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陆华宝 张雁 +5 位作者 刘建军 陈晓燕 丘小奎 吴卫红 李燕春 胡莹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41-842,共2页
目的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进行初步的多个评价者间信度研究.方法由5名医生对23例0~12岁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中文译本独立进行评级,在对所有儿童的评级结束后,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制定补充分级说明.结果 5名... 目的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进行初步的多个评价者间信度研究.方法由5名医生对23例0~12岁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中文译本独立进行评级,在对所有儿童的评级结束后,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制定补充分级说明.结果 5名评级者的分级无显著性差异,GMFCS分级与综合功能评分中的运动、自理相关,分级时如参考制定的分级补充说明可达到更高的一致性.结论 GMFCS中文译本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分级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脑性瘫痪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姜艳平 侯梅 +2 位作者 窦坦凤 李文妍 杨会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问题。结果 105例脑瘫患儿中,58例(56.2%)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1.9%为轻度吞咽困难,34.3%为中重度吞咽困难。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吞咽障碍调查(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及口运动评分不同(P<0.001)。DDS和口运动评分与GMFCS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504(P<0.01)。不同GMFCS分级的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不同(P<0.001),DSS分级、口运动障碍和GMFCS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5,r=0.27)。结论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GMFCS水平越高,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的比例越高,程度越重,GMFCS水平Ⅳ~Ⅴ级者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吞咽障碍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勋 李星 +2 位作者 成莲英 舒鹏飞 陶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GMFCSⅠ级者肌张力下降更为明显(P<0.01);GMFCSⅡ级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01);GMFCSⅠ级与GMFCSⅣ级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其余各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67)。结论 SPR手术对于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的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性瘫痪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翔 陈嘉 +2 位作者 姜琨 吴兆芳 梁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研究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康复效果。方法:将GMFCS分级为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医学康复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康复效果。方法:将GMFCS分级为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医学康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医学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普通学前教育3个月。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和WeeFIM评分分别为(76.84±6.45)分和(78.52±5.37)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和WeeFIM评分分别为(98.29±5.07)分和(101.32±4.85)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学龄前期 脑瘫儿童 普通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满红 梁利平 +4 位作者 曾静 李容汉 罗鑫刚 梁伟燕 常燕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5个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常规组3例,头针组2例。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Vs、Vm、RI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s、Vm均较治疗前增加(t>2.051,P<0.05),常规组各血管RI无明显变化(t<1.1631,P>0.05),头针组各血管RI降低(t>2.659,P<0.05);头针组各血管Vs、Vm均高于常规组(t>2.098,P<0.05),头针组ACA的RI低于常规组(t=2.375,P<0.05),MCA和PCA的RI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t<1.637,P>0.05)。头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6.887,P<0.05)。结论头针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降低颅内血管阻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头针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谢加阳 牛国辉 +5 位作者 朱登纳 王军 刘红星 王鑫 李停停 张萌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脑瘫分型将患儿分为4组:痉挛型双瘫组(n=29)、痉挛型偏瘫组(n=33)、痉挛型...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脑瘫分型将患儿分为4组:痉挛型双瘫组(n=29)、痉挛型偏瘫组(n=33)、痉挛型四肢瘫组(n=73)及非痉挛型组(n=20)。比较各组患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体重、胎龄以及胎龄与体重关系的差异,分析围产期危险因素、头颅MRI分类系统(MRICS)、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癫痫首次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与脑瘫分型的关系。结果 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中,男101例,女54例。在胎龄28~31+6周的患儿中,痉挛型偏瘫的比例低于痉挛型双瘫及痉挛型四肢瘫(P=0.009)。痉挛型偏瘫组患儿的窒息史比例明显低于其他3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比例明显低于痉挛型四肢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5)。痉挛型四肢瘫组患儿癫痫首次发作年龄<1岁的比例明显高于痉挛型双瘫组(P=0.041);痉挛型双瘫组患儿白质损伤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而灰质损伤的比例低于痉挛型偏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01);痉挛型四肢瘫组患儿GMFCS分级Ⅳ-Ⅴ级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01);痉挛型偏瘫组患儿Ⅰ-Ⅲ级比例明显高于痉挛型四肢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01)。结论 在脑瘫共患癫痫患儿中,脑瘫分型的患儿在胎龄、窒息史、HIE史、癫痫首次发作年龄、MRICS分类及GMFCS分级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癫痫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临床分型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腰骶髋矫形器助行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蓓华 宋伟栋 +5 位作者 冯莉 夏青 金惠敏 陈竟择 姜鹏兰 牛文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4-717,共4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这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这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部分患儿终生不能步行,部分患儿能获得步行能力但却容易因继发性骨骼肌肉问题导致步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矫形器 设计 装置 助行 腰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殿荣 侯梅 +2 位作者 李君 李媛 孙爱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痉挛型双瘫、偏瘫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痉挛型四肢瘫、共济失调型;其中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有显著性差异(P〈0.05)。GMFCS分级Ⅳ~V级者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者,智力低下的发生明显高于GMFCS分级I~Ⅲ级者及不伴癫痫、小头畸形者(P〈0.05)。结论4~6岁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和脑瘫类型、GMFCS分级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智力低下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第1卷索引
9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流行病学特征 醋酸去氨加压素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 儿童过敏性紫癜 儿童肺炎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消化不良 儿童肾病综合征 易著文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儿童青少年 人巨细胞病毒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布地奈德 川崎病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特应性疾病 陆权 王丹华 儿科 哑科 循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