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霉酸和多效唑对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调节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1 位作者 黄效林 俞美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德期施用浓度为10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德期施用浓度为10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且多数杂交水稻未获增产,仅提高常规晚粳稻产量。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mg/L的PP333可抑制单穗粒间百端优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此外,高浓度GA3或PP333(GA3≥30mg/L,PP333≥50mg/L)均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将GA3和PP333适当复配后,研制成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霉酸 粒间顶端优势 结实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1 位作者 徐仁胜 田淑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80-985,共6页
本文旨在论证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一穗中强势粒对弱势粒的灌浆有抑制作用。去除强势粒 ,弱势粒灌浆即可明显改善。外源 IAA可部分代替强势粒对弱势粒灌浆的抑制作用 ,其表现类似水稻主茎与分蘖间的顶端优势... 本文旨在论证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一穗中强势粒对弱势粒的灌浆有抑制作用。去除强势粒 ,弱势粒灌浆即可明显改善。外源 IAA可部分代替强势粒对弱势粒灌浆的抑制作用 ,其表现类似水稻主茎与分蘖间的顶端优势现象。HPL C分析籽粒内源 IAA的结果表明强弱势籽粒中内源吲哚乙酸水平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似与强弱势粒对营养器官 (剑叶 )的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粒间顶端优势 优势 劣势 内源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陶龙兴 王熹 黄效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 930 8和杂交稻协优 9312、 优 16 2及其相应恢复系为材料 ,对灌浆初期籽粒中内源 IAA、糖分的变化 ,以及 IAA抑制剂对 IAA以及 3 H-标记葡萄糖吸收分配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势粒的 IA...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 930 8和杂交稻协优 9312、 优 16 2及其相应恢复系为材料 ,对灌浆初期籽粒中内源 IAA、糖分的变化 ,以及 IAA抑制剂对 IAA以及 3 H-标记葡萄糖吸收分配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势粒的 IAA含量以及增重的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在开花受精 7d以前 ,强势粒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高于弱势粒 ,之后相反。强、弱势粒间存在的这种灌浆势差异 ,杂交组合大于其相应的恢复系。IAA合成及运输抑制剂明显降低 3 H-葡萄糖在籽粒中的分配。外源 IAA对幼穗的处理 ,缩小了强、弱势粒间结实率的差异 ,使整穗的结实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间顶端优势 强势 弱势 灌浆 吲哚乙酸 可溶性糖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及其恢复系的强弱势粒对光合物质摄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2 位作者 田淑兰 黄效林 俞美玉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84,共9页
本研究选用杂交稻三组合及相应恢复系作为供试材料 ,分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两部分。结果表明 ,杂交组合及其相应恢复系的籽粒对标记储藏物质及标记光合物质的吸收分别达到 50 %和 80 % ,杂交组合籽粒的吸收量高于相应的恢复系 ,但差异不... 本研究选用杂交稻三组合及相应恢复系作为供试材料 ,分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两部分。结果表明 ,杂交组合及其相应恢复系的籽粒对标记储藏物质及标记光合物质的吸收分别达到 50 %和 80 % ,杂交组合籽粒的吸收量高于相应的恢复系 ,但差异不大 ,说明在储藏物质与光合产物的运输方面 ,杂交组合比相应的恢复系之间无明显差别。但是 ,杂交组合与相应恢复系的强弱势粒对标记储藏物质与光合物质的摄取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强势粒是弱势粒吸收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尤其是杂交组合的强势粒对标记光合产物的摄取能力远高于弱势粒。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在物质分配方面表现出强势粒对弱势粒的粒间顶端优势 ,杂交组合比相应恢复系的粒间顶端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强势粒对弱势粒物质摄取能力的优势 ,可能是杂交稻籽粒结实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强势 弱势 粒间顶端优势 ^3H-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IAA对协优9308籽粒灌浆的生理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陶龙兴 王熹 张夫道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9,254,共8页
以杂交稻协优 93 0 8及其恢复系中恢 93 0 8为供试材料 ,研究了灌浆初期籽粒中糖分的变化以及吲哚乙酸抑制剂对3H IAA以及3H 葡萄糖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热粒籽粒的增重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受精后 ,强势粒籽粒中果糖、葡萄糖... 以杂交稻协优 93 0 8及其恢复系中恢 93 0 8为供试材料 ,研究了灌浆初期籽粒中糖分的变化以及吲哚乙酸抑制剂对3H IAA以及3H 葡萄糖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热粒籽粒的增重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受精后 ,强势粒籽粒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高于弱势粒 ,受精 7d后 ,弱势粒中糖分的含量高于强势粒。强、弱势籽粒间存在的这种与灌浆势有关的差异 ,杂交组合大于其相应的恢复系。吲哚乙酸合成及运输抑制剂抑制3H IAA、3H Try以及3H Glucose在籽粒中的分配 ,降低3H Try向3H IAA的转化效率。外源IAA处理幼穗减小强、弱势籽粒间结实率的差异 ,整穗的结实率也有所提高 ,认为吲哚乙酸是启动杂交稻籽粒灌浆的信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协优9308品种 灌浆 内源IAA 生理作用 吲哚乙酸 粒间顶端优势 强势 弱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