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杨勇杰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徐宏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北京市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分 特征 有毒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宁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1-234,275,共5页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其比值最低。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气溶胶粒子的粒级分布具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6~8级(<1.1μm)、1级(5.8~9.0μm)、0级(9~10μm)和5级(1.1~2.1μm);春季出现沙尘时粗粒子明显增多,气溶胶粒子的粒级主要集中在0级(9~10μm)、1级和3级(3.3~4.7μm);冬季重污染天气下细粒子浓度高,峰值出现在1级、7级和5级(1.1~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波 李少宁 +3 位作者 鲁绍伟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对北京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PM_(2.5)和PM_(10)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南海子公园空气质量浓度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2±19... 对北京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PM_(2.5)和PM_(10)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南海子公园空气质量浓度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2±19.19)μg·m^(-3)和(125.58±3.62)μg·m^(-3),南海子公园大气颗粒物主要是以细粒子为主,PM_(2.5)超标46.96%,PM_(10)未超标;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以夜间低,白天高为主,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南海子公园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从不同月份来看,南海子公园PM_(2.5)质量浓度6月最大、8月最低;温度、风和降水与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湿度与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大风和降雨能有效的清除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南海子公园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街道交通高峰期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利容 王新明 +3 位作者 何秋生 丁翔 李龙凤 王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广州市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细颗粒 pm2.5 质量浓度 大气污染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鲁兴 吴贤涛 《焦作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87-490,共4页
对北京市2003年11月至12月间供暖期中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状况作了较详细的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的这段时间,其PM10和PM2.5质量浓度因日因月而异,其中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253.1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996)1.9倍,PM2.5的变化幅度在8.9-2... 对北京市2003年11月至12月间供暖期中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状况作了较详细的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的这段时间,其PM10和PM2.5质量浓度因日因月而异,其中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253.1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996)1.9倍,PM2.5的变化幅度在8.9-276.2μg/m3之间,其平均值为145.2μg/m3,超过1999-2000年监测数值38.4%;其污染源和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供暖期间,温度、湿度和风速对PM10和PM2.5的累积和消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质量浓度 大气 采暖期 污染源 悬浮颗粒物 变化分析 变化幅度 累积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区大气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董娅玮 杜新黎 +5 位作者 李扬扬 曹磊 张佳音 蒙瑞丽 唐小威 赵胤翔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设置1个监测点位,采集了西安市区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区PM2.5质量浓度为16-558μg/m3,平均值为128μg/m3,超标率69.1%;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 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设置1个监测点位,采集了西安市区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区PM2.5质量浓度为16-558μg/m3,平均值为128μg/m3,超标率69.1%;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μg/m3,平均值为249μg/m3,超标率71.8%。虽然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逐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31 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ρ(PM2.5)/ρ(PM10)为0.245-0.822,平均值为0.510,说明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此外,该比值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霾天气发生时,该比值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污染特征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城区典型区域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华锦欣 任晓旭 +4 位作者 雷亦晨 胡俊靖 戎建涛 冯晓月 曹鸿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为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中PM_(2.5)、PM_(10)的浓度变化特征,在采荷监测区内对PM_(2.5)、PM_(10)浓度变化和气象特征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呈冬春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出现最高值(104.35±99.86)μg/m^3;颗粒物... 为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中PM_(2.5)、PM_(10)的浓度变化特征,在采荷监测区内对PM_(2.5)、PM_(10)浓度变化和气象特征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呈冬春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出现最高值(104.35±99.86)μg/m^3;颗粒物PM_(10)呈冬季远高于其他季节,浓度为(274.39±160.92)μg/m^3,春秋两季相较于夏季高约1倍,说明颗粒物PM_(10)比PM_(2.5)的污染来源更为多样,成分更为复杂。PM_(2.5)、PM_(10)在不同的季节中,二者的相对浓度和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细颗粒物浓度日间变化过程在季节间大势体变化趋势规律类似,在观测时段内从峰值逐渐减小,伴随季节间的差异而呈不同的波动。PM_(2.5)/PM_(10)值范围为0.26~0.58,春冬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51和0.50,夏秋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34和0.32,表明春秋两季污染物中PM_(2.5)比例高;颗粒物PM_(2.5)、PM_(10)质量浓度与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19、0.640;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9、0.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 浓度 大气污染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郊区空气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红 刘豪 +1 位作者 彭景权 马玉华 《绿色科技》 2015年第8期249-251,共3页
利用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郊区观测站采集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3年贵阳市郊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贵阳市郊区PM10和PM2.5日均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PM10和PM2.5日均浓度的超标率较低,《环境空气质... 利用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郊区观测站采集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3年贵阳市郊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贵阳市郊区PM10和PM2.5日均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PM10和PM2.5日均浓度的超标率较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达标率分别为97.5%和90.1%,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为9d和36d,PM2.5/PM10的比例为0.61,贵阳市PM10和PM2.5质量浓度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pm10 pm2.5 污染特征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州市区大气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夏亚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7期64-67,共4页
根据鄂州市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采集的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5年鄂州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鄂州市PM2.5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鄂州市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采集的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5年鄂州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鄂州市PM2.5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均值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呈双峰型,夜晚整体高于白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月均值峰值均出现在1月,谷值均出现在7月,各月PM2.5的超标天数都多于PM10;11月的β值(PM2.5和PM10的浓度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污染特征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10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被引量:162
