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大气稳定度的风电场等效粗糙度模型研究
1
作者 李宝良 张子良 +2 位作者 葛铭纬 王罗 刘永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4,共7页
目前模型未充分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在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通过建立风电场边界层的动量平衡关系和揭示风电场的流动不均匀性,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大气稳定度的风电场等效粗糙度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 目前模型未充分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在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通过建立风电场边界层的动量平衡关系和揭示风电场的流动不均匀性,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大气稳定度的风电场等效粗糙度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评估大气稳定度对风电场流动不均匀性以及等效粗糙度的影响,所得等效粗糙度平均误差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大气边界层 尾流 大涡数值模拟 等效粗糙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粗糙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甄婷婷 王盛 +3 位作者 王映 曹鹏 刘米仙 张立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5-128,共4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文中针对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开展平面磨削试验研究,建立了粗糙度数学模型,揭示了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制。试验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沿典型方向磨...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文中针对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开展平面磨削试验研究,建立了粗糙度数学模型,揭示了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制。试验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沿典型方向磨削时粗糙度符合该规律:轴向>法向>径向。此外,磨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随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加,加工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文中研究对提高复合材料加工精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并可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的精密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磨削机理 粗糙度模型 平面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TC25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尧 岳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145,共5页
TC25钛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是制造航空发动机的理想材料。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钛合金零件表面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正交试验数据,采用极差分析探究各铣削参数对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与影响规律。影响表面粗糙度的铣... TC25钛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是制造航空发动机的理想材料。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钛合金零件表面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正交试验数据,采用极差分析探究各铣削参数对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与影响规律。影响表面粗糙度的铣削参数的主次顺序为:每齿进给量f z>主轴转速n>轴向切深a p>径向切深a e。空列极差R=0.026,小于各因素极差值,说明各因素对指标均有较大影响且水平选择合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钛合金TC25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F=21.5473>F(4,11),说明模型高度显著。通过加工验证试验,证明了切削参数A 3 B 1 C 1 D 1为最优组合。验证试验的预测误差为1.2%~8.1%,证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5钛合金 正交试验 多元线性回归 粗糙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精加工粗糙度预测模型与加工量优化
4
作者 蔡玉俊 吴志静 戚厚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1-804,共4页
利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模具型腔精加工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了精加工中轴向切深、径向切深、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等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切削用量的优选,从而达到了在特定的条件下预测... 利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模具型腔精加工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了精加工中轴向切深、径向切深、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等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切削用量的优选,从而达到了在特定的条件下预测和控制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型腔 粗糙度模型 加工参数控制 析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轮抛磨叶片粗糙度预测建模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乔志杰 刘佳 +1 位作者 杨胜强 李静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201,206,共5页
为提高叶片表面粗糙度,预先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采用机器人夹持叶片、百叶轮作为抛磨工具的加工方式,对百叶轮抛磨叶片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表面粗糙度与抛磨力、百叶轮目数、叶片进给速度、百叶... 为提高叶片表面粗糙度,预先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采用机器人夹持叶片、百叶轮作为抛磨工具的加工方式,对百叶轮抛磨叶片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表面粗糙度与抛磨力、百叶轮目数、叶片进给速度、百叶轮线速度4个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片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得到较优工艺参数组合,最后对粗糙度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叶片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的先后顺序为:抛磨力>叶片进给速度>百叶轮线速度>百叶轮目数;在叶片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4μm的条件下,抛磨加工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百叶轮目数(320#),叶片进给速度(1.5mm/s),百叶轮线速度(12.147m/s),抛磨力(10N),最终叶片表面粗糙度在(0.2~0.3)范围内,符合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百叶轮 机器人 粗糙度预测模型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小波的表面粗糙度信息提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强 李艳娜 +1 位作者 崔凤奎 梅倩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7,5,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表面粗糙度,提出一种用二代提升小波用于滤波的方法。基于提升理论,对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构造提升小波滤波器。根据表面形貌的综合成分,构建零件表面形貌数学分析模型。基于模型构建原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基于Mat... 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表面粗糙度,提出一种用二代提升小波用于滤波的方法。基于提升理论,对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构造提升小波滤波器。根据表面形貌的综合成分,构建零件表面形貌数学分析模型。基于模型构建原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基于Matlab进行滤波仿真,确定分解层数,选择合适滤波器,实现零件表面形貌中的表面粗糙度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提升小波用于表面粗糙度信息的提取计算复杂度更低、速度更快,提取的信息更加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粗糙度模型 粗糙度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睿 许黎明 +3 位作者 查体建 杨子琦 时轮 胡德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9-714,共6页
