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盲插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续贯肠内营养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
1
作者 何杨 侯志冰 +2 位作者 王烈 宋京翔 王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究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分成观察组(A组,n=42)及对照组(B组,n=37),A组床旁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B组胃管减压,肠梗阻解... 目的探究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分成观察组(A组,n=42)及对照组(B组,n=37),A组床旁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B组胃管减压,肠梗阻解除后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腹部改善、炎症及并发症指标。结果营养方面,在第7天的Alb、Pa及NRS2002评分上,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改善方面,在日均减压引流量、日均腹围减少量、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恢复EN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方面,治疗后第4、7天的CRP、IL-6、WBC,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在腹胀及腹泻等EN不耐受、反流及保守无效中转手术上,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电解质紊乱上,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小肠梗阻 盲插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董江楠 蔡晓燕 +6 位作者 乔德林 陈石伟 杨志强 吕强 孙奇 张亚运 夏荣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小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征象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志伟 刘云飞 +2 位作者 张颖 罗朝峰 刘晶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可用以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患者手术时机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组18例,保守治疗组33例,由2名主治医师对所有CT图像进行分析及术前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梗阻程度... 目的探讨可用以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患者手术时机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组18例,保守治疗组33例,由2名主治医师对所有CT图像进行分析及术前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梗阻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移行带、粘连带位置、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腹腔积液共6种CT征象。统计比较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结果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粘连性小肠梗阻的6种CT征象中,完全性肠梗阻(P=0.031)、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P=0.031)、小肠粪征(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的OR>1,而小肠粪征OR<1。结论完全性小肠梗阻、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3个CT征象对于预测ASBO患者手术时机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粘连性小肠梗阻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连性小肠梗阻后肠绞窄发生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梗阻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杜记涛 曹建 +4 位作者 赵稳 赵卫杰 陈广龙 万相斌 李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后肠绞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究肠绞窄对术后梗阻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279例行手术治疗的aSBO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7~33个月,aSBO后79例发生肠绞窄(其中术后梗阻复发30例),200例未发生肠绞窄(其中术后梗... 目的: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后肠绞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究肠绞窄对术后梗阻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279例行手术治疗的aSBO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7~33个月,aSBO后79例发生肠绞窄(其中术后梗阻复发30例),200例未发生肠绞窄(其中术后梗阻复发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BO后肠绞窄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肠绞窄对术后aSBO复发的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持续腹痛、无肠鸣音减弱、无腹膜炎、白细胞计数(10~15)×109个/L、CT示无肠壁密度降低、CT示无肠系膜肿胀增厚提示aSBO后肠绞窄发生的风险较低,OR(95%CI)分别为0.169(0.044~0.643)、0.030(0.008~0.114)、0.034(0.010~0.121)、0.161(0.044~0.583)、0.121(0.019~0.759)、0.107(0.023~0.48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腹部外伤史、腹部手术史后,肠绞窄是术后aSBO复发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155(1.266~3.671)。结论:持续腹痛、肠鸣音减弱、腹膜炎发生情况、白细胞计数、CT表现可用于评估aSBO后肠绞窄发生趋势;肠绞窄是术后aSBO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小肠梗阻 肠绞窄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