我院肾脏科就诊的176例CK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的临床、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180例正常对照组IFOBT阳性率5%,CK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3.236,P<0.01)。CKD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105.59±27.03)g/dlvs(121.00±25.62)g/dl,P<0.05],血沉[(59.77±32.91)mm/hvs(9.54±3.21)mm/h,P<0.05]、血肌酐[203.75(74.50~567.25)μmol/Lvs68.00(45.00~95.00)μmol/L,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CKD组中,IFOBT阳性的患者与IFOBT阴性的患者相比,年龄大(P<0.01)、血沉升高(P<0.05)、C反应蛋白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P<0.01)降低。IFOBT阳性患者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血沉、血磷、iPTH随GFR下降而升高。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GFR(r=-0.191,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对CKD患者IFOBT阳性的30例患者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癌2例(6.7%),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1例(36.7%),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4例(13.3%),出血性肠炎9例(30%),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3.3%)。结论:CKD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随着患者GFR的下降,发生病变的几率升高。而IFOBT是可行有效地检测方法,对于CK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假性结果原因分析
4
作者 侯传玲 《淮海医药》 2005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假性结果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粪便隐血试验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婷 吕志武 +2 位作者 吴建维 胡敏 林丽嫚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16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NBI检查和FOBT,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 目的探究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16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NBI检查和FOBT,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NBI、FOBT及两者联合诊断对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NBI与FOBT联合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31%(60/65)、92.16%(47/51)、92.24%(107/116),其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FOBT单一诊断,准确率也高于NBI单一诊断(P <0.05)。结论 NBI与FOBT联合诊断胃癌的准确性高于单一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粪便隐血试验 胃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便隐血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正宇 景丽玲 +3 位作者 宋珊珊 周利华 高谦 岳展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O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O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记录患者NLR、CRP、ESR、OB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4个指标并生成联合诊断因子,用ROC曲线比较联合诊断因子与4个指标对克罗恩病的辅助鉴别价值;通过将个体患者的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进行辅助鉴别。结果克罗恩病患者NLR、CRP、ESR、OB水平高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7~-4.148,P<0.01)。联合诊断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81,高于NLR、CRP、ESR、OB的曲线下面积(0.759、0.695、0.652、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5.60,P<0.01),最佳临界值为0.498时,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3.3%,诊断准确性为81.1%。随机选取1例不在本次实验统计范围内的患者,将其数据代入模型,得出P=0.831,大于临界值0.498,表明在诊断准确性81.1%的条件下,判断该患者患有克罗恩病。结论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NLR、CRP、ESR、OB辅助鉴别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相比于各单项检测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易激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粪便隐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隐血联合免疫法检测大肠癌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海深 成敬锋 +1 位作者 陈国强 唐光定 《现代医院》 2009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评价粪便隐血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双联法)对检测大肠癌(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对43例确诊为大肠癌(结、直肠癌)病人用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和联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联合免疫法和联苯胺法的阳性率分... 目的评价粪便隐血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双联法)对检测大肠癌(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对43例确诊为大肠癌(结、直肠癌)病人用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和联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联合免疫法和联苯胺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0.7%、60.5%(p<0.01)。结论联合免疫法检测结、直肠癌能够起到优势互补,敏感性远远超过传统联苯胺法。为了提高对大肠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我们建议常规采用联合免疫法进行粪便隐血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 联合免疫法 敏感性 大肠癌 联苯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显色法和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衡素景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1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显色法和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准确性的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黄河中心医院325例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08例(A组),下消化道出血77例(B组),无消化道疾病的常规粪便样本140例(C组... 目的探讨化学显色法和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准确性的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黄河中心医院325例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08例(A组),下消化道出血77例(B组),无消化道疾病的常规粪便样本140例(C组)。比较三组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粪便隐血的筛检效率,以及两种隐血试验检测人全血血红蛋白(Hb)灵敏度差异。结果化学显色法在A组和C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胶体金免疫法(P<0.05),在B组中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胶体金免疫法(P<0.05);化学显色法及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3.78%、82.16%,特异度为89.29%、97.86%,准确率为86.15%、88.92%,阳性预测值为91.18%、98.06%,阴性预测值为80.65%、80.59%,Kappa值为0.721、0.780;化学显色法的灵敏度为10μg/mL,胶体金免疫法的灵敏度为0.1μg/mL,Hb浓度>1000μg/mL时胶体金免疫法灵敏度下降。结论化学显色法检测和胶体金免疫法对于消化道不同出血位置的检测具有各自优势,可结合两种检测方法对粪便隐血进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显色法 胶体金免疫法 粪便隐血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静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接受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患者,取患者粪便样本分成两份,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隐血,以内窥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胶体金... 