11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2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浓度 pm10 TSP 细颗粒物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9
12
作者 任丽红 周志恩 +4 位作者 赵雪艳 杨文 殷宝辉 白志鹏 姬亚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μg/m3,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02
13
作者 包贞 冯银厂 +2 位作者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植物叶片滞留PM_(2.5)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4 位作者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叶片滞留PM2.5等大气颗粒物质量,为评价不同树种和林分结构的滞尘功能差别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叶片 pm10 pm2.5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PM2.5和PM10来源解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宋娜 徐虹 +4 位作者 毕晓辉 吴建会 张裕芬 杨海航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体样品的化学组成,建立了源化学成分谱.使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海口市大气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并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化.冬季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硫酸盐和煤烟尘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3.6%、16.7%,17.5%、29.8%,13.3%、15.7%和13.0%、15.3%;春季机动车尾气尘、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二次硫酸盐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7.5%、35.0%,20.2%、14.9%,12.8%、6.0%和9.5%、10.5%.冬季较重的颗粒物污染可能来自于华南内陆地区的区域输送,特别是,本地排放极少的煤烟尘和二次硫酸盐受区域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pm10 pm2.5 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郊区环境大气中颗粒物PM_(10)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特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琪 邓启红 +1 位作者 唐猛 刘蔚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19-2423,共5页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μg/...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μg/m3,明显超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秋、冬季节质量浓度高于夏季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受城市交通密度的影响显著,峰值分别出现于9:00与18:00附近,与早晚交通高峰期吻合;PM10质量浓度在工作日与周末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周末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质量浓度,而冬季则相反;颗粒物PM10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我国现行采用的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仍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颗粒物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雾霾期大气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琨 贾琳琳 +4 位作者 黄丽坤 崔晨 王凤艳 吕娜 赵庆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3-58,共6页
为掌握雾霾期大气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采集东北某市2013年10月20~31日发生严重雾霾期间大气PM2.5和PM10样品,分析颗粒物样品中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的质量浓度... 为掌握雾霾期大气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采集东北某市2013年10月20~31日发生严重雾霾期间大气PM2.5和PM10样品,分析颗粒物样品中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各水溶性离子均表现为夜间质量浓度大于日间质量浓度,其在雾霾期PM2.5中的昼、夜质量浓度比为1.68;NO3-、SO42-、NH4+等3种离子质量浓度较高,雾霾期PM2.5中质量分数分别为11.03%、8.3%和7.39%,PM10中也有类似结果.K+和Ca2+在PM2.5和PM10中,雾霾期和非雾霾期质量分数变化不大.根据各离子比值,可以判定雾霾期固定源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更大,说明雾霾期城市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影响较大.对比2009年10、11月水溶性离子数据发现移动源污染贡献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水溶性离子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地区道路PM_(10)/PM_(2.5)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潘纯珍 陈刚才 +4 位作者 杨清玲 王定勇 赵琦 周贤杰 张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579,共4页
采用单点监测、水平分布监测和垂直分布监测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城区道路PM10和PM2.5的浓度分布;并结合车流量调查,探讨了交通干道PM10,PM2.5浓度分布与车流量,以及距离干道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干道PM10,PM2.5... 采用单点监测、水平分布监测和垂直分布监测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城区道路PM10和PM2.5的浓度分布;并结合车流量调查,探讨了交通干道PM10,PM2.5浓度分布与车流量,以及距离干道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干道PM10,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05.364μg/m3和261.878μg/m3,PM10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质量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PM2.5没有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10pm2.5) 水平和垂直分布 质量浓度 交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市PM_(2.5)与PM_(10)污染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永杰 王梅梅 +3 位作者 孙萌 高雅 田景芝 于文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8,共9页
对2014—2016年齐齐哈尔市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PM_(2.5)/PM_(10)以及PM_(2.5)与PM_(1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4—2016年齐齐哈尔的PM_(2.5)与PM_(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7、62.9μg/m^3,... 对2014—2016年齐齐哈尔市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PM_(2.5)/PM_(10)以及PM_(2.5)与PM_(1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4—2016年齐齐哈尔的PM_(2.5)与PM_(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7、62.9μg/m^3,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冬季的PM_(2.5)与PM_(10)浓度最高,秋季次之,春季与夏季相对较低;2014—2016年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整体呈现2—6月逐渐下降,9—11月逐渐上升的规律;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现象;对PM_(2.5)与PM_(10)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896 3。同时,残差分析也说明两者拟合情况良好,四季相关系数为r_(秋季)(0.982 2)>r_(冬季)(0.964 4)>r_(夏季)(0.943 9)>r_(春季)(0.829 6);2014—2016年PM_(2.5)/PM_(10)平均值为55.27%,大气颗粒物PM_(2.5)的贡献率高达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齐齐哈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不同道路等级对近地空气PM_(2.5)和PM_(10)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二辉 陈家林 +2 位作者 郑敏 裴丙 杨喜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6-421,共6页
为探究城市不同道路等级对空气PM205和PM10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的金水路(快速路)、文化路(主干道)和东三街(支道)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的日均值表现为金水路〉文化路〉东三街,... 为探究城市不同道路等级对空气PM205和PM10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的金水路(快速路)、文化路(主干道)和东三街(支道)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的日均值表现为金水路〉文化路〉东三街,3条道路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质量浓度限值。文化路PM2.5和PM10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7:00—8:00。金水路PM2.5和PM10日变化波动性较小,且整体保持较高质量浓度水平。东三街PM2.5和PM10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6:00—8:00,在12:00之后随着车流量的变化呈现波动。3条道路PM2.5/PM10值为0.64—0.73,且在13:00—14:00之间出现峰值。PM2.5/PM10的平均比值:文化路(0.69)〉东三街(0.68)〉金水路(0.66),说明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大于PM10。3条道路的PM2.5、PM10号滚唐与圭溶普主闻存在相关性,但显著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等级 pm2.5质量浓度 pm10质量浓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