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分析 |
杨勇杰
王跃思
温天雪
徐宏辉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2
|
|
|
2
|
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 |
洪也
周德平
马雁军
刘宁薇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4
|
|
|
3
|
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陈波
李少宁
鲁绍伟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
《生态科学》
CSCD
|
2016 |
21
|
|
|
4
|
广州市街道交通高峰期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初步研究 |
赵利容
王新明
何秋生
丁翔
李龙凤
王好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5
|
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分析 |
鲁兴
吴贤涛
|
《焦作工学院学报》
CAS
|
2004 |
16
|
|
|
6
|
西安市区大气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
董娅玮
杜新黎
李扬扬
曹磊
张佳音
蒙瑞丽
唐小威
赵胤翔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9
|
|
|
7
|
杭州市城区典型区域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华锦欣
任晓旭
雷亦晨
胡俊靖
戎建涛
冯晓月
曹鸿景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8
|
贵阳郊区空气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
王永红
刘豪
彭景权
马玉华
|
《绿色科技》
|
2015 |
2
|
|
|
9
|
鄂州市区大气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
夏亚红
|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
2016 |
1
|
|
|
10
|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
肖致美
毕晓辉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5
|
|
|
11
|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
杨复沫
贺克斌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2
|
|
|
12
|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 |
任丽红
周志恩
赵雪艳
杨文
殷宝辉
白志鹏
姬亚芹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9
|
|
|
13
|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
包贞
冯银厂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2
|
|
|
14
|
测定植物叶片滞留PM_(2.5)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
洪秀玲
杨雪媛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
15
|
海口市PM2.5和PM10来源解析 |
宋娜
徐虹
毕晓辉
吴建会
张裕芬
杨海航
冯银厂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1
|
|
|
16
|
长沙市郊区环境大气中颗粒物PM_(10)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特性 |
王琪
邓启红
唐猛
刘蔚巍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
17
|
严重雾霾期大气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
王琨
贾琳琳
黄丽坤
崔晨
王凤艳
吕娜
赵庆良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18
|
重庆市地区道路PM_(10)/PM_(2.5)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
潘纯珍
陈刚才
杨清玲
王定勇
赵琦
周贤杰
张勇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6
|
|
|
19
|
齐齐哈尔市PM_(2.5)与PM_(10)污染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
郑永杰
王梅梅
孙萌
高雅
田景芝
于文柱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5
|
|
|
20
|
郑州市不同道路等级对近地空气PM_(2.5)和PM_(10)分布特征的影响 |
郭二辉
陈家林
郑敏
裴丙
杨喜田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