在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多磨粒轨迹叠加作用对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并对影响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球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 在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多磨粒轨迹叠加作用对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并对影响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球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球面磨削表面粗糙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磨削 表面粗糙度模型 多磨粒轨迹 切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流微扰数值分析与转轴粗糙度检测模型
8
作者 宋孟天 雷杰超 张建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7-1377,共11页
微流控设备中的转轴及轴承被黏性流体包裹,在工作过程会因为沉积、磨损和腐蚀等原因变得粗糙。为了评估转轴表面粗糙度对流场的影响和检测表面粗糙度,采用边界微扰法对微管内斯托克斯流的Stokes方程进行小扰动二阶展开。粗糙轴的表面形... 微流控设备中的转轴及轴承被黏性流体包裹,在工作过程会因为沉积、磨损和腐蚀等原因变得粗糙。为了评估转轴表面粗糙度对流场的影响和检测表面粗糙度,采用边界微扰法对微管内斯托克斯流的Stokes方程进行小扰动二阶展开。粗糙轴的表面形貌以两个余弦函数的乘积表示,周向波数和轴向波数分别为n和α,扰动项ε定义为余弦函数振幅与轴的平均半径b之比。得到了库埃特流动中单位面积上轴受到的转矩M和泊肃叶流动中的总流率Q随n、α和ε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M和Q被ε二阶修正。同时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解析解的准确性,并拓展了应用范围。基于此提出了转轴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模型,可实现微流控设备表面粗糙度的不拆卸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设备 斯托克斯流 边界微扰法 解析解 有限元法 粗糙度检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艳燕 张琳 张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解决硬脆材料超精密加工难题,提出将超声加工与金刚石飞切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锆陶瓷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超精密加工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别对普通金刚石飞切与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的加工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2种情况下的理论粗... 为解决硬脆材料超精密加工难题,提出将超声加工与金刚石飞切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锆陶瓷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超精密加工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别对普通金刚石飞切与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的加工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2种情况下的理论粗糙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加工因素对其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之后进行对比正交试验,分别分析了主轴转速,进给量以及背吃刀量等加工参数对纳米氧化锆陶瓷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金刚石飞切技术适合于纳米氧化锆陶瓷等硬脆材料的精密超精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飞切 超声辅助加工 纳米氧化锆陶瓷 粗糙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面向等离子体钨材料溅射的影响
10
作者 杨涛 龚学余 +1 位作者 胡继文 杜丹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依据钨材料表面溅射的实验现象,建立钨材料表面粗糙模型,模拟了高能H+、He+粒子辐照下的钨材料表面的溅射行为过程,并与基于离子输运的双群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钨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加,溅射率降低;对一定的粗... 依据钨材料表面溅射的实验现象,建立钨材料表面粗糙模型,模拟了高能H+、He+粒子辐照下的钨材料表面的溅射行为过程,并与基于离子输运的双群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钨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加,溅射率降低;对一定的粗糙表面,相同能量的不同入射粒子,质量越大粒子溅射率越高,这些结果为分析聚变装置中心等离子体杂质水平和评价偏滤器寿命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模型 钨材料 溅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D成形磨削实验研究与表面粗糙度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宇鑫 任成祖 +1 位作者 左明泽 王志强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了探究ELID成型磨削中磨削参数和电解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考虑砂轮上磨粒出刃高度的随机性以及ELID磨削中氧化膜的影响,建立了针对ELID磨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单因素实验研究了ELID成形磨削电源... 为了探究ELID成型磨削中磨削参数和电解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考虑砂轮上磨粒出刃高度的随机性以及ELID磨削中氧化膜的影响,建立了针对ELID磨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单因素实验研究了ELID成形磨削电源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电解电流与氧化膜厚度之间的关系。全因子实验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进给切深为影响因素,研究了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磨削参数中,其他条件一定时,表面粗糙度随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转速和切深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于粗糙度的预测误差达到了8.75%,预测模型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D磨削 切屑厚度 表面粗糙度模型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挖成孔方式下螺纹状围岩粗糙度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强 刘汉顺 +5 位作者 张振华 杨灿文 罗扣 殷永高 徐恒晖 张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963-13971,共9页
