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史惟 朱默 +3 位作者 翟淳 张琪 杨红 王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ICF-CY)术语和详细分类的康复医生根据联系规则,通过讨论将GMFM概念与ICF-CY类目编码进行匹配,在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做出非正式决定。分析GMFM项目与类目编码关联的分布状况。结果 88个GMFM项目与12个二级类目、27个三级类目匹配,均以利于一级类目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d4活动;其中86个项目与d4下级类目关联,47个同时与b7下级类目关联,2个项目只与b7下级类目关联;16个项目与ICF-CY新增的1个二级类目和3个三级类目发生16次关联。结论 GMFM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ICF-CY框架中的活动类,尤其是活动中"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以及"步行和移动";与身体功能有关联的GMFM项目主要涉及"手臂的支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1
2
作者 史惟 廖元贵 +2 位作者 杨红 徐秀娟 王素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GMFM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MFM的评估结果比PD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惟 廖元贵 +1 位作者 王素娟 施炳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38-840,共3页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2)个月进行第3次评估,比较GMFM 88项和GMFM 66项在前后3次评估之间的效应尺度和相对精确度.结果在各次评估之间,GMFM 66项的效应尺度与GMFM 88项非常接近,差别在0.03~0.04之间,且精确度不低于GMFM 88项.结论具有等距特性的GMFM 66项有良好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比GMFM 88项更有利于康复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效应尺度 相对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庆亮 王小燕 +1 位作者 曾丽云 叶志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MFM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性疗育 痉挛型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璨 王跑球 +2 位作者 刘跃琴 刘洪文 龙亚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针灸、电疗、中药蒸气浴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前和运动治疗中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由专人用改良Ashworth量... 目的探讨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针灸、电疗、中药蒸气浴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前和运动治疗中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由专人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对患儿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行进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推拿能进一步改善肌张力,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脑性瘫痪 推拿 神经发育疗法 改良Ashworth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春 任素伟 孟兆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下列评估:A、Mallet评分;B、臂丛功能综合评价;C、GMFM-A区评估;D、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评估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2.295,2.305,5.936;P=0.044,0.034,0.036,0.000)。结论: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臂丛神经损伤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7
作者 史惟 王素娟 +3 位作者 廖元贵 徐秀娟 杨红 施炳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72-773,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 ,持续 1.5个月以上。在基线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66项评定疗效。结果基... 目的观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 ,持续 1.5个月以上。在基线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66项评定疗效。结果基线期后和治疗期后患儿的GMAE分值上升显著 ;基线期GMAE每月变化值与治疗期GMAE每月变化值之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治疗 推拿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丙祥 任燕 +2 位作者 张建奎 郑宏 李华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总百分率、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能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的消失,减轻肌张力的波动,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 推拿按摩 督脉 夹脊穴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的系统康复管理(一) 被引量:17
9
作者 史惟 杨红 +2 位作者 王素娟 廖元贵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20-227,共8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发育神经学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以及NDT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涛 何善辉 +2 位作者 钱涪屏 刘启洁 唐建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18-1421,1424,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胎儿脐血、新生儿、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血清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DT)对脑瘫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量化评价NDT... 目的:动态观察胎儿脐血、新生儿、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血清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DT)对脑瘫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量化评价NDT治疗前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变化的影响;探讨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Th2型细胞因子IL-10和GMFM-88项对NDT治疗脑瘫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脑瘫组NDT治疗前后和脑瘫高危因素胎儿脐血病例组、新生儿病例组的血清IL-10水平,GMFM-88项对NDT治疗前后脑瘫惠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NDT治疗前脑瘫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1);NDT治疗后脑瘫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对照组、NDT治疗前脑瘫组(P〈0.01);CP高危因素胎儿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其对照组,CP高危新生儿组及NDT治疗后脑瘫组(P〈0.01);CP高危因素新生儿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正常对照组、NDT治疗前脑瘫组(P〈0.01);脑瘫NDT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与CP高危因素新生儿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者较高;脐血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较新生儿对照组及脑瘫对照组高(P〈0.05);NDT治疗后脑瘫组GMFM-88项分值明显高于NDT治疗前(P〈0.01)。结论:胎儿在宫内既存在细胞毒免疫反应亢进,又存在局部体液免疫反应明显减弱,与急、慢性宫内感染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宫内缺氧缺血、围产期感染有关;IL-10在发挥抗炎效应的同时,其内源性消耗量超过合成量所致,这是脑瘫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NDT可促进内源性IL-10的合成和分泌,这也是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GMFM能够客观评价脑瘫NDT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变化,综合评估IL-10和GMFM,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NDTV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而为早期干预及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治疗依据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白介素-10 脑损伤 神经发育疗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各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TCD)检测,评价治疗前后各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显著。GMFM平均每月上升分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O.01)。同时,治疗组颅内血供显著改善(P<O.01),而对照组颅内血供无明显改善。结论:以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CP具有良好的改善颅内血供的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体外反搏 彩色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东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治疗小儿脑瘫(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针刺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六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治... 目的:探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治疗小儿脑瘫(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针刺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六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我科针灸协定处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CP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针灸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