目的分析对比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接受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患者,取患者粪便样本分成两份,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隐血,以内窥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137例,阳性率为68.50%,采用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182例,阳性率为9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性溃疡、结肠息肉、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单独阳性率检测中,免疫-化学双联法的准确性均高于胶体金法。结论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疾病时,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法 免疫-化学双联法 粪便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广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钦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粪便隐血检验、粪便肿瘤标志物检验、粪便隐血及...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钦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粪便隐血检验、粪便肿瘤标志物检验、粪便隐血及粪便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和病理活检。然后,将病理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使用粪便隐血检验、粪便肿瘤标志物检验、粪便隐血及粪便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进行病理活检的结果是:这100例患者均患有结直肠癌。与单独进行粪便隐血检验或粪便肿瘤标志物检验的结果相比,使用粪便隐血检验及粪便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 :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准确率较高,可将此检验方法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检验 粪便肿瘤标志物检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方法的优缺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建军 刘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5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wH)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接受wH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阴性的住院患者300例,根据wH试纸条上粪便外观与颜色分为正常组190例与异常组110例。所有样本均接受匹拉米同法复查,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胶体金(wH)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接受wH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阴性的住院患者300例,根据wH试纸条上粪便外观与颜色分为正常组190例与异常组110例。所有样本均接受匹拉米同法复查,比较两组复查结果。结果:正常组经匹拉米同法复查190例,显示均为阴性;而异常组经匹拉米同法复查110例,显示阳性62例,禁食3 d,复查依旧有阳性41例;两组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H试纸条检测粪便隐血效果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粪便颜色异常者,复查阳性率较高。因此wH试纸条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或筛查工具,难以替代内镜、X线、胃镜等检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试纸条 粪便隐血 优点 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粪便隐血实验筛查在体检途径中对两癌早发现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卿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9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体检项目中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粪便隐血实验(FOBT)筛查数据,探索胃癌及肠癌早发现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梅陇镇2018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中肿瘤危险度评估及FOBT筛查数据,对肿瘤危险度评估阳性结合FOBT筛查阳性者... 目的:分析老年人体检项目中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粪便隐血实验(FOBT)筛查数据,探索胃癌及肠癌早发现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梅陇镇2018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中肿瘤危险度评估及FOBT筛查数据,对肿瘤危险度评估阳性结合FOBT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追踪胃镜及肠镜的检查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危险度评估7059例,FOBT送检6353份,阳性高危2758例,初筛阳性率为39.07%。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73例,应答率为2.65%。确诊胃癌、肠癌各1例,胃癌肠癌检出率为2.83%。结论:梅陇镇老年人体检途径中胃癌肠癌危险度评估和FOBT筛查参与率均较高,初筛阳性率也较高,但胃镜及肠镜应答率明显低于上海市其他地区。健康意识薄弱、无症状侥幸心理是影响居民胃镜及肠镜检查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危险度评估问卷 粪便隐血实验筛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粪便隐血免疫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鸿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粪便隐血免疫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粪便隐血检测,观察比较两... 目的:探讨分析粪便隐血免疫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粪便隐血检测,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化学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79.82%)明显高于免疫法(71.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免疫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略高于化学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化学检测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准确率较高,若患者的免疫学隐血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建议其使用化学检测法进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法 化学法 粪便隐血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联合危险度评估在社区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杰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FIT)联合危险度评估在社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吴江区开展CRC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结果为阳性的有61...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FIT)联合危险度评估在社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吴江区开展CRC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结果为阳性的有613例;评估阳性的人群中有320例作为试验组(1次定性FIT+1次定量FIT),293例作为对照组(2次定性FIT)。试验组中有59例接受了肠镜检查,对照组中有36例接受了肠镜检查。结果试验组的初筛阳性率为25.93%(83例),对照组的初筛阳性率为18.77%(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中,病变(CRC或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为83.05%(49例),对照组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中,病变(CRC或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为63.89%(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显示,定量FIT筛查早期肠道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02,95%CI 0.695~0.989)。结论定量FIT在社区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 社区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胶体金法在检测粪便隐血中的应用
15