嵌岩桩是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由于钻孔工具等因素,桩-岩界面上会形成系列起伏的三维粗糙体,其对桩基承载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准确量化实际三维桩-岩粗糙体的粗糙度特征,是建立基于界面粗糙度的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首先... 嵌岩桩是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由于钻孔工具等因素,桩-岩界面上会形成系列起伏的三维粗糙体,其对桩基承载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准确量化实际三维桩-岩粗糙体的粗糙度特征,是建立基于界面粗糙度的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依托于马鞍山长江大桥深嵌岩桩基工程,在现场钻取含三维粗糙体的砂岩试样,利用三维激光扫描重塑桩-岩界面数字化模型,对其粗糙度特征值,面积扩展率(S)、相对平均起伏度(R_(s))和桩-岩界面平均倾斜角(θ)等进行量化分析;而后构建桩-岩界面试样开展3组界面剪切试验和3组界面抗压试样以计算试样的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3D)(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值,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已有JRC^(3D)经验计算方法对桩-岩界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实际桩-岩界面既有规则的螺纹状凹槽,也有起伏较低的相对平整面,而非室内试验中规则粗糙体或不规则孔洞;实际桩-岩界面粗糙度远大于岩体结构面和室内规则粗糙体,面积扩展率、相对平均起伏度和界面平均倾斜角均明显较大;桩-岩界面JRC^(3D)均值(26.15)大于岩体结构面(标准轮廓线上限值20)和室内规则粗糙体,可近似采用JRC=6.423+2.329×(100S)-0.187R_(s)-2.676 tanθ公式估算。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基于界面粗糙度的深嵌岩桩设计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岩界面 粗糙度 三维重构 粗糙度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过程信号的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智能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恩磊 王立平 +3 位作者 孙丽荣 杨金光 王冬 李学崑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62-1469,共8页
由于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困难,且其预测精度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过程信号的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智能预测方法。首先,以砂轮转速、磨削深度、拖板速度和头架转速为变量,对轧辊进行了全因素磨削实验,采集了磨削过程中的多过... 由于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困难,且其预测精度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过程信号的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智能预测方法。首先,以砂轮转速、磨削深度、拖板速度和头架转速为变量,对轧辊进行了全因素磨削实验,采集了磨削过程中的多过程信号,即声发射信号、振动信号和主轴电流信号,测量了磨后轧辊的表面粗糙度;对信号进行了分段处理,强化了信号与粗糙度的关联,并对粗糙度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将回归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然后,提取了各类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众多特征值,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其进行了特征降维融合,构建了多种类型的特征输入;最后,利用网格搜索法优化了多层感知机(MLP)网络,得到了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轧辊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智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信号方案,多信号方案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基于PCA的降维融合特征能进一步提高MLP网络的预测效果,其准确率为78.16%,F1值为0.7776,平均偏离距离为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因素磨削实验 声发射信号 网格搜索法 多过程信号 降维融合特征 主成分分析法 多层感知机网络 粗糙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OS卫星盐度数据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新新 杨建洪 +2 位作者 赵冬至 王祥 孙广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6,共8页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SMOS卫星数据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匹配数据的线性关系不显著,SMOS卫星盐度数据(V317)在南海和东海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约为1.2和0.7,应用海表面粗糙度修正模型得到的3组海表盐度数据准确度都相对较低,尤其在近岸强风场区域,海表盐度卫星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偏高,这可能是由于海表粗糙度和陆地射频干扰(RFI)作用影响的结果;SMOS卫星数据在东海的均方根误差比南海高0.5左右,这可能是由于东海海域为相对开阔海域,受陆地RFI影响相对南海较小;在中国近岸海域,应用SSS1和SSS3模型得到的盐度数据准确度相对较高,可以对模型进行地球物理参数修正,进行局地化改进,预计可以提高近岸海域盐度反演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表盐度 ARGO 粗糙度修正模型 近岸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的设计与精度检验
15
作者 李晓晓 葛一楠 +2 位作者 刘建 吴昊荣 龚一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47,共4页
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采用CNC数控系统,利用两个独立金刚石滚轮休整器,实现单支和多支砂轮的高精度修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加工误差,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和效率。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数据可知,具有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 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采用CNC数控系统,利用两个独立金刚石滚轮休整器,实现单支和多支砂轮的高精度修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加工误差,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和效率。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数据可知,具有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的数控丝锥螺纹磨床完全符合加工精度要求。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建立基于砂轮修整参数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设计单因素试验,得到砂轮修整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由显著性分析结果得出,径向修整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砂轮 自动修磨 多元回归 砂轮修整参数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实验研究及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涛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王栋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检验新研制的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表面光整加工性能,掌握配比参数、加工条件等因素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外圆表面为光整加工实验对象,通过先导实验首先确定出影响加... 目的检验新研制的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表面光整加工性能,掌握配比参数、加工条件等因素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外圆表面为光整加工实验对象,通过先导实验首先确定出影响加工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参数范围,而后基于响应曲面法实验,对主轴转速、两相质量比、磨粒尺寸及加工时长等因素与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R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加工铝合金管外表面的%?Ra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加工时间46 min、两相质量比1.45、主轴转速635r/min、磨粒尺寸65目),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为92.5%,最低表面粗糙度为59 nm,显著改善了加工效果。结论作为一种新型光整加工介质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及流动性,能达到较好的光整加工效果。影响%?Ra的单因素显著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加工时长、主轴转速、磨粒尺寸、两相质量比。交互作用显著的因子为两相质量比+主轴转速、加工时长+主轴转速、两相质量比+磨粒尺寸。在主轴转速、加工时长取高水平,两相质量比取中等水平,磨粒尺寸取低或高水平时,能得到较好的表面加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磨具 表面完整性 粗糙度预测模型 粘弹性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基合金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立元 黄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1,共4页
