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株昆虫细胞系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洪春 王晓云 李国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Mythimna separata Polyhedrosis Virus,Ms NPV)感染粘虫的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草地夜蛾的 IPL B- SF- 2 1AE,八字地老虎的 Xc730 E四株昆虫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 ,异源的 IPL B- SF- 2 1AE... 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Mythimna separata Polyhedrosis Virus,Ms NPV)感染粘虫的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草地夜蛾的 IPL B- SF- 2 1AE,八字地老虎的 Xc730 E四株昆虫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 ,异源的 IPL B- SF- 2 1AE和 Xc730 E细胞均不能被 Ms NPV感染 ,同源的 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细胞对 Ms NPV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前者在接种病毒后 10 d感染率平均达 39.51% ,形成多角体数目为 2 6.14PIBs/感染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昆虫细胞系 感染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和离体培养的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洪春 赵奎军 王晓云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粘虫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 增殖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和增效蛋白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涛 王俊平 +2 位作者 李淑文 周洪旭 李国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7,共5页
离体和活体处理粘虫幼虫围食膜后,通过SDS-PAGE分析其围食膜蛋白条带的变化、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生物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粘虫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及其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sNPV)的... 离体和活体处理粘虫幼虫围食膜后,通过SDS-PAGE分析其围食膜蛋白条带的变化、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生物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粘虫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及其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s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FB28离体处理围食膜能够解离大部分围食膜蛋白,幼虫摄取含有1%FB28的饲料4 h后,围食膜破裂,呈现出蓝色的荧光,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En-Ha离体处理围食膜,能够降解高分子量蛋白,出现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低分子量蛋白条带出现的现象;幼虫摄取含有9μg/mL En-Ha饲料7 h后,围食膜极易断裂,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实验后,FB28和En-Ha处理的幼虫围食膜都能够恢复正常,其破坏作用是短暂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FB28和En-Ha均能够通过破坏围食膜完整性提高MsNPV的感染率,使LC50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增效蛋白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围食膜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p35基因序列与分子进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宇琳 曹广力 +1 位作者 薛仁宇 贡成良 《中国蚕业》 2006年第3期13-22,共10页
本文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o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病毒(AucaNPV)、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seNPV)、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cuNPV)和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RaouNPV)6类杆状病毒的p35基因进... 本文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o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病毒(AucaNPV)、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seNPV)、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cuNPV)和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RaouNPV)6类杆状病毒的p35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eseNPV、AucaNPV、SpliNPV、RaouNPV、BomoNPVp35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在78% ̄100%之间,氨基酸间的同源性在58% ̄100%之间,总体上p35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Chou-Fasman法对蛋白2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不同杆状病毒P35蛋白的2级结构在总体上具相似性,但在某些区域显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许是导致P35抗凋亡活性不同的原因。Neighbor-Joining算法建立了基于p35基因的分子进化系统树,结果显示:LeseNPV处于无根树的最根部,与其它NPV相距较远,AucaNPV、SpliNPV、RaoumuNPV各自形成独立的分枝,BomoNPV与HycuNPV形成独立的1组;12种不同来源的BomoNPVp35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omoNPV基本上按采集地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5基因 杆状病毒 分子进化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基因序列 美国白蛾型多病毒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多角病毒 苜蓿银纹夜蛾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