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杂种后代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粘滞性淀粉谱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业坚 张增勤 +2 位作者 刘守平 何方印 舒庆尧 《作物研究》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以克螟稻TS5为亲本与5个感虫亲本作正反杂交配组,分析了各组合后代抗虫株系和非抗虫株系及其双亲的直链淀粉含量(AAC)和粘滞性淀粉谱(RVA谱)。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AAC基本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高值亲本,AAC与最粘时间(PT)呈极显著正相... 以克螟稻TS5为亲本与5个感虫亲本作正反杂交配组,分析了各组合后代抗虫株系和非抗虫株系及其双亲的直链淀粉含量(AAC)和粘滞性淀粉谱(RVA谱)。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AAC基本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高值亲本,AAC与最粘时间(PT)呈极显著正相关(0.7929),与消减值(SBV)、最高粘度(PKV)、热浆粘度(HPV)、冷胶粘度(CPV)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杂种后代的RVA谱特征值与其双亲相比,无明显变化,但部分性状有所改善。这为抗虫杂交水稻的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粘滞性淀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莫文伟 旷娜 +3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晓敏 周蔚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显著;再生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比双季晚稻的分别降低了7.7%和15.9%,而与一季晚稻的相差较小;再生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双季晚稻的降低了3.3%,但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2.9%;再生稻的胶稠度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1.9%,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3.0%。再生稻和一季晚稻种植下,6个品种的RVA谱特征参数无显著差异,一季晚稻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双季晚稻的。综合来看,再生稻稻米品质整体介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之间,表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一季晚稻 双季晚稻 稻米品质 淀粉粘滞性(R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