通过研究硬质合金和CBN刀具切削加工铌基合金材料过程中的加工性能,优化出适合铌基合金材料零部件超精密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通过硬质合金刀具在铌基合金材料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正交切削加工试验... 通过研究硬质合金和CBN刀具切削加工铌基合金材料过程中的加工性能,优化出适合铌基合金材料零部件超精密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通过硬质合金刀具在铌基合金材料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正交切削加工试验,研究了其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了硬质合金刀具切削加工铌基合金材料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利用AdvantEdge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软件开展了切削工艺参数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基合金 硬质合金刀具 CBN刀具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K7 optical glass 被引量:9
18
作者 ZHAO Pei-yi ZHOU Ming +1 位作者 ZHANG Yuan-jing QIAO Guo-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Pre-knowledge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is the key to improve whole machining efficiency and meanwhile reduce the expenditure in machining optical glass components.In order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 ultr... Pre-knowledge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is the key to improve whole machining efficiency and meanwhile reduce the expenditure in machining optical glass components.In order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rittle materials,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grinding wheel were obtained firstly in the present work,the grinding whee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the abrasive trajectories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were also investigated,the theoretical model for surface roughn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by using Gaussian processing regression(GP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rittle fracture on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In order to validate both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nd GPR models,32sets of experiment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K7optical glass were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GPR prediction model are13.11%and8.12%,respectively.The GPR prediction results can match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ultrasonic vibration optical glass GPR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factor influence of cross-sectional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roadway with rough roof 被引量:1
19
作者 HU Jian-hua ZHAO Yang +3 位作者 ZHOU Tan MA Shao-wei WANG Xue-liang ZHAO 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067-2078,共12页
The wall surface roughness render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entilation of roadways and cross-sectional wind speed distribution.Herein,the wall roughness(Ra)in the roadway has been defined theoretically.Moreover,three-... The wall surface roughness render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entilation of roadways and cross-sectional wind speed distribution.Herein,the wall roughness(Ra)in the roadway has been defined theoretically.Moreover,three-center arched roadway models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f roof roughness.The influence of inlet velocity,roof roughness and roadway height on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using Fluent software.At Ra=0.1 m,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ind speed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to the point where 80%of the central wind speed is reached(DA).Also,the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ncreasing the roof roughness.However,the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becomes asymmetric at Ra=0.2 m and 0.3 m.Furthermore,the low-speed area(v≤1 m/s)started to concentrate on the roof with the increase of roadway height.Overall,an Ra value of<0.1 m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wall roughness on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of the roadway,which is suggest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ness model roadway section airflow distrib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mine vent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method for surface finishing of spiral bevel gear tooth based on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20
作者 马宁 徐文骥 +2 位作者 王续跃 魏泽飞 庞桂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85-689,共5页
The predictive model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BG) tooth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was proposed.A nonlinear LSSVM model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kernel was ... The predictive model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BG) tooth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was proposed.A nonlinear LSSVM model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kernel was presented and the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of PECF system was established.The Taguchi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inishing parameters on the gear tooth surface roughness,and the training data was also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s.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PE) is 2.43% for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2.61% for the applied vol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PECF) surface roughness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