作者 洪明凤 《大众标准化》 2023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探究胶体金法在检测粪便隐血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共200份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粪便隐血样本进行检测,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为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以临床检验作为金标准... 探究胶体金法在检测粪便隐血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共200份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粪便隐血样本进行检测,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为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以临床检验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检测方法诊断效能。结果表明200例住院患者中,经临床检验诊断确诊阳性为135例,占比67.50%;邻甲联苯胺化学法阳性检出率为55.00%,免疫胶体金法阳性检出率为66.00%,免疫胶体金法阳性检出率高于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苯胺法阳性检查中,包括消化道出血38例,占比76.00%;溃疡性结肠炎35例,占比55.00%;胃溃疡22例,占比44.00%;胃炎15例,占比30.00%。联苯胺法阳性检查中,包括消化道出血42例,占比84.00%;溃疡性结肠炎37例,占比74.00%;胃溃疡30例,占比60.00%;胃炎23例,占比54.00%;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数据比较,邻甲联苯胺化学法检查效能81.48%、86.15%、83.00%;免疫胶体金法检查效能:97.78%、95.38%、97.00%,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是免疫胶体金法检出效能更加理想(P<0.05)。由此可知,在粪便隐血检测中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具有诸多优势,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易受到多因素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邻甲联苯胺化学法,但还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分析,需要与邻甲联苯胺化学法联合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且准确的检查依据,帮助患者诊断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法 检测 粪便隐血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粪便MGMT基因甲基化和隐血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玉 卢娟 +4 位作者 蔡利励 冯琼 邹叶青 刘川 郑剑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甲基化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FOBT对56例CRC患者和34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分析MGM... 目的探讨粪便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甲基化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FOBT对56例CRC患者和34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分析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FOBT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RC患者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3.9%,体检健康者为2.9%;联合FOBT检测诊断CRC敏感性为55.4%,明显高于单独MGMT基因甲基化的33.9%(χ2=14.674,P<0.01)和单独FOBT的33.4%(χ2=14.322,P<0.01)。MGMT基因甲基化与CRC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隐血可提高CRC的诊断效率,有望成为CRC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粪便隐血试验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联隐血试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云虎 张蓉 +1 位作者 柯美津 涂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测定粪便隐血(Ob)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上述三法对100例门诊患者和3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便进行检测。结果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0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1%,续检率100%,双联试剂... 目的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测定粪便隐血(Ob)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上述三法对100例门诊患者和3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便进行检测。结果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0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1%,续检率100%,双联试剂法一次检出率为100%;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免疫法首次检出率60%,续检率为97%,双联法的一次检出率为100%。结论双联试剂法避免了免疫法、化学法造成的假阴性、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免疫法 化学法 双联试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飞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比较几种粪便隐血实验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评价转铁蛋白(Tf)在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对600例临床怀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检测血红蛋白(Hb)... 目的比较几种粪便隐血实验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评价转铁蛋白(Tf)在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对600例临床怀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检测血红蛋白(Hb)、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Hb和Tf。结果血红蛋白化学法(以下简称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3%,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4.8%;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胶体金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0.4%,下化道出血的阳性率77.6%;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转铁蛋白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82.3%,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66.4%;联合检测法(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两次同时检测,有一项阳性即为阳性)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90.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97.6%。结论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b与T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 化学法 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 转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硕 何翠琴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50例健康人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进行隐血检测。化学法检测Hb、单克隆抗体胶体...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50例健康人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进行隐血检测。化学法检测Hb、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Hb和Tf。结果血红蛋白化学法(以下简称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4.8%,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5%,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16.0%;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血红蛋白单克隆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7.8%,检测下化道出血的阳性率66.3%,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0%;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转铁蛋白单克隆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1.8%,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64.6%,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0%;联合检测法(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两次同时检测,有一项阳性即为阳性)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3.7%,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8%,健康组阳性率为2.0%。结论粪便中的Hb与T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包括胃、肠的溃疡、钩虫病、恶性肿瘤、息肉等)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 化学法 单克隆抗体法 转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胺类隐血试剂的比较及干扰因素的观察
20
作者 张建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6-76,共1页
联苯胺类隐血试剂的比较及干扰因素的观察张建华(南通市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苏216000)联苯胺类隐血试剂有联苯胺、邻甲联苯胺及二盐酸联苯胺等,而以前二者最为常用。[1~3]这类试剂的优点是反应易被肉眼所鉴别。本文报道了... 联苯胺类隐血试剂的比较及干扰因素的观察张建华(南通市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苏216000)联苯胺类隐血试剂有联苯胺、邻甲联苯胺及二盐酸联苯胺等,而以前二者最为常用。[1~3]这类试剂的优点是反应易被肉眼所鉴别。本文报道了联苯胺及邻甲联苯胺的实验结果。1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甲联苯胺 联苯胺类 干扰因素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隐血试验 潜血试验 试剂 粪便隐血 维生